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总酸度的测定

食品总酸度的测定

食品总酸度的测定
基于近些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营养性、安全性问题尤为关注。

酱作为人们常用的调味品,其营养性、安全性问题,自然而然成为人们关心和研究的焦点。

酱通常是用豆、麦等发酵后制成的,其中总酸、氨基酸态氮和食盐是酱常规的理化检测项目。

总酸是指酱中含有的有机酸,包括甲酸、乙酸和丙酸等挥发酸和乳酸、琥珀酸和曲酸等非挥发酸,主要影响酱的香、味及稳定性。

酱中氨基酸态氮含量是重要的营养指标,过多摄入食盐有害健康,所以食盐含量也是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

酱中总酸度、氨基酸态氮和氯化物的测定是很普遍的检测项目,在食品加工工艺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检测中,对总酸度,氨基酸态氮,氯化物的测定方法有多种,现简单介绍几种如下:
总酸度是食品中所有酸性物质的总量,包括已离解的酸浓度,总酸度的测定主要用酸碱滴定法,即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若试样有色通常以酸度计滴定至终点,测得总酸度。

氨基酸态氮的测定有双指示剂甲醛法和2pH剂法。

氨基酸具有酸、碱两重性质,因为氨基酸含有-COOH基显示酸性,又含有-NH2基显示碱性。

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使氨基酸成为显中性的内盐。

当加入甲醛溶液时,-NH2与甲醛结合,其碱性消失,破坏内盐的存在,就可用碱来滴定-COOH基,以间接方法测定氨基酸的量。

在人类的正常生活中,氯化物有很重要的生理作用和工业用途,且天然水中都含有氯离子。

当水中氯离子含量过高时,会损坏人体的金属管道和植物的生长。

我们常用的氯化物的测定方法有:硝酸银滴定法,硝酸汞滴定法,电位滴定法,离子色谱法。

前两者比较简单,且很多方面类似,在有些情况下可以任意使用。

适用于较清洁的水,第三种方法用于带色的或者浑浊的水样。

而第四种方法能同时测定包括氯化物在内的多种阴离子。

在国标GB/T5009.40—2003中,有其测定方法的介绍。

但是,国标中是将它们视为独立的三个项目进行研究的。

总酸度的测定是采用的中和法,以酸度计确定终点,而氯化物的测定则是用莫尔法分别采样。

但是这种方法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

比如在试样很多时,这种做法就显得很繁琐,不利于快速测定和及时报出实验数据。

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和精密性。

因此现在将其进行了一些改进,将其作为一个连续的实验来测定结果。

酱中总酸度、氨基酸态氮和氯化物的连续测定法,解决了以往要重复称量,误差较大,操作繁琐,现象不明显,结果不准确等问题。

本文用一次性连续测定了3种酱中总酸、氨基酸态氮和氯化物的含量,操作简便,节时省工,具有方便、快速、准确等优点,结果令人满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