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洞穴奇案读后感

洞穴奇案读后感

洞穴奇案读后感
政管院08 公事郝克威2008302430036 得知《洞穴奇案》这本书是通过足球队里一个法学院的同学,我问他老师要求我们读一本法学的基础书有什么推荐,他当时没有想起来,我说像《社会契约论》,《论法的精神》这样的书怎么样,他说太晦涩难懂了,于是答应回去帮我想想。

当天晚上他给我发短信推荐我看《洞穴奇案》这本书,我当时听到书名的时侯我还以为这只是一本描述一个案例的简单书籍,看过之后才明白它的意义之深远。

下面一段文字是对案件事实的基本概括:1949 年,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
L. L .富勒在《哈佛法学评论》上提出了一个虚拟的人吃人案件,这个名为“洞穴探险”的案例后来被称为“史上最伟大的虚拟案例” :4299年5月上旬,在纽卡斯国,五名洞穴探险人不幸遇到塌方,受困山洞,等待外部的救援,其中,威特莫尔(男性,30 岁),杰克(男性,22 岁),丹尼尔(男性,34 岁),凯特(女性,20 岁),露西(女性,28 岁)。

十多日后,他们通过携带的无线电与外界取得联络,得知尚需数日才能获救水尽粮绝;为了生存,大家约定通过投骰子吃掉一人,牺牲一个以救活其余四人。

威特摩尔是这一方案的提议人,不过投骰子之前前又收回了意见,其他四人劝他如果不这样,团队中体力最差的凯特很有可能活不下去了,威特摩尔妥协了。

结果恰好是威特摩尔被选中,在受困的第23 天维特摩尔被同伴杀掉吃了。

在受困的第32天,剩下四人被救,随后他们以故意杀人罪被起诉,而根据《刑法典》规定:“任何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人都必须被判处死刑。


我不想再重复书中14 位法官对这个案件的判罚,而是希望能够阐述我对这个案例的理解。

1.生命处置权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案件中的重点就在于被杀者是否是自愿牺牲的,因为如果是自愿的,那么就不存在“故意剥夺”这一行为了。

我的理解是被杀者是自愿的,毕竟投掷骰子之前每一个人都没有表达对掷骰子选出一个人来保证其他人生命的异议,那么我认为他们都认同这样的一个社会契约。

而我一直坚持“契约神圣论” 我认为在法律没有规定的范围内,社会契约应该是不可侵犯的,这五个人愿意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来帮助其他人渡过难关,这个契约在我看来不应该是非法的,更不应该是违背道德的。

这个契约中有的是每个人对人性的关爱。

《独立宣言》中有这样一句:人人生而平等,他们从他们的造物主那里被赐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

既然每个人都被
赐予了生命权,那么他们理所应当拥有生命权的处置权,即以何方式对待自己的生命应
该是每个人的自由,在当时的情景下,大家接受了威特摩尔的提议,认定了一种效益最大化的方法,并且予以实行,我认为这一切都是他们自愿结下的社会契约,他们把自己的自己的生命处置权出让给别人。

所以故意杀人罪我认为是不存在的。

2.法官是应该严守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还是应该对法律条文做出自己的解释?
在我看来,这也许是整本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由特鲁派尼法官首先提出,其他法官也都多多少少对此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只有回答了这个问题,才有可能对其他的问题,比如说自然法用与实定法的问题,比如说自由裁量权的问题,作出解答。

理论上来说,如果法律条文非常明确的话,那么法官们当然是应该忠实于法律条文的,但问题就在于,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条文往往并不是那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法官对法条做出自己的阐释则无可厚非。

那么,在本案中,法条足够清楚明确吗?在本案中,故意这个词的意义明确吗?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意思呢?你可能会发现这个词的意义可能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明确。

在这种情况下,在我看来,法官们尝试着对这个词作出自己的解释我认为是合适的。

判例法的作用也正在于此,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判例,我们得以对那些原本不甚清晰的法条作出明确的界定。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修改法条来做到这一点,但这并不像你以为的那样容易。

