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PPT课件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PPT课件

局限性:
没有涉及开国会、设议院、定宪法等主张 没有涉及土地问题 没有深入广大民众
维新代 表及其 主张
4、思想基础: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共维同新主代张表:
主要主张
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 ②国③康 梁有启学会发为超习,展西定资方宪本民把 托资法主权古西本义实思改方主行经想制资义君济;产政与主变阶治文立科级举思制化宪想度教;同,育儒设家议思院想,相结开合,
谭嗣同
以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倡 导
三、戊戌变法的内容
类别
颁布新有与法利政于治知识分子参
改革旧制
1.改订律例。
政治民主化 政治有 本方利主于义面民的族发1资展.中央设允立许矿官务民铁上路书总言局事、精高农简行工机政构效,率思的提考主张:23相与..裁澄撤清比维冗吏,新治员打官有派。。击僚哪原了制封度些先建
经济工业化 经济方面
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2.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男女平等
严复
翻译《天演论》等著作,借“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原理主张变法;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社会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国际环境: 工业文明的冲击 资本主义的世界发展潮流
宣传西学,鼓吹变法
维新派第一个政治团体
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 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 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
资产阶级的救亡团体变法 浪潮激荡全国
3、高潮——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 是”诏书(《定国是 诏》),宣布变法, 戊戌变法历时103天, 史称“百日维新” (6月11日——9月21 日)。
• ⑶从内容上看: 除旧与布新相结合
变法内容与维新派主张有差距(没有设议院、开国会、定宪 法等政治主张),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 ⑷从阶级基础看: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没有形 成变革旧制的巨大社会力量。
(3)历史影响 进步性: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及开明地主参与 政治,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 于西学的传播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1、政治基础: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时间
企业数 资金额(万元)
1863—1894
119
680
1895—1898
74
1432
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 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 的工厂有80多家,1895-1900年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增加 到约1000家。
△条件: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产生;洋务运动的兴起
△代表:王韬、郑观应 △主张:
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同外国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局限性: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未付诸实施
△认识: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 梁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戊戌变法的经过
1、兴起
1895年,康有为等领导 “公车上书”
(维新思想
政治运动)
2、发展
(1)成立强学会,设立学会、学堂、 创办刊物,把维新变法推向全国
(2)展开论战 (3)上书光绪帝: 《应诏统筹全局折》,
成为变法施政纲领。
☆维新思想的传播 ●途径和方式
△著书立说:宣传变法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俄国1861 年改革
1871年 德国统一与
宪法
法国共和制的确 立(1875年)
世界之潮流: 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思想理性化
日本明治维 新1868年起
美国南北战争 1861-65年
中国戊戌变法 1898年
中国之困窘:
政治专制 经济落后 思想禁锢
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 战争。清朝失败后,面临着瓜剖豆分的危机。 如何在危机中自救?怎样才能在强敌如林的 世界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当时的中国人 如何解答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带着这样的 问题,让我们重温戊戌变法那惊天动地的历 史时刻。
2、经济基础: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 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王韬 《弢园文录外编》 郑观应
《盛世危言》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 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 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早期维新思想
△时间: 19世纪60年代以后
△上书皇帝:请求变法 1895年公车上书
△组织学会或学堂、创办报刊:推动变法 万木草堂、强学会、时务学堂、南学会
《中外纪闻》、《国闻报》、《时务报》 △与顽固派论战:捍卫变法
通过这些活动,启发了民智、组织了力量、制 造了舆论,使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发动“公车上书” 办《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 与顽固派论战 办《时务报》 《应诏统筹全局折》 组织“保国会”
的传播和培 养人才
军队近代化 军事方面 1.精炼陆军,改习洋操。 2.添置船舰,扩建海军。
增强军事实力 挽救民族危亡
淘汰旧军。
结合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 其特点:
பைடு நூலகம்• ⑴从方式上看:把发展资本主义和救亡图存结合在一起。 • ⑵从宗旨上看:
要给资产阶级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发 展,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独立富强。
没取消有旗实人由现国?家供养的特权,
令其自谋生计。
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没有涉及设议院、开
1.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
教育近代化 文教方面
大学堂。 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
3.准许设立报馆、学会。
4.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改国革会科举、制实度行,废君除主八股立。宪
等政治有主利于张西学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3、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4、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
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观看以下几幅图片和材料,分 析戊戌变法产生的原因。
有感一首(写于1896年) ——谭嗣同
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 议和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 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被迫签订 了中日《马关条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