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文言文翻译
语文高考专题
文言文 翻译
明确 目标
从2002年起,高考文言文翻译 题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要求考生组 织语言直接翻译文言句子,以考查 考生动手翻译的能力。
翻译:
1、君何以知燕王?
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 信: 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
“至何”翻译为“到什么地方去”。
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
翻译为“你不聪明太严重了”。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翻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壮的筋 和骨头”。
调整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凝缩法
把用了繁笔的文句译为简笔。 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可翻译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 雄心”。
补充法
文言文中常出现借一定语境省略某些句子成 分的现象,为使译文准确、通顺,翻译时应将某 些省略了的成分先补上,然后再翻译。
如: 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妻)折藏之,归以(之)示成。
如: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
删减法
有的文言虚词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无实在 意义。翻译时,删去不译。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如
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 范 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直译 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亚父面向南坐着,——亚父 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着;张良面向西侍坐。 意译 项王、项伯坐在西面;亚父坐在北面,——亚父就 是范增;沛公坐在南面;张良陪同坐在东面。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 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 ,意 译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手段。直译不便表达意思 时再采用意译。
1、注意通假现象
2、注意一词多义
3、注意词类活用 4、注意词的古今异义 5、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6、注意文化知识 7、注意特殊句式
加字法
文言文单音词多,翻译时应逐字对照。在 文言单音节词之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表达 准确 、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复音节词或短语。
如: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保留法
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如帝号、国号、年 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以及 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以照录保留,不必翻译。 如: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
于顷襄王。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 庄子之歌钟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改写法
翻译出的现代文要通顺明白 ,表意要明确 ,语言要通 达: ,语气不走样。 畅 规范,典雅,得体。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 雅: 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一
点是翻译的最高要求,对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因此, 中学生能做到“信”、“达”就可以了。
要做到“信”、“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中实词、虚词及 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
加字法 凝缩法 解释法
调序法
删减法Biblioteka 转述法保留法补充法 改写法
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练习 延伸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 平得于公。 伯禽 ① 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 也②。”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 遗之,荆之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 “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 ‘ 人 ’ 而 可 矣 。 ” 故 老 聃 则 至 公 矣 。 (《吕氏春秋· 卷一· 贵公》) 注释:①伯禽:周公之子,被封到鲁,成为鲁国 的第一位国君。②利而勿利也:意为“(为政时
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练习 延伸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 事秦昭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 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 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 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 东,延袤万余里。
(节选《史记· 蒙恬列传》)
明:阐明。大:重大意义。重:重要作用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如:
佐:辅佐。
如: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筑”:“修筑”。守:把守”。
解释法
也叫“对译法”,即对某个词怎样解释 就怎样翻译。 如: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瑰--珍贵 观--景象
如: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暂时到 这里 吧……
将文言文中的习用语改换为现代说法。 如: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如: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促织”改换为“蟋蟀”,“岁”改换为“年”。
“邑”改写 翻译为“县”,“庠”改写翻译为 “学”。
如: 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业根”改换为“祸根”,“而”改换为“你的”, “汝” 改换为“你”。
文言翻译 的种类
直译: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 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 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 和原文一致。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 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
意译:
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 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 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 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 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系--捆绑 组--绳索 首--头颅”。
转述法
用符合现代汉语习 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 种修辞格的文言词语。
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缙绅”是古代大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借代用法。翻 译为“做官的人”。
如: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比喻用法,翻译为“像云一样地”。“响”,比喻 用法,翻译为“像回声一样地”。“景”,比喻用法,翻译为 “像影子一样地”。
“之”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也”起舒缓语 气的作用。均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译。
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夫”是语音助词,起提起下文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删 去不译。
调序法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文言文中 的特殊句式,把倒装句译成非倒装句。 如: 豫州今欲何至?
甚矣汝之不惠! 调整为“豫州今欲至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