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课汉代儒学作业

第二课汉代儒学作业

第二课汉代儒学作业
第二课汉代儒学
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2.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 )
①举贤良对策②重用文学儒者③举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④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是为了( )
A、强调君权神授
B、宣扬“天人合一”
C、实现“大一统”
D、缓和社会矛盾
4.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
②③
5.儒家思想由一个学派发展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根本原因是因为它( )
A、主张“君轻民贵”和仁政
B、得到人民的拥护
C、吸收了其它各家思想
D、适应君主专制的时代需要
6.董仲舒再三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

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
7.“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

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 )
A.孔子B.董仲舒C.孟子D.荀子
8.一首陕北民歌这样唱道:“老天爷爷你睁睁眼,下场大雨哥哥留一留。

”歌词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观点有关的是( )
A.君权神授B.三纲五常
C.天人感应D.心外无物
9.《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

”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 )
A.思想统一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D.以刑辅德
10.董仲舒认为《春秋》推崇的大一统是天地之
常经,如果各师其道,各持一端,就无法维护一统。

因而他提出
(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以德为主,以刑辅德