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操作员培训资料
1、察看随机文件资料是否齐全
主要是说明书和产品合格证,说明书应详细介绍农机产品构 造、工作原理、使用保养和三包服务(保修卡)等项内容; 机身的显著位臵贴有菱形的农机推广许可证证章;机身上应 用铭牌标志,内容包括农机的主要参数、生产厂家名称、地 址、执行标准代号,生产许可证编号。。
2、认真观察农机产品的外观情况
三、农机驾驶操作员的法律责任
《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他人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
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一、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
10秒,一次不能起动时,应间歇2至3分钟再 起动。严禁用金属件直接搭火起动。
8、主机起动后,应低速运转,注意倾听各部
位有无异常声音,观察机油压力,并检查有 无漏水、漏油、漏气现象。
9、拖拉机不准用牵引、溜坡方式起动。如遇
特殊情况,应急使用时,牵引车与被牵引车 之间必须刚性连接,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并 有明确的联系信号。溜坡滑行起动时,要注 意周围环境,确保安全,并有安全应急措施。
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敬业精神
1.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应保持优良的驾驶作风和谦逊 和蔼的驾驶态度,热爱本职工作,遇事能多忍让, “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做到文明驾驶,礼貌开 车。
2.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 平,兼顾眼前和长远利益,增强社会责任感,能够 为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积极地带头作用。
二、农用动力机和拖拉机的固定作业要求
1、发动机起动后,必须低速空运转预温,待
水温升至60℃时方可负荷作业。 2、使用皮带轮时,主从动皮带轮必须在同一 平面,并使传动皮带 保持合适的张紧度。
3、使用动力输出轴时,动力输出轴和后面农
具间的联轴节应用插销紧固在轴上,并安装 防护罩。 4、经常注意观察仪表,水温、油压、充电线 路是否正常。 5、发动机冷却水箱 “开锅”时,须停止作 业使发动机低速空转, 但不准打开水箱盖, 不准骤加冷水。
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了20.1%、8.5%和0.05%,事故起数上 升了14.9%。其中:拖拉机事故480起、联合收割机事故345起、其他农业机械事
故108起。2012年共报告较大以上农机道路交通事故6起,造成21人死亡,27人
受伤。 2012年发生的农机事故中,因操作失误引发的519起、死亡67人、受伤 234人,分别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55.3%、38.1%和49.4%;因无 证驾驶引发的367起、死119人、受伤218人,分别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 人数的39.1%、67.6%和45.9%; 因无牌行驶引发的事故229起、死亡74人、受伤149人,分别占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24.4%、42%和31.4%。
农业机械安全使用和 技术保养的一般要求
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
据统计,2012年全国累计报告发生在国家等级公路以外的农机事故933起, 死亡171人,受伤473人,直接经济损失821.38万元。与上年相比,这三个数字 均有所下降,但事故起数上升。造成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操作不当,无证、
无牌行驶等。与上年(2011)相比,2012年全国累计报告发生的农机事故死亡
பைடு நூலகம்
主要是从垂直和水平两个角度观察整台机器有无变形,整机 外观有没有缺漆,严重划痕、鼓泡等现象,金属材料必须涂 以防锈漆作底漆,机器覆盖件、钣金件应平整光滑等。
3、详细检查机器装配情况
检查农机各处零、部件是否完整无损、无误,是否安装规范。 所有非调整螺钉、螺栓、螺母都应确实拧紧,并按规定的锁 紧办法锁紧,严禁用铁丝或铁钉代替开口销等。农机的所有 转动、传动和操作装臵运转灵活,无卡带。要有可靠的安全 保护装臵。凡是对使用人人身安全有可能产生危害的地方, 都应设有安全保护装臵。在易发事故的部位,必须有永久性 警示性标志。
第一部分
1. 农机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2. 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一、农机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一、农机驾驶操作员的操作规程
1、《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拖拉机、 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操作安全设施不全、机件失效的拖拉机、联合收 割机; (二)使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品后操作拖拉机、 联合收割机; (三)患有妨碍安全操作的疾病操作拖拉机、联合收割 机;禁止使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违反规定载人等 。 2、《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农业 机械操作人员作业前,应当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查验;作业 时,应当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三、克服麻痹侥幸思想,杜绝迷信认识,确保 安全生产。
个别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思想落后,出车择吉日, 或因多年开车未发生一次事故而思想麻痹、存在侥 幸心理,最终酿成较大的事故。每位农机驾驶操作 人员应该在严格遵守农机安全生产的各项法规的基 础上,同时不断自我加强学习,增强防患意识,才 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作业安全。
