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消费行为学论文

旅游消费行为学论文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分析摘要:旅游业作为全球发展最为迅速的服务性产业之一,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孕育着庞大的消费市场,其消费行为对整个社会有着强烈的影响作用。

本文通过对国内旅游现状的分析和大学生现状的说明以及对大学生旅游消费的动机、特征等进行分析,展现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旅游动机消费行为大学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旅游消费逐渐升温,成为旅游市场中极具潜力的发展市场,隐藏着巨大的旅游商机。

大学生因其独特的旅游行为特征和庞大的队伍,成为旅游行业一个重要的细分市场。

但就大学生本身出游的动机、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来说,依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1.旅游发展现状分析1.1国内旅游发展现状我国的旅游业较长期的保持7%年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

因此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或间接推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

主要由旅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旅行社与旅游景区管理组成,其中旅行社,旅馆业和交通运输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接待1.29亿人次,国内旅游超过1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8935亿元,旅游直接从业近1000万人,旅游业已成为关系亿万“民生”的大产业。

2011 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6.4 亿人次,较2010 年增长25.5%;国内旅游收入1.93 万亿元,较2010 年增长23.6%。

入境旅游人数1.35 亿人次,较2010 年增长1%;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758 万人次,较2010 年增长 3.5%;旅游外汇收入484.6 亿美元,较2010 年增长5.8%。

出境旅游人数6,900 万人次,较2010 年增长20%。

全国旅游业总收入2.25 万亿元,较2010 年增长20.8%。

据估计,到2016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以及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

到201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从2002年的5.44%达到8%。

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今后几年内将存在重大的投资机会和发展潜力。

1.2.陕西旅游发展现状陕西是华夏根脉、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这里曾经是十三朝古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成就了汉唐盛世雄风,。

拥有世界级山水:秦岭、黄河,秦岭是我国南北地理和气候分界线,是黄河与长江两大水系分水岭,被誉为“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还是中国符号:丝绸之路的起点、“兵马俑”的故乡。

兵马俑不仅是陕西的名片,更是中国的文化符号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革命圣地,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作为干部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精神殿堂”,延安的重要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近年来,陕西旅游业认真落实国家和陕西省关于推动旅游业的部署和要求,谋长远、强根基、破瓶颈、补短板,狠抓提档升级和品牌建设,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综合实力和贡献份额不断提升。

截至2013年底,全省A级旅游景区254家,其中5A级5家、4A级48家、3A级144家;旅行社716家,其中出境社32家;旅游星级饭店377家,其中五星级10家、四星级44家、三星级234家,农家乐经营户1.7万多个。

2013年境内外游客达到2.8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5%、24.6%,其中接待境外游客352.0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6.7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02%、5%。

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数45万人,带动相关行业就业超过200万人。

全省旅游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全省经济增长速度。

2.大学生现状分析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政府不断地通过扩大招生来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使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尤其在21世纪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

2003年年底,全国高校包括高等职业学校的总数达到两千多所,在校生人数达到一千九百多万人,是1998年在校生人数的三倍多,由此我们看出五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的确非常快。

我们再来看一下学校的规模,在1998年也就是五年以前中国每所大学的平均在校学生数为3300人,到2003年这个数字就达到了6700人,也翻了一番。

并且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提高到2003年的17%,向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标准迈出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步。

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为2500万人,比1993年翻了5番,到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规模将达到30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5%。

2011年在校生规模达到3167万人,比2002年增加116.5%。

陕西作为文化大省,目前就西安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民办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6所,在校大学生达到120多万,年龄阶段在18-24岁左右,是一个潜在的出游率较高的客源市场,隐藏着巨大的旅游商机。

3.大学生旅游消费动机分析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是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系列问题时,时有冲突矛盾发生。

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出现的种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变革给正在成长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

因此外出旅游就成为大学生自我解压的一种首选方式。

动机是激励人们行为的主观因素,是需要的表现形式,旅游动机则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动因。

但是大学生出游的缘由,却有极大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大学生旅游动机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现就大学生的出游动机做如下分析:3.1.求知体验型西安市多所大学曾经以专业实习或考察为目的多次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游览。

当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百花齐放,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一种切实有效的办法,在游览中即使自身的到了放松,又增长了见识完成了教学目的。

