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届12月月考(根据湛江一中2011届10月月考改编)

2011届12月月考(根据湛江一中2011届10月月考改编)

2011届12月月考(根据湛江一中、六校联考题改编)
12.《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 .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 .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 .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 .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13.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的。

”下列史实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 .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B .宋代形成了以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
C .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D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14.开创中国近代陆上、海上、空中交通(国防)革命性变化的奠基者是:
A .詹天佑、曾国藩、冯如
B .詹天佑、李鸿章、李善兰
C .詹天佑、曾国藩、李善兰
D .詹天佑、李鸿章、冯如
15.右边文字内容创作的背景是: 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B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C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 .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16.“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牌汽车跑中华,喷气式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

”这首歌谣所歌颂的成果的取得是在:
A .过渡时期
B .十年探索时期
C .“文革”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17.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水火不容,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提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
①摸着石头过河 ②不是一帆风顺 ③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A .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B .①③正确,②不正确
C .①②③都正确
D .①②③都不正确
18.“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 .重视法律程序
B .保留习惯旧俗
C .强调法官至上
D .体现人人平等
19.世界正在形成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原料,非洲提
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

其描述的现象开始于:
A.文艺复兴B.新航路开辟C.宗教改革D.工业革命20.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
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
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21.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

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
22.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对此理解恰当的是:
①取得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②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
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3.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

”二战后初期,体现以上思想的经济领域中的合作有: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8.(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夷货非衣食所急,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二】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

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张季子九录•实业录》
【材料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

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尤
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有何不同?各出于何种考虑?(10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分)
(4)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开发浦东的设想。

但却难以实现,而在20世纪末却喜获成功,造成这两种命运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
39.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15世纪至20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等领域经历了重大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对中国和西方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1)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请概括说明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的一
系列新变化。

(6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积极探索,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这两个时期的两条“路”各指什么?(6分)(3)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哪些失误?分析中国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面对失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什么重大决策?(8分)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是如何站在现代化高度、与时俱进地建设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的?(6分)
38、答案:
(1)主张:材料一主张闭关锁国。

(1分)考虑:认为中国无需与外国通商;闭关可以阻止外国入侵,防止内外勾结。

(4分)
主张:材料二主张在维护中国主权的条件下,积极引进外资。

(2分).考虑:为了发展民族工业,解决资本短缺问题。

(3分)
(2)本质差异:材料二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三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4分)
(3)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
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分)。

(4)20世纪初命运的主要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发展艰难。

(4分)
20世纪末命运的主要原因:中国的独立自主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浦东的实践创新提供了可靠的精神财富和支柱(4分)。

39.参考答案:
(1)新变化:政治上:学习西方代议制,颁布《临时约法》,初步实现民主共和。

(2分)
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兴起与发展。

(2分)
社会方面:生活逐步近代化,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2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暴动发展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
全国胜利(3分)
建国后: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发展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分)(3)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每点1分,共3分)。

根本原因:犯严重的“左”倾错误(2分)。

重大决策:改革开放(3分)。

(4)建设政治文明:(法制建设)①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2分)②1999年把“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2分)(民主制度建设)③1998年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分)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选举制度(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