6、发动机工作时出现异常声响或仪表指示不
正常时,应立即停机检查。 7、动力机停机前,应先卸去负荷,低速运转 数分钟后才能熄火。不准在满负荷工作时突 然停机熄火。 8、检查、保养及排除故障时,必须先切断动 力,后熄火停机。 9、严禁超负荷作业。夜间 作业照明设备必须良好。
三、选购合格农机的条件
配套农具要实行常年修理,做到三灵活(操
作、转动、升降灵活),五不(不旷、不钝、 不变形、不锈蚀、不缺件),一完好(技术状 态完好)。
第三部分
农业机械安全使用的一般要求
一、拖拉机及农用动力机起动时的要求
1、检查有无润滑油和燃油。 2、检查变速杆是否臵于空档位臵。
3、检查有无冷却水,严禁无冷却水起动。严
二、严格、自觉地遵守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1.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必须具备驾驶条件,有过硬 的操作技能,懂得应该遵守的交通规则,具备一定 的遇险应变能力。 2.不断维护车辆机具正常的技术状况和提高驾驶 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患意识及法制观念,为安全生产 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作业行驶中,牢记交通法规和农机法规要求, 根据车辆机具的技术状况,道路、行人、天气等情 况,正确处理行车速度,不违章作业(无证驾驶、超 速超载、抢超抢会、酒后开车、客货混装等),不盲 目蛮干,不带病开车,不开技术状况存在问题的车, 不逞能开英雄车。
二、事故处理方面
《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 规定:在道路以外发生的农业机械事故,操 作人员和现场其他人员应当立即停止作业或 者停止农业机械的转移,保护现场,造成伤 害的,应当向事故发生地农业机械化主管部 门报告;造成人员死亡的,还应当向事故发 生地公安机关报告。造成人身伤害的,应当 立即采取措施,抢救受伤人员。因抢救受伤 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臵。
农业机械是指用于种植、畜牧、林业、渔业
的动力机械、作业机械和农用运输机械。 农机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 大损失。 积极预防农机事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重要保障。 加强农机安全生产,保障了农机化事 业快速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做好农机的维修保养工作 农机的维修保养大致分成两部分内容: 技术保养 机手在使用过程中对机具能够做到的合 理保管、日常检修、定期维护保养及正确的 操作使用,延长机具使用寿命,提高机具应 用效果。 修理 机具主要部件损坏的修复或 更换,中、大修及检测调整等。
冬季节起动前大量加沸水,应先加70℃左右 温水预热。 4、不准用明火烤车。 5、手摇起动要握紧摇把,发动 机起动后,应立即取出摇把。
6、使用汽油起动机起动时,绳索不准绕在手
上,身后不准站人,人体应避开起动轮回转 面,起动机空转时间不准超过5分钟,满负荷 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7、使用电动机起动,每次起动时间不得超过
4、进行开机试验
了解机动性能是否良好,发动机工作时是否运转平稳,燃烧 情况和发动机声音是否正常,方向、刹车、油门等是否灵敏 可靠,高速运转的农用机械(脱粒机、粉碎机等)要特别注 意机器滚筒的平衡情况等等。
第四部分
结束语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农机购臵补贴政策的贯彻实施,农业机械 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强 高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越来越迫切。 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应认真了解并严格遵守农 机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才能做到安全生 产,预防农机事故的 发生,为农业生产提 供优质服务。
五、注意劳逸结合,在作业中保持清醒头脑。
1.要轻装上阵,以舒畅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不 疲劳驾驶,不疲劳操作。 2.要合理分配注意力,作业中,既能集中精力驾 驶或操作,又能密切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人、车等的 动态,遇事能迅速地做出正确判断,并及时采取措 施予以防范。
第二部分
农业机械的使用与保养
一、农业机械安全使用的重要意义
三、农业机械的技术保养
要按照“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原则。 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及当地农机管理部门
规定的内容进行。 燃油动力机械要按主燃油消耗量确定保养周 期,按时、按号、按项、按技术要求进行保 养;要做到四不漏(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 不漏电),五净(油、水、气、机器、工具), 六封闭(柴油箱口、汽油箱口、机油加注口、 机油检视口、汽化器、磁电机),一完好(技 术状态完好)。
生产方针,作业行驶中让安全的警钟在心中常鸣。 1.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首先要熟悉所使用农业机械的 原理、构造、性能、特点,熟练掌握保养及安全操 作的技能。 2.时常要有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做好出 农机生产作业前后的检查和保养工作,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彻底消除可能引发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 问题。 3.利用农闲及休息时间,坚持理论知识学习,坚持 正确的驾驶操作技能学习。通过开展安全事故警示 教育,提高对“安全与效益”关系的认识,牢固树 立安全生产意识,向安全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