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 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训练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虞美人
秦 观[注]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迴,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 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首句从陈后主专事游宴以致亡国的史事说起,以“玉树歌残”点染出陈后
主的悲剧命运,字里行间隐含惋惜之情。
B.首联第二句一“合”一“空”,前者写隋朝大军的攻势凌厉,兵临城下;
后者写陈的不堪一击,土崩瓦解。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通过“横行”“鸣弓”“擐甲”等词语描绘了出征军队威武雄壮的气
概。
B.在重阳节这一天,州郡长官设下宴席,为即将奔赴边关长水的卫中丞壮 行。
C.颈联借汉将击溃胡人,平定边塞的历史,表达此次出兵边塞必胜的信心。 D.诗中以霜风吹凌草木渲染了出征前的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 意。 解析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两句,写诗人傍晚看到潭州官舍里
人去楼空,不禁陷入伤今吊古的情怀之中。第一句由眼前景起,第二句由古今情
承,由今及古,情由景生。
B.“湘泪浅深滋竹色”一句,传说舜帝南巡,淹死在湘水,他的两个妃子娥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
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点足“野泊”二字。
B.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训练6.(2019·河北邯郸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临江仙 辛弃疾
老去浑身无着处①,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 吟。
试向浮瓜沉李②处,清风散发披襟。莫嫌浅后③更频斟。要他诗句好,须是酒 杯深。
[注] ①老去句:语本苏拭《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 住。”②浮瓜沉李:语本魏文帝《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淸泉,沉朱李于寒水”。 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暑行乐生活。③后:略似今日口语中“啊”。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设误点二:意象意境分析错误 命题人往往故意曲解诗歌中的意象,故意将诗歌创设的意境随意引申、任意拔 高,考生往往因陶醉于生动优美的表述而忽略对杂糅在正确表述中的错误点的排 查。 (1)深入体味写景句本身,敏锐感知并精确地表达其特点或氛围; (2)联系语境,着眼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切忌孤立地理解诗句。
成语。
D.结尾化用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
望。
解析 D项,“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望”这一表述不当。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设误点七:语言风格分析错误 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来讲有诗 庄、词媚、曲谐(俗)之说,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常将诗歌的语言风格(特点)界 定错误,比如将“清新明快”错设为“沉郁委婉”等。 (1)语言特点: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 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 明白如话等。 (2)风格特点: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 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气势雄壮、自然流 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 颖、平白清新、语淡情浓等。
C.“欲问行朝近消息”写自己只身飘零在外,处境悲凉,想知道归期;“眼 中群盗尚纵横”写出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情景。
D.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 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解析 C项,“写自己只身飘零在外,处境悲凉,想知道归期”错,应为“写 从一身乱离,想到朝廷迁流不定,由忧一身到忧朝廷,想知道归期”。
C.“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
在人间, 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惋惜之情。
D.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
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解析 B项,“以动衬静”错,“轻寒”“细雨”无动静相衬。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训练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②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③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④。 [注] ①玉树: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②景阳兵合:公元589年,隋 军攻陷金陵,直逼景阳宫外,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③禾黍:出自《诗 经》,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因而作 了《黍离》一诗。④洛中:洛阳,洛阳多山。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 文化传承与理解
专题十 古代诗歌鉴赏
第3讲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选择题(4选1)这一命题形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全面理解、扩大考点覆盖 面的同时,也降低了试题的难度。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和角 度没有变化。因此,答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 对,找到命题人设置选项的设误点,就可以顺利作答。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
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大家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词人以动衬静,
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开篇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奠定全篇基调;“无着处”,正话反
说。
B.两个“百年”间隔反复,照应上文之“老去”,寓示自己一辈子被荒废。
C.本词语言明白如话,笔调轻松,言浅意丰,令人寻味不已,一些语句成为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栏 目 导 航
一、命制错误选项的八大设误点
二、辨析选择题的三大解题步骤
随堂巩固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一、命制错误选项的八大设误点
设误点一:诗句意思理解错误 命题者往往故意曲解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望文生义、以今律古等。对 此,考生应在总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理解诗句。 (1)古诗中有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解读时要充分调动积累,联系语境,以求 精确理解。 (2)注意诗歌的特殊语言现象,注意句式倒装、词语省略等现象,联系语境,梳 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训练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玉楼春
[宋]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①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②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③。 [注] 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信。②欹:倚、依。③烬: 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芯。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训练2.(2019·河北承德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① 岑参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②甲羽林儿。 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 为报使君多泛菊③,更将弦管醉东篱。 [注] ①奉饯:饯行。②擐:穿着。③泛菊:菊花酒。
C.颔联写金陵的衰败景象:六朝以来的英雄已成荒冢,昔日豪华的宫殿也已
是禾黍遍野。作者吊今怀古,触目伤情。
D.“拂云”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态,“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颈
联寄寓了作者面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慨。
解析 A项,“隐含惋惜之情”不正确。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四个历史人物,含蓄深挚地表达了情感,使其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解析 选B项,“诗人借此典故表达对爱情的忠贞”错,诗人借湘妃之“泪” 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幽怨哀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