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地理模拟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一. 选择题:(每小题有1——2正确答案)下图表示我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地区(按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划分)分布。
参考下图回答1—2题。
1. 与地区④相比,地区③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 降水丰富B. 河流众多C. 河流流量大D. 河流落差大2. 三峡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二滩水电站分布的地区代号依次是()A. ③②④B. ④②③C. ③①④D. ④①③3.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A. 我国地势的一、二级阶梯交界附近B. 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附近C. 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附近D. 内蒙古高原边缘4. 下面是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400mm等降水量线和1月份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下列四组排列顺序与文中表达顺序一致的是()A. ①②③④B. ③①④②C. ②④①③D. ②③①④5. 长江、黄河都流经的省区()A. 青、藏B. 青、甘C. 川、藏D. 青、川6. 读我国煤、铁、石油、铜的部分大矿分布图(每幅图表示一种矿产),指出下列四组中,矿产名称排序和图中顺序相符的是()A. ①煤②铁③石油④铜B. ①煤②铜③石油④铁C. ①石油②铁③煤④铜D. ①石油②铜③煤④铁7. 分析东营、大同、马鞍山、常州四个城市工业结构图。
指出下列四组中,城市名称排序和图中顺序相符的是()A. ①东营②马鞍山③大同④常州B. ①马鞍山②东营③大同④常州C. ①常州②马鞍山③大同④东营D. ①常州②大同③马鞍山④东营8. 当西伯利亚地区昼夜平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B. 南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C. 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D. 北半球为夏季9. 12月22日,下列城市在以下几项中,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自转线速度:北京、上海、新加坡B. 正午太阳高度:新加坡、上海、北京C. 自转角速度:上海、新加坡、北京D. 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向:新加坡、上海、北京10. 当东半球为昼半球时,“北京时间”是()A. 14时56分B. 15时04分C. 15时20分D. 15时11. 6月22日,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未达到最大值的是(),达到最大值的是()A. 北京B. 新加坡C. 悉尼D. 莫斯科二. 综合题:1. 读下图,完成以下各题:(1)在照片和电视中,我国可以发现B地区的天空特别得蓝,请解释成因____________。
该地区小麦等农作物的单产较高,原因是____________。
(2)图中C地区多地震和地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地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
(4)2001年8月19日,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
“三江”是指图中的_________(序号)。
2. 读下图回答问题:(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虚线表示极圈)。
(1)该图是____月____日的日照图。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3)此时“北京时间”为___月___日___时___分。
(4)此时(以直射点的经度地方时为准),全球以____度和____度两条经线分成两个日期。
(5)此时,日地距离____(小于或大于)1.5亿千米。
(6)图中的A点,位于北京的____方向。
3. 读下图回答(1)图中河流干流自____流向____方向(2)图中河流上游段①及四大支流②、③、④、⑤画法错误的是____,理由____。
(3)某人从A沿虚线到B,沿途依次发现珊瑚化石和恐龙化石,然后再由B往C,沿途又依次发现裸子植物化石和蕨类植物化石,因此,此人所经过的山体属____构造。
B处的地形部位叫____。
(4)该地拟建一水库,请选出大坝坝址,以“||”为图例画在图中。
筑坝前,甲、乙两村的____村必须搬迁。
(5)修建水库,除发电外,还具有____等综合效益。
4. 读图甲、乙两幅雨带图,回答:(1)乙图所示的是____月份的雨带位置,此时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开始在____登陆。
(2)甲图所示的是____月份的雨带位置图,此时雨带控制我国北方的____地区和____地区;图中东部地区空白处表示的为____地区,此时的天气现象是____。
(3)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____的进退决定的。
(4)我国降雨形式以____雨为主,夏秋两季的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____,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易出现________灾害。
地理分界线名称界线代表的字母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一月℃等温线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A.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B. 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和拉萨附近,到达喜马拉雅山脉东部C. 大兴安岭于太行山——巫山——雪峰山D. 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E. 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mm的降水量线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宁夏西吉县黄土高原区有个黄家二岔的小流域。
这里的人民遭受生态环境恶化和后的无情冲击:褐黄色的天、地和阳光,满目疮痍的光山秃岭,可是人们还要刨草根当柴平方米一年的水土流失量达7000多吨。
为了粮食,他们拼命耕作,田越垦越多,粮越来越多,山越开越荒,人越来越穷。
吃着国家的返销粮,身穿陆海空三军送来的救济农,每人每年才挣30多元钱。
当年,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来到这里调查后说:“要生存,要脱贫,只有让黄土地披上装。
”他们引导当地农民调整土地利用方法,逐步把一部分耕地退还为林地、牧地,大面营造薪炭林,种植人工牧草,实行草田轮作,修筑土坝和梯田……十年后,奇迹出现在这块黄土地小流域边;榆树、刺槐、红柳使原来的荒山、秃岭一片清翠,茸茸的牧草给遍野黄土地铺上一层绿色的“毡毯”,林草覆盖率从过去的1.8%,提高到63%,水土流失量减少了95%,畜产值增加了5倍多,粮食产量增加了3倍多,人均年收入达730元。
当地许多农民学会了向周围乡亲讲保护生态环境、脱贫致富的道理。
北京林业大学师生的艰苦劳动和科学实验,为治理黄土高原结出有益经验,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
