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菌地分离培养及培养性状地观察

细菌地分离培养及培养性状地观察


如此较易得到单个菌落,达到纯培养之目的。
7. 琼脂平板涂布分离法 被检病料如血液、腹水等,可用灭菌毛细吸管或吸管吸取
1~2 滴置于平板中央,用灭
菌的 L 形玻棒作均匀涂布。如估计细菌数很多,可直接用火焰灭菌的接种环钓菌,并做分
区划线。如为脏器病料,可先作成乳悬液再行涂布;或取其一小块,用镊子夹住,表面烧烙
1. 平板划线分离法 菌种被其他杂菌污染时或混合菌悬液常用平板划线法进行纯种分离,
此法是借助将蘸有
混合菌悬液的接种环在平板表面多方向连续划线, 使混杂的微生物细胞在平板表面分散, 经
培养得到分散的由单个微生物细胞繁殖而成的菌落,从而达到纯化目的。
但划线分离的培
养基必须事先倾倒好, 需充分冷凝待平板稍干后才可使用; 为便于划线, 一般培养基不宜太
纯培养。
6. 琼脂斜面分离法
取琼脂斜面 3 管,用接种环蘸取欲检病料少许 (如为脏器,先将表面烧烙后,用灭菌解
剖刀切开,以灭菌接种环由切口插入、转动、钓取组织)
,混合于第 1 管的凝集水中,再作
斜面划线;然后抽出接种环,不经烧灼,继续在第
2 管、第 3 管斜面上作同样划线。划毕,
置 37℃温箱中培养。经此法分离培养后,第 2 管的菌落较第 1 管为少,第 3 管的菌落更少,
通过稍打开皿盖的缝隙伸入平板,
在平板边缘空白处接触一下使接
种环冷却, 然后从接种细菌的部位
图 4-1 连续划线法
图 4-2 分区划线法
在平板上自左向右轻轻划线, 划线 时平板面与接种环面成 30~ 40 度
角,以手腕力量在平板表面轻巧滑
动划线,接种环不要嵌入培养基内划破
培养基,线条要平行密集,充分利用平
5. 实验动物分离法 被检病料中疑有某种病原菌存在, 可将病料以无菌操作取出, 放入灭菌乳钵或组织匀浆 器内,加 3~ 5 倍量无菌生理盐水制成混悬液,吸取一定量混悬液注射(肌肉、腹腔、皮下 或静脉)入易感实验动物 ,待实验动物死后,取其脏器,常可分离到纯的病原菌。例如,疑 有猪丹毒杆菌存在的病料,可注射于鸽体,鸽死后, 再取其脾脏以分离猪丹毒杆菌, 可得到
2. 倾注平皿分离法
被检材料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时 ,可借助溶化的琼脂将细菌稀释,待琼脂冷凝后
,
分散的细菌就据材料中存在菌数
的多少,倾注平皿前可将被检材料不稀释或用生理盐水作适当稀释。其具体方法如下:
取三支预先准备的普通琼脂培养基试管,水浴加热融化,冷至约
50 ℃,用火焰灭菌接
种环钓取待分离物接种至第一管内, 充分摇匀后, 自第一管取一接种环内容物至第二管, 以
同样方法自第二管移种至第三管。然后分别倾注一个已灭菌的平皿,凝固后倒转置于 温箱内培养 24h。结果多数细菌在琼脂内生长成菌落,仅少数菌落出现在表面,通常第一个 平板内的菌落数较多而密集,第二、三个平板则逐渐减少,可见单个菌落。
板表面积,注意勿使前后两条线重叠。
划线完毕,关上皿盖。灼烧接种环,待
冷却后放置接种架上。 培 养皿倒置于适
宜的恒温箱内培养。培养后在划线平板
上观察沿划线处长出的菌落形态,涂片
镜检为纯种后再接种斜面。
图 4-3 划线分离示意图
(2)分区划线法(四分区划线法) 取菌、接种、培养方法与“连续划
线法”相似。分区划线法划线分离时平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板分 4 个区, 故又称四分区划线法。 其中第 4 区是单菌落的主要分布区, 故其划线面积应最 大。为防止第 4 区内划线与 1、2、 3 区线条相接触,应使 4 区线条与 1 区线条相平行,这样 区与区间线条夹角最好保持 120 度左右。 先将接种环蘸取少量菌在平板上 1 区划 3-5 条平行
离出纯的病原菌。 细菌分离培养应先从被检材料或病料中分离培养单个菌落,
然后钓取可疑
菌落进行纯培养,再将纯培养物移植培养。
目的要求
1.学习、掌握需氧菌和厌氧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技术。
2.了解细菌的菌落形态及其在各种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
3.了解培养性状对细菌鉴别的重要意义。
4.掌握钓菌、纯培养及移植技术。 操作步骤 一.需氧性细菌分离培养法
线,取出接种环,左手关上皿盖,将平板转动
60~ 70 度。灼烧接种环,待在平板边缘上冷
却后, 再按以上方法以 1 区划线的菌体为菌源, 由 1 区向 2 区作第 2 次平行划线。 第 2 次划
线完毕, 同时再把平皿转动约 60~ 70 度,同样依次在 3、4 区划线。 划线完毕, 灼烧接种环,
关上皿盖,倒置于 37℃恒温箱中培养 24h 后,在划线区观察单菌落。
学药品来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以分离得到革兰氏阴性菌。 ( 2)杀菌作用 将病料如结核病料用 15%硫酸溶液处理,其他杂菌均被杀死,而结核
杆菌因具有抗酸性而存活。
( 3)鉴别作用 利用细菌对某种糖的分解能力,通过培养基中指示剂的变化来鉴别某 种细菌。例如远藤氏培养基可以用来鉴别大肠杆菌与沙门氏杆菌。
实用标准文案
实验四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培养性状的观察
在细菌学检验中, 细菌的分离培养是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 从混杂微生物中获得单一菌 株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分离; 纯培养是指一株菌种或一个培养物中所有的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
分裂、 繁殖而产生的后代。 分离培养的目的在于从被检材料中, 或者从污染的众多杂菌中分
薄,每皿约倾倒 20 ml 培养基,培养基应厚薄均匀,平板表面光滑。划线分离主要有连续划
线法(图 4-1)和分区划线法(图 4-2)两种。划线法示意图见图 4-3。
( 1)连续划线法
以无菌操作用接种环直接取 平板上待分离纯化的菌落。 将菌种
点种在平板边缘一处,取出接种
环,烧去多余菌体。 将接种环再次
37 ℃
3. 芽胞需氧菌分离培养法 如果被检材料中可疑有带芽孢的细菌,可先将被检材料加少量生理盐水或肉汤,置于
80℃水浴箱中维持 15~ 20 分钟,或 85℃加热 10 分钟,再进行培养。材料中若有带芽孢的 细菌仍可存活而生长繁殖,不耐热的细菌繁殖体则被杀灭。
4.利用化学药品的分离培养法 ( 1)抑菌作用 有些药品对某些细菌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而对另外一些细菌没有抑制 作用,所以可利用这种特性进行细菌的分离, 例如通常在培养基中加入结晶紫或青霉素等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