事实上,法条的不确定性可能是内在的,立法者们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情况,在我们制定法律的时候,我们当然应该把法条制定的尽可能的明确,但总的来说,法条注定了只能是大而化之的规则,其中的不甚明确之处,只能通过其他的手段来进行弥补。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本杰明?卡多佐曾经说过:“法官不应该机械地适用制定法或先例中的规则,不应该去想立法者和先例创设者是如何想的,而应该去推测立法者和先例创设者遇到当前的情况会怎么想。

”这样的阐释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法官应该能够对法律作出自己的解释,并且要
保证自己的法律知识和道德水平足够对法律作出解释。

书中的第十五位法官是这样说的:在面对如何忠实履行法官职责以及法律的精神与法令文字孰轻孰重如此尖锐的问题之时,坦率是我唯一能够呈现给您的。

我始终认为,作为法官,我不仅代表法律,也代表自己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信仰。

所有这一切,才组成了真正的我,完整的我,一个运用法律以及自己内心信仰的价值观作出判决的联邦大法官。

我无意在此标榜我有多么的公平、公正以及严守法官的职责就是忠诚于并且只忠诚于法律。

如果我那样说,那也只不过是一个谎言。

3.自由裁量权的问题
本案实质上是一个有关法官良心和法律遵守的问题,如果强硬遵守法条将会导致审判对社会一般道德的扭曲,那么法条将被弹性使用,然而这样并不利于民众对法律威信
的树立,而且法官的自由裁量的标准和限度也是一个争论很大的领域。

法官遵守的法律是客观存在的,不分善恶的,而要想把握好判罚过程中自由裁量的限度,我个人认为真的很难。

但是后来我查到了关于自由裁量权的定义,这个定义是在《布莱克法律词典》中的:“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条件是存在两种可供选择的具有适用力的法律规定,法院可以根据其中任何一种规定行事” 。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

4.行政赦免的问题
说实话我很少接触关于这方面的案例,只是隐约记得60 周年国庆的时候有人提议要赦免一些罪犯,但是我从内心十分反感这种事情。

毕竟现在不是皇权社会,为什么有人下令赦免就可以赦免了,至少也要通过人大的审议吧。

5.一个人的生命重要还是五个人的生命重要
毫无疑问,生命的价值不能用数量来判断,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五个人,他们的生命同样重要。

没有什么理由认为多数人的生命就要比少数人的生命重要。

6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伯纳姆法官回答了这个问题:“对立法机关而言,法律和道德不可分离,对司法机关而言,法律和道德相互独立。

立法机关禁止谋杀有其道德动机:它认为谋杀是错误的,因此禁止它。

没有人怀疑这一点,也没有人会出于别的原因而禁止谋杀。

但是,人民不允许法官们适用自己的道德观点。

法官的任务是解释立法机关的语词,这些语词反映了立法机关的道德观点,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道德观点。

”当然,我个人很赞同这句胡:“法律不应让一个善良的人,面临抉择的困境。

”就是说在制定法律的时候就应该把道德标准确定在一个恰当的水平上,如果不能这样的话,恐怕这样的法律难以服众。

7 本案牵扯紧急避险吗?
被选出来的那个人并未对其他几个人作出威胁生命的行为,他们受到的威胁是来源于缺少食物带来的饥饿,这样的情形下说其他几个人杀掉威特摩尔是为了紧急避险似乎不符合法律条文上对紧急避险的定义,但是这种情况的确是在紧急状况下遭遇危险,而他们所有人(包括威特摩尔)的做法也的确是为了躲避危险,所以我觉得可以应用积极避险来为被告抗辩。

以上几点是我在看了本书以及豆瓣上很多同学的讨论之后想到的几点问题,由于缺乏法律学习的基础,其中必然会有一些不妥和幼稚的地方,但是大概意思应该表达的明白了。

《洞穴奇案》这本书的确是一本内涵十分丰富的书,其中这样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最深
的印象:“如果惩罚被告的法官都是在惩罚不比自己坏的人,那无疑是法律的耻辱。

”法律本应惩恶扬善,这最简单的逻辑,最偏执的想法,可能我永远都改不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