(1)宁夏西吉县人民植树种草的主要作用是()A. 净化空气,吸烟滞尘B.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 美化环境,减弱噪音D.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2)从宁夏西吉县人民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牧的事例,可以分析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A. 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提高物质生活水平B. 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拓展环境承载量,主动地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C. 为保护现有资源,严格控制经济的发展,放慢开发与改造自然的步伐D. 经济发展既能满足人类当前需要,又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造成危害(3)从北京林业大学师生用科学管理指导西吉县人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事例中告诉我们()A. 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因此,可以无限制地开发利用B.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C. 对土地资源利用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土地生产优势,建立起与当地生态条件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D. 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是当前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核心问题7. 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分析回答:(1)从干湿地区来看:黄河下游流经________地区。
(2)黄河水经常清澈的河段是_____,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_____,含沙量最大的河段是______。
(3)图中水电站A______,正在建设中的B是_____,其中主要作用是_____。
(4)黄河下游除了“地上河”的忧患外,近几年尤为突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8.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A、B、C、D各线是我国地理分界线,请分别说出A表示__________ B表示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 D表示__________(2)说明下列各地理事物在图中分布的范围:①河流无结冰现象的地区多分布在__________。
②以地下水和冰雪融水为主的灌溉农业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
③我国的湿润、半湿润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
④我国的高寒农业、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
9. 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除表中5省外,其余均已在图上表示)和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四川省人口由第一位降至第四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省中人口在十年间增长最快的是_______,其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点为______市,AB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其主要社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西部人口稀疏,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有人说应向西部大量移民进行开发,你认这种说法有道理吗?并简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
(4)我国江南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该地区有色冶金工业较集中,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易受到__________环境问题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
10.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上勾绘出黄河上游两个主要农业用水区域,用字母A、B分别注明。
并指出,A是________平原;B________平原。
C城市名称是_______。
(2)在图中适当位置用“||”表示出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并分析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3)黄河上游干流沿岸工业、生活用水量大的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4)简答:近20年,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读我国东北地区一般夏季风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地区夏秋季的降水类型是________雨和________雨。
(2)B地区每年6月一般会出现“________”天气。
(3)图中C、D两地区,较易出现春旱的是________地区;另一地区不易发生春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A、B两地区与北非撒哈拉沙漠纬度大致相同,且撒哈拉沙漠三面临海,为什么A、B两地区夏季多雨,而撒哈拉沙漠却降雨罕见呢?________。
(5)我国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1. D2. B3. B4. D5. D6. B7. C8. AB9. AD10. C 11. BC二. 综合题:1.(1)地势高、气压低、水气杂质少、大气洁净;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2)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3)西南季风的迎风坡(4)①②③2.(1)12;22(2)23°26′S 160°E(3)12;22;9;20(4)180;20°W(5)小于(6)东南3.(1)东南;西北(2)④、⑤;河流不应该位于山脊线上(3)向斜鞍部(4)甲(5)防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改善环境4.(1)五,南部沿海(2)七、八;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伏早(3)夏季风(4)锋面雨,80%,水旱6.(1)B (2)D (3)BC7.(1)半湿润(2)河源段;上游;中游(3)龙羊峡;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防洪、减淤(4)断流人为原因:上中游随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剧增;自然原因:该流域气候有超旱态势;对策一是合理安排用水量,杜绝污染和浪费;对策二是引水到黄河,增加黄河径流量;对策三是修建更多水库,拉蓄洪水期的洪水,8.(1)A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分界线B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D秦岭——淮河、南北方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界线、暖温带于亚热带界线,冬季河流有无冰期的界线(2)① D线以南(或秦岭——淮河以南的季风区内)② A线以北,C线以西(或第二阶梯的非季风区内)③ C线以东(或季风区内)④ A线以南(或第一阶梯内)9.(1)重庆设为直辖市;广东;外来人口大量涌入(2)黑河;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3)不合理西部大开发需要的是人才和技术,而不是人口数量西部生态脆弱,大量移民会导致环境承载量过大,造成生态破坏(4)酸雨;减少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10.(1)宁夏河套西安(2)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附近径流无法汇入黄河(3)兰州银川包头石嘴山白银(4)问题1:“地上河”汛期水患严重,沿岸土地次生盐碱化治理:加固堤防,营造防护林,加大对中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关键在于植树种草、恢复植被问题2:旱季断流,严重危及有关河段、工农业甚至生活用水供应治理:要在科学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加强黄河全流域的统一规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