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下跟踪检测读景观图片,完成1~2题。
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丙2.地貌景观乙和丁成因的差异是(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解析: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属于内力作用;石林为喀斯特地貌,因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以化学作用为主;褶皱为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岩层弯曲变形而成,属于内力作用;“V”字形峡谷由河流侵蚀作用而形成,以机械作用为主。
答案:1.D 2.C3.(2019·海口高二检测)黄山有著名的“天狗望月”景观。
“天狗”是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翘首望月。
将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塑造成栩栩如生的“天狗”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风化作用解析:选D 从图中的地貌可以看出当地不存在冰川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棱角部分,且该地风力较小,该景观的形成以风化为主。
4.台湾东北的“野柳地质公园”有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不过在2011年4月勘察时,发现“豹头”掉在地上,金钱豹已“一命呜呼”(见下图)。
导致其发生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作用B.海浪侵蚀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解析:选B 形似“金钱豹”的岩石只能在“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说明其位于海洋中,故“豹头”的掉落应为海浪侵蚀作用。
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
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D.变质作用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③气温越高,越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第5题,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态,它是流水溶蚀作用的产物。
第6题,喀斯特地貌和石灰岩自身的透水性、气候条件及生物活动等有关。
答案:5.C 6.C天山大峡谷高大山体由红色砂岩和粗砂砾石组成,峡谷细长陡峭,崖壁下部有大小不一的洞穴分布。
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崖壁下部洞穴的成因最有可能是( )A.冰川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海水侵蚀8.峡谷中的主要岩石类型属于上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7题,由天山大峡谷细长陡峭可知其为流水侵蚀形成的;冰川侵蚀的河谷地貌呈“U”型,坡度平缓;风力侵蚀的典型地貌为风蚀城堡、风蚀蘑菇;该地没有海水侵蚀。
第8题,红色砂岩和粗砂砾石为沉积岩。
图中甲为沉积岩,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岩浆,A正确。
答案:7.C 8.A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会产生重大影响。
读黄土高原和狮身人面像图,完成9~10题。
9.“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 A.风力侵蚀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10.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B.风化和风蚀作用C.喀斯特作用D.海蚀作用解析:第9题,黄土高原是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由于流水的侵蚀形成的。
第10题,埃及是热带沙漠气候,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狮身人面像缺损是风力侵蚀和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
答案:9.C 10.B土耳其有世界闻名的凝固的瀑布,地下热水溶解了多种矿物质,当地下热水溢出地面时,水中的盐分已饱和,一旦暴露在空气中,这种富含碳酸钙的水,在近43 ℃的气温下快速蒸发,同时CO2也大量逸出,在顺坡而下的途中留下了由石灰华组成的壮丽而洁白的物质,呈整齐的阶梯状格局,连成了一道道凝固的瀑布。
据此回答11~12题。
11.凝固的瀑布的形成,主要和哪种作用有关( )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C.流水溶蚀D.冰川堆积12.以下哪个地区最可能见到凝固的瀑布(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解析:第11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判读。
从文字材料中的“含碳酸钙的水”“石灰华”即可判断该凝固的瀑布形成主要与流水溶蚀作用有关。
第12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
云贵高原多石灰岩(富含碳酸钙),容易形成凝固的瀑布,D正确。
答案:11.C 12.D(2018·浙江温州九校联盟高一期末)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分布着由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色彩斑斓的地貌景观。
读图,回答13~14题。
图一图二13.图一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组合是( )A.侵入岩甲B.变质岩乙C.喷出岩丙D.沉积岩丁14.该地貌景观形成过程可能是( )A.外力沉积—褶皱运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外力沉积—岩浆侵入—变质作用—褶皱运动C.岩浆侵入—褶皱运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D.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褶皱运动—外力侵蚀解析:第13题,图一地貌景观由红色砂岩、砾岩组成,属于沉积岩。
根据图中箭头指向,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丁是沉积岩,D正确。
第14题,该地貌景观岩层是沉积岩,形成过程可能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层,受水平挤压作用,产生褶皱。
后来地壳抬升,岩层表层受外力侵蚀形成色彩斑斓的地貌景观,A正确。
答案:13.D 14.A15.根据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a.长江三峡________;b.楼兰古城________;c.天山一号冰川________;d.西北“魔鬼城”________;e.“鱼米之乡”________;f.“黄土高坡”________。
(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给旅游参观者解说D图中①、②、③的具体名称。
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以上六种地貌形成的能量都来自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A为流水侵蚀而形成的长江三峡;B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我国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符合这种地貌;C图为分布在干旱地区的风力沉积沙丘地貌,我国的楼兰古城就消失在了茫茫大漠之中;D图是冰川地貌,①为冰斗,②为角峰,③为冰川运动中侵蚀而成的“U”型谷;E图为我国典型的黄土沟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F是风力侵蚀而成的风蚀地貌,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魔鬼城”,其实就是风蚀城堡。
答案:(1)a—A b—C c—D d—F e—B f—E(2)流水侵蚀流水堆积风力堆积冰川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3)冰斗角峰“U”型谷太阳辐射(或地球外部)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乌鲁木齐处于中国特大煤田之一的准噶尔煤田的中部,又被准噶尔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和吐哈油田所包围,所以又被称作是“油海上的一只煤船”。
材料二:岩石转化过程示意图。
(1)材料二中①②③代表的三类岩石为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由①到③的地质作用发生必须有一定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沉积物沉积下来,要经过哪些过程才能变成煤炭?煤炭作为沉积岩主要的特征是什么?(3)除煤炭之外,新疆也是我国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4)根据新疆煤炭资源、石油资源丰富的特点,推测新疆地质时期的气候特点与现在有何不同,并说明在煤炭、石油形成之后主要地壳运动过程。
解析:第(1)题,①由岩浆直接形成应为岩浆岩;②经过沉积作用形成的应为沉积岩;③由岩浆岩、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变质岩。
第(2)题,沉积岩的形成要经过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第(3)题,风能资源丰富与其所处的内陆位置和大陆性气候有关。
第(4)题,煤炭是由古代的植物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可推断其古历史时期植被茂密,气候湿润。
答案:(1)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温度压力(2)经过沉积作用,埋藏后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碳化(或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即煤炭。
特征:具有层理构造。
(3)新疆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气候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距冬季风源地近,大风天数多,风力大。
(4)地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现代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植被覆盖率低。
煤炭、石油形成之后,地壳一直处于下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