可见,获取知识体验型的学生旅游,大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气概。

此类现象在高校中历来存在并且将会持续下去。

3.2.拓展视野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不“无奈”。

进入大学之前,绝大多数中学生的生活很单调,很压抑,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生活的全部就是读书,考上一所好大学。

课余生活被挤压得毫无色彩可言,尤其是对那些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而言,这种生活无异于心灵禁锢。

进入大学后,“出去开开眼界”自然成了合理要求。

3.3.身心放松型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繁忙的学习事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人产生高度精神紧张,身心疲惫,精神长期得不到松懈,这将对人的身心产生极大的负作用。

为缓解精神压力,消除紧张心态,利用假期外出旅游不失为“缓解心灵压力”的良药。

3.4.时髦攀比型生活是一台戏,人们不满足仅仅作为观众,而希望登上舞台展示一番自己的风采。

旅游正是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之外表现自己,提供了一座“大舞台”。

人们可以摆脱日常的束缚而充分地主宰自我,同时更可领略到一种“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繁”的超凡脱俗的境界。

旅游产品可谓是富有象征意义的产品之一,旅游行为也是最时髦的行为之一。

为了赶时髦,好向别人夸耀,自然要出去“走一走”。

不管有没有经济条件,借钱也要“潇洒”一回。

3.5.追忆访友型中学毕业后同学各奔东西,天涯海角,但那单纯而挚真的友谊让人念念不忘。

于是,到异地老同学那里去玩玩,趁机游山玩水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再加上吃、住有人管,何乐而不为。

4.大学生旅游消费的特点由于存在诸多不同的心理,产生了诸多不同的旅游心理,不同的心理导致不同的旅游行为,产生不同的旅游消费特点。

大学生的旅游消费特点大致可以归为如下五类:4.1.旅游行为的普遍性大学生从众心理越来越明显,谈恋爱、上网、旅游成为大学生活的三门“必修课”。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学生纷纷走出校门,加入到旅游者行列中,使大学生旅游者队伍逐年膨大,旅游行为也成为大学流行行为。

4.2.旅游内容的丰富性大学生旅游消费的内容日趋呈现出时尚化、前卫化、模拟化。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城市风光等各种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都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尤其是一些知名度高的景点、景区更受到大学生的极力追捧。

说明当代大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同时也符合其内心世界丰富、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征。

旅游商代理的产生也使得校园生活多了一份时尚,各种类型的旅游消费让不少大学生体验了前卫的生活,甚至有时感觉有些社会模拟化和市场商品化。

4.3.旅游时间的集中性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因此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旅游。

寒暑假、双休日及“五一”、“十一”黄金周是大学生旅游的集中时间。

双休日一般为短途旅游,其它时间则多安排中、长途旅游,安全问题随之而来,根据资料显示,近几年来,因大学生集中旅游而造成的重大伤亡事故呈上升趋势。

4.4.旅游方式的多样性调查显示,40%大学生喜欢集中外出旅游。

40%大学生希望独自旅游,20%的大学生则愿意和几个好友结伴出游。

出游方式的选择与个体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关,表明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只注重文化和身体的培养,而忽视独立个性的培养。

4.5.旅游消费的低水平首先在景点的选择上,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打折甚至是免票的景点。

其次在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大学生会选择自行车、长途汽车、火车等经济实惠的交通工具;旅游住宿方面,则尽可能选择住亲戚、朋友、同学家、大学宿舍或廉价的旅馆;在旅游过程中饮食则更不讲究,吃方便面、快餐乃至家常便饭;至于购物,则多买一些非常价廉的小纪念品;娱乐则根本不予考虑。

因此整个旅游过程花费不多。

5.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5.1.产生的突出问题5.1.1.生活费问题从上述所分析,大学生的费用大多数用于旅游,其实这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把生活费用于旅游,还有其他的用于生活上的消费等等。

在大学的生活里,由于空闲时间过多,导致他们为了充实自己,有的选择旅游,有的选择逛街等等,由于这些因素导致大学的生活费从这些地方流失。

然而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大多数是父母资助的,有的却在外面找兼职而赚的!5.1.2.经济问题众所周知,大学生还没工作。

经济上,不独立,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家庭的支持。

因此在考虑什么事时,总是把经济问题放在第一位。

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正是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的反映。

虽然,父母对子女在经济上有求必应,但还是感觉不如自己有钱花着方便。

同时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行业的不平衡性,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家庭收入的差距拉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