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

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


世界之潮流: 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思想理性化
中国之困窘:
政治专制 经济落后 思想禁锢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是 器物-制度-思想
开眼看世界,师夷制夷(林则徐、魏源)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早期维新派、康 梁维新派)
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革命派:孙中山)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激进派:陈独秀、李 大钊)
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 的“势力范围”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 疆作为势力范围
英国把长江流域以及云南、广东 部分地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1898年 英国租借地 新界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福 建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 国,青蛙代表法国,国旗代 表德国,鹰代表美国,太阳 代表日本,中部酣睡、寻欢 作乐、搜括民财的是清政府。
2.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程度大 大加深,民族危机空严
3.跟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内容上 最大的不同点在哪里?
开设工厂
一.《马关条约》的签定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① 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有哪几种方式呢?
贷款
开矿 开设银行
修路
设厂
列强对中国输出资本控制中国经济,进而控制政治 。民族危机加深。
1、康有为三次上书:
康有为1898年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 (施政纲领)
2、康有为发起组织了保国会 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 使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2、百日维新:
(1)开始标志: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 是诏”诏书,宣布变法。
(2)概况: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共 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严复
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以 孔子之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
1、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在知识分子中 根深蒂固 2、策略: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 合理性,减少改革阻力。 3、根本原因: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 协性
他们处于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向西方寻 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 社会力量。 ——陈旭麓
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为民请命的人, 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一、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 1、民族危机:
二、维新变法的兴起 ——宣传维新思想
著书立说,寻找变法依据
持续上书,争取皇帝支持
论战权贵,减少变法阻力
办报立会,宣传变法思想
维新派及其思想主张
主要先驱者 康有为 代表作或主要思想主张
《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借孔子宣传维新 变法理论;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 会发展潮流的。
共同主张: 《时务报》主笔,《变法通议》,变法是历史发展 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 梁启超 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 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 实行君主立宪; 《仁学》,大胆批判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 号召人们冲破“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谭嗣同
• (一)经济上:市场化、工业化
1、俄国改革:颁布废奴法令,农民赎买份地,使 近代工业发展获得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 较大的国内市场;颁布政策扶植工业发展 2、明治维新:殖产兴业,从西方引进技术和人才 ,重点发展军工企业、重工业和基础设施,通过 国营示范、扶持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式,积极推 动私人企业发展,初步实现工业化,崛起为东方 强国; 3、戊戌变法:中央设立矿物铁路局、农工商总局 ,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 团体,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1895年,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 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 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 海六家华商丝厂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 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 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 ,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 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 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实质: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
; 对中国 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的影响:从此以后,美国在华势力大大增强;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8
在腐朽的封建制度里,在帝国主义 纷纷侵略的间隙里,中国内部新的 生产因素暗自生长着……
二、维新变法的兴起 — 宣传维新思想
发动“公车上书”
办《中外纪闻》 《时务报》 成立“强学会”
维新派第一个政治团体
使维新思想发展成 为爱国救亡的政治 运动 宣传西学,鼓吹变法
与顽固派论战
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 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29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 三、维新变法的高潮 湾,中国面临被列强瓜 分的危险。 ——百日新政
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 面临问题: 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发展艰难。
王韬
《弢园文录外编》
郑观应
《盛世危言》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 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康、 梁、 谭、 严
在封建顽固派盘根错节的京城,热血沸腾但手 无寸铁的书生们是如何掀起激荡全国的改革浪潮 的?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1897-1899年) 国别 德国 俄国 法国 租借地或割占地 胶州湾 旅顺和大连 广州湾 势力范围 山东 长城北和新 疆 两广和云南
英国
日本
“新界”和威海卫
台湾和澎湖列岛
长江流域
福建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新的生产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在这时期会出现此现象?
新的生产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在这时期会出现此现象? 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企业 时间 类别 厂矿 资本额 数 (千元) 53 4707 19 16208 占总资本额 的百分比
甲午 商办 22.4% 中日 官督商办、 77.6% 战争 官办 前 甲午 商办 63 12465 70% 中日 官督商办、 18 5345 30% 新因素: 战争 官办 后 原因: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实 业救国”的倡导;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其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
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作为他们自己的 “势力范围”,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 指。
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都享有 绝对的行政、司法、立法权。
北京
天津
渤 旅顺 海
大连
威海 卫
山 东
胶州湾
黄 海
作 为 他德 的国 势强 力占 范胶 围州 。 湾 , 并 把 山 东
主观原因: 1、 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缺乏斗争的勇气; 2、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3、变法政令颁出操之过急;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未得到 充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还很弱,封建 4、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 守旧势力在中国则相对较强大。 5、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 动政变,将光绪幽禁于 瀛台,重新把握政权, 直到光绪帝死。
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 和支持他的珍妃
慈禧幽禁中光绪帝之 处中南海瀛台。
同治
戊戌政变
西太后弄权政变 六君子人头落地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去 留 肝 胆 两 昆 仑
36
37
探究活动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强大)
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 国行不通 。
五、维新变法的影响: 2、政治上: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3、思想上: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5、文化上: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
1、性质上: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4、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6、习俗上: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
31
类别 变法内容(必记) 颁布新法 改革旧制 1.改订律例。 政治 方面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政治民主化 2.裁撤冗员。
总之,百日维新的政令基本上反 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和 3.澄清吏治。 1.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 取消旗人由国 要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 经济 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家供养的特权, 经济工业化 令其自谋生计。 学的传播(进步性)。 方面 2.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40
延伸:比较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和中国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国内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 环境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国际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环境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 领导 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 力量 支持。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潮导致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 迫在眉睫。 2、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 3、阶级基础: 登上历史舞台。 早期维新思想对变法起到一定 4、思想基础: 的思想先导作用。
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赔款:白银二亿两 开放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戊戌变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