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及对策分析
摘要:生态建筑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把建筑环境作为一个具有有机、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有节制地改造,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支撑环境。
本文分析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内涵、要求和设计对策,希望能够对我的生态建筑设计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建筑;绿色;对策
前言
近年来,建筑业中存在着很多高消耗、污染环境等问题。
因此,应当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确保建筑设计的科学性,推动我国建筑业健康、稳定发展。
以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建筑成为国家大力推进的建筑新形式。
1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内涵
1.1生态建筑的含义
生态建筑涉及面广,是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与参与。
从其本质上说,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建筑设计,使建筑像一个有生命的健康的肌体一样,既有自身的良性循环系统,又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
它是当今可持续思想和生态意识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体现。
生态建筑是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互动作为设计理念的起点,重新寻找人在自然环境中的位置,重新审视人类自己以及努
力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从建筑设计上来讲,生态建筑其优势主要表现为:可以改善小气候,通过多种绿化方式,注重遮阴与自然采光,更加注重自然通风设计,还可以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增强空间适应性方面,生态建筑设计一般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而其他方面,诸如:水资源的循环再次利用,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等等,都充分表现出生态建筑人性化的设计特征。
1.2生态建筑的特点
一般来讲,作为生态建筑,理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更加强调人与环境之间是友好和谐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设计理念如图1。
(2)生态建筑基地的选择,要远离污染源,充分考虑水源和空气的质量。
(3)设计具有艺术和文化内涵,体现出人文性。
(4)充分考虑到建筑内部与外面的联系,充分考虑自然通风设计,如图2。
(5)在设计中充分体现生态建筑设计时一项多学科综合的项目。
(6)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建筑周边环境。
(7)生态建筑材料的选用,尽量以天然材料为主,体现出自然性的特征。
(8)要配套先进的防污染措施,在能源方面使用节能技术以降低能耗。
2建筑设计生态设计的基本要求
2.1保证设计的科学性,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
生态建筑是围绕人文主义开展新型建设的重要发展,所以生态设计师必须要将宜居作为关键因素,从温度、采光、通风、湿度、噪声污染等多方面考虑在内。
社会的主体是人,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必须将人放在首要的位置,在高效节约的同时也不能降低人的生活质量。
以前在进行太阳能建筑设计的时候,有些地区并没有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室内的热舒适度比较的差,这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所以,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必须保证设计的科学性,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
2.2重视生态和谐
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还必须重视生态的和谐,即为重视建筑周围的生态环境,灌注植被、动物、微生物以及人之间的关系,重视自然和人的和谐和统一性。
而其生态和谐可以通过自然水资源利用保护、植被多样性以及降低化学污染来实现,更好的进行建筑生态环境的营造。
2.3重视能源的节约
在进行生态建筑建设的时候,能源节约是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也就是说进行资源、能源的节约、实现无污染、无害化。
在选择建筑材料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那种能够再生和降解的资源,并且还应该保证材料本身是无辐射和无污染的。
在设计绿色生态建筑的时候,应该将各种手段充分的利用起来,这样能够给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们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保证自然索取以及回报的平衡,
这样能够保证能源利用的高效和和谐。
2.4重视建筑的整体性设计
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必须重视设计思想的整体性,将文化、气候以及经济等因素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对其进行综合的分析,做好整体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够盲目的照搬那些先进生态技术,应该从实际需要出发。
同时也不能为了一个局部,而忽略了整体,这对生态建筑建设是非常不利的。
3生态建筑的设计对策
3.1注重建筑设计的整体性,宜居性和舒适性
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整体因素,因地制宜,同时根据节能和保护环境的需要,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采用节能的加厚外墙,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强调建筑的宜居性和环境的舒适性,尽量保证建筑环境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无污染,安静无噪音,宽阔的绿地和话动空间。
建筑使人们在生话和工作中,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均感到舒适。
其整体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建筑与自然环境共生,建筑与社会环境共生。
设计良好的生态建筑,首先应慎重选择建筑所处的地段,使它处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这样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
建筑的建造要尽可能减少破坏和干扰自然环境。
此外,对于己确定的基地,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保持其原有的完整性。
3.2合理利用自然环境
在建筑设计初期阶段要对建筑场地及周边环境乃至当地地区的历史、文脉进行充分调研考察,遵循环保节能的原则,合理选择建筑场地,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于建筑场地中的历史遗址及保护名木的要进行保护处理,防止对选址周围的环境过度开采,保证自然环境的原生态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要选择适当的绿化进行建筑物的生态建设,最好能够选用乡土植物,也可以引进具有强适应性和高观赏性的植物,维护建筑环境的生态平衡在进行绿化布置时要尽量选择自然形态的布置方式,对乔木、灌木和花草等进行科学的搭配,减少对生态坏境的破坏。
3.3系统规划建筑设计
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该从整体出发对人类生态系统结构进行把握,在规划的时候必须将生态作为基础,保证土地利用的合理性,保证经济协调的有效性,把握好生态和社会的关系。
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根据其本质属性进行功能分区的划分,让建筑群中的物流和能流都做到畅通,根据需要,保证建筑物朝向、形体、间距以及绿化配置的合理性。
重视场地的设计,在设计的时候必须尊重原来的环境,真正的做到因地制宜,减少土方量,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降低其对土壤的破坏。
进行交通组织的时候也必须保证其合理性,避免各个功能区出现互相干扰的情况;在设计的时候还应该根据地形的实际特点将建筑周边环境和形体处理通风以及光影的关系利用起来,做好水体保护和绿化,并对周围小气候进行改善,保证人们生活的环境是健康、绿色的;此外,在进行生态建筑规划的
时候,还应该从城市建筑系统出发进行规划设计,重视建筑和城市系统的联系。
3.4选择节能的设计方案
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要求建筑设计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建筑设计师们要综合考虑设计对建筑周边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设计中尽量保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同时也要适当考虑施工环节中用料的节能化,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可以考虑采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建筑选材时就地取材,尽量避免使用木材和天然材料,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建筑设计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气候变化来自行调整建筑围护结构,进一步优化建筑节能系统,降低建筑的能耗建筑设计也可以采用新设备,利用高科技转化太阳能、风能和沼气等,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3.5强化对建筑空间设计的生态建设
在对建筑物进行平面设计时,根据当地环境的常年主导风向设计建筑物的朝向,尽量利用穿堂风作为自然通风的方式,减少空调的使用。
根据当地日照条件设计主卧方向,便于冬季采光对建筑形体设计,需要以实用性为首要原则,根据建筑的体形系数要求,控制建筑外墙的凸凹程度,注意大面积落地窗和幕墙窗的使用,选用浅色系的外墙反射太阳辐射,进行节能降耗在建筑的围护墙体设计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做好相关的防水、防潮、保温隔热设计,还可以设计挡风墙等特殊构件,将自然风捕捉到阳台内部,控制室内通风急体来讲,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加强提高保护程度生态环境的思想观念,促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4结语
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是一种新型的生态环境理念,当前我国的建筑设计已大力落实生态策略的推动。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时,应当坚持生态和谐原则、节约资源原则、整体性原则以及便利性和舒适性原则,同时在建筑设计中不断加强生态意识,注重资源利用,在兼顾生态功能和实用功能的同时,给建筑物预留适当空间,确保建筑设计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周彦明.谢丽娜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2012(04)
[2]胡泊.基于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应用探析[J].价值工程,2013(22)
[3]刁艳.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和意义[J].城市建筑,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