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调查方法 第三章
一、研究问题的明确化的含义
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 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 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 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 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 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
二、研究问题的明确
化的方法
1、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2、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 问题
指的是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通俗地讲,一项研究问题所具有的用途 或用处。是否值得做。 三种情况:
二、创造性(创新性、独特性)
(Creativity of Innovation):
指的是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 东西,具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 自己独特的特点。 对于大多数研究者来说,所谓创造 性是指:该问题在研究思路、研究 的角度、依据的理论、研究的对象、 采用的方法、研究的内容等某一或 几个方面,有自己独到、新颖的地 方。
三、可行性(Feasibility):
指的是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 研究课题所需的主、客观条件。 主观限制:是指研究者自身方面的限制。 如,生活经历、知识结构、研究经验、 组织能力、操作技术、性别、年龄、语 言、体力。 客观限制:是指研究时受到的外在环境 或条件限制。如研究时间不够、经费不 足、有关文献无法获得、相关对象单位 不予配合和支持、问题违反国家有关政 策法令、问题违反社会伦理道德、违背 被研究者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
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划定了与研 究相关的资料范围,使得研究者知 道哪些资料必须考察,同时哪些资 料可以放在一边。还可以帮助研究 者选择和确定研究方法。 特征:
注意的几点:
-
1、问题陈述必须清楚明白,最好能用变量的 语言,且采用提问的形式。 如:“变量A与变量B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陈述必须至少包含两个变量。 如:“看电影的频率与看电影的动机之间存 在什么关系?” 3、问题陈述必须是可检验的。即问题必须产 生不止一种回答。 如:频率与动机,可能有关系,也可能没关 系。
-学术著作、教科书、专业杂志、学习笔记、 谈话记录等。 -国内主要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社会科学》、 《社会学研究》、《经济研究》、《政治学 研究》、《法学研究》、《人口研究》、 《教育研究》、《青年研究》。 即使通过文献发现问题来源,也需要留心和 思考。具体来说: -阅读各种文献时,始终带着审视的、提问 的、评论的眼光,不要过于“恭敬地”、 “崇拜地”和盲目地接受文献上所说的一 切。 -进行广泛的联想。
第一节
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第二节 选题的标准 第三节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第四节 文献回顾
一、研究问题的概念
研究问题:一项社会研究所要 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 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研究主题:社会研究所涉及的 某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与问题相比,主题更显得宽 泛,也更有一般性。 一个研究主题,可以包含许 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 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往 往是从选择宽泛的研究主题 开始的,逐步缩小到更为集 中的研究问题。
影响。
选择因素:
3、如何进行文献阅读
-每一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背景,即
-
要注意的几点:
了解各个不同的研究分别从哪一点出 发的,它们各自的目标是什么。 该研究的方法,包括研究对象、研究 方式、抽样技术、样本特征、资料分 析方法。 该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包括它在讨 论部分所提出的观点,所作的推论。 自己对该研究的评价。存在的不足: 方法上、信度上和效度上。
-相关著作(图书馆) -相关论文(主要来源,中、英 文) -相关统计资料和档案材料(较
难获得,起辅助作用)
文献来源:
-主题 -关键词 -作者 -题目 -摘要 -发表时间
搜索方式:
说明:文献不包括大众传媒:报纸、 生活杂志、电视节目等。
2、如何选择阅读的文献
-根据文件的相似性选择。 -根据发表的时间选择。 -根据研究者在该领域的学术
4、在全部文献阅读完之后,考
虑以下几点:
先前的研究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对于这一特定的现象,现在研究涉 及哪些理论? 它们已得出了哪些基本的研究结论? 这些研究总体上还存在哪些相对薄 弱的环节? 在查阅文献时,养成做记录、评价 和摘录的习惯。
1、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研究”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研究” -“家庭关系与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初次犯罪的原因研究
”
比如:“青少年犯罪问题” (主题)。
2、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
-所陈述的问题必须是在研究者的能力 范围之内 -所陈述的问题既不能太宽泛,又不能
太微不足道。
2、文献回顾的主要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 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2)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 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 资料。
二、文献回顾的方法
1、查找相关的文献 2、选择阅读的文献 3、实际阅读和分析文献
1、如何查找相关的文献
1、现实社会生活
-每一个人所走过的往往是一条特
2、个人经历
-
定的人生道路,对社会的认识就有 所不同,对社会的具体感受也不同。 一种现象在有些人看来也许是理 所当然、司空见惯;但在另一些人 看来或许会不惑大解、十分新奇。 因此,我们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 各种经历、各种体验、各种观察、 各种感受,常常是众多合适的研究 问题的最初来源。
1、现实社会生活 2、个人经历 3、相关文献
-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行为、社会问题、 社会事件总是客观地存在于我们的周 围。 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 善于考察、勤于思考。 养成良好的经常问个“为什么”的习 惯。 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各种社会现象、社 会行为、社会问题、社会事件,更需 要深入生活,才可能获取“灵感和火 花”。
一、文献回顾及其意义
1、文献回顾(文献考察或文献评 论):对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 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 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 过程。 在研究报告中必须包含这一内容, 可见其重要性。
感兴趣的现象或问题领域
较宽泛地查阅相关的文献
初步确定研究问题 进一步查阅更为专门的文献
进一步明确研究问题
-社会生活包括众多的层次和方面,构 成众多不同的领域。研究者只能有针 对地研究。 研究有层次深浅、质量高低等差别。
从客观上讲:
-研究者的水平也会影响到问题的选择。 -研究者的水平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
识、研究方法知识、开阔的视野、明 锐的洞察力,强的判断能力、社会生 活经验。
从主观上讲:
二、研究问题的来源
四、合适性(Suitability):
指的是所选择的问题最适合研 究者的个人特点。 个人特点:包括对该研究的兴 趣;对与研究问题相关的社会 生活领域的熟悉程度;与所研 究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程度;具 有的各种资源、条件;与该问 题的要求相符合的程度等。
重要性
创造性
可行性 可行性
层 次 关 系
合适性 合适性
3、相关文献
1、重要性 2、创造性 3、可行性 4、合适性
一、重要性(Significance):
-理论方面的意义:研究问题对一门学科的发 展、对某种理论的形成或检验、对社会规律 的认识、对社会现象的解释能作出的贡献。 实践方面的意义:研究问题对现实社会生活 提出的各种具体问题能否进行科学的回答和 能否提供合理的解决办法。 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兼而有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