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典诗歌鉴赏题分析

古典诗歌鉴赏题分析

古典诗歌鉴赏题一.要点1.题型:填空简答2.内容:概括内容筛选信息理解内涵把握情感3.开放性试题:文意把握内容探究感悟评价鉴赏评析延伸拓展二.重点:(一)品味语言特色:1.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对比设问反问排比对偶夸张通感双关衬托等)2.多样的表达方式(描写记叙抒情议论)3.准确、精炼、生动、形象、鲜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颜色词典型动词)4.丰富的感情色彩5.多彩的语言风格(整首诗的语言特点)(直露与含蓄活泼与凝重富丽与淳朴清新自然真挚感人雄浑壮阔细腻动人具体形象通俗易懂)6.形式多样的表达技巧(二)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衬情融情入景)2.结构形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3.修辞手法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必行直抒胸臆等三.常见考点:1.诗意理解2.意境描绘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3.主旨把握(某种感情某种哲理)4.名句赏析5.技巧分析怎样的表现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6.品味炼字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四.附:诗歌中所表现思想感情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人民生活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等。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等。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志趣高洁;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

五.练习题1.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问题:诗的三四句语带双关,明说天气阴晴不定,暗指什么?2.张旭《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问题:①指出此诗的韵脚。

②第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你觉得它好在哪里?③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色图。

如果要给这首诗配一幅画,你认为画面重点描绘的应该是哪一句?4.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问题:①用现代汉语再现一、二两句诗的内容。

②如果把这首诗看作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是什么?作者在构思上有何特点?③第四句好在哪里?5.宋·徐俯《春游湖》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问题:①“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②第四句表现了诗人什么心情?看见小船撑出时的惊喜之情。

6.武元衡《春兴》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萤。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问题:①诗的后两句语言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其中最具表现力的是______、_____两个字。

②这是一首写暮春之景的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7. 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问题:①此诗的前两句_____,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后两句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_____。

(两空均填表达方式)②你从三四句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言外之意?8.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问题:①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具体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色?有何作用?②送别诗大多凄婉缠绵,而这首诗则别开生面。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后两句诗的特别之处。

9.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题:从一“独”字中,你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10.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问题:①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②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③此诗最别出心裁之处是巧妙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加以分析。

11.王安石《题湖阴先生璧》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问题:①前两句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人勤。

请你也用两个字概括后两句诗的内容:______②古代高雅之士常在诗文中表现他们对居室环境之美的追求,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句子。

12.欧阳修《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人间自在啼。

问题:说说诗中的“及”是什么意思?13.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问题:①全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请简要回答。

②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14.郑思肖《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问题:①“花开不并百花丛”一句写出了菊花开放的时间独特,其中的“并”怎么理解?②三四句歌颂了菊花怎样的精神品质?③“独立疏篱”写出了菊花洁身自好、清新脱俗的神态,“疏篱”指稀疏的篱笆墙,由此你会联想到陶渊明《饮酒》中的哪句诗?15.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问题: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16.陆游《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问题:①诗中的“放翁”是宋代诗人_____的号。

②此诗的第二句是在写雪后漫山皆白的景象吗?为什么?③这首诗表达感情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④默写两句能体现陆游爱国精神的诗句。

17.王冕《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题:①此诗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梅花品格的?②在这首诗中,诗人借梅花抒发自己的情怀,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18.郑燮(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问题:①三四句写出了竹子怎样的精神?人们往往用这句话来形容革命者的什么精神?②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的特点,诗人在炼字上是很有讲究的,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一处进行赏析。

19.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题:①诗中表现送别是季节是___季,能体现这一时令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

②表达诗人对友人别后牵挂与关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③请你写出另外两句关于离别的诗句:20.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问题:①一、二句的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的胸怀有什么作用?②第三句是一句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请作具体分析。

21.苏轼《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问题:①此诗写出了夏雨怎样的特点?②此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显著特色?2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问题: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是()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

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提”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23.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问题:①诗中的“渔翁”有诗人自况的意味,这一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②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即此二句删去也可以),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③现代诗人姜耕玉的诗歌《渔舟唱晚》中“欸乃一声绿不了山水”化用了此诗中的“欸乃一声山水绿”,从而表达了对于_____与_____的深邃沉思。

24.林《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问题:诗人开启多种感官,从_____、_____两个角度来赞扬梅花。

“疏影”写的是___________,“暗香”写的是___________ 。

25.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问题:①诗中哪一句写得最富诗情画意?②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辞官归隐之后的劳动生活。

B三、四句写作者从早到晚在田间劳动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C“但使愿无违”的意思是,只希望不要动摇重返仕途的志愿和决心。

D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景物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出来的却是醇美的意境。

26.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问题:①写出这首诗的韵脚。

②解释:历历萋萋③你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联?为什么?④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A传说李白登黄鹤楼,见了此诗,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这一传说从侧面说明了此诗的不同凡响。

B此诗前两联写登临抒怀,一气呵成;后两联就眼前的明丽景色,引出乡关之思,情景交融。

C和所有的律诗一样,此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工整。

D读最后两句,我们会自然联想起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诗句。

27.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问题:对于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推想远在鄜州的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美景,而是在望月怀人。

B颔联写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念曾经繁华的都城长安。

C颈联写妻子月下伫立痴想已久,“湿”“寒”二字,既写思念之久,又合思念之深。

D尾联表达了作者盼望战乱尽快结束、夫妻团圆、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的深切愿望。

此诗构思上有什么特点?28.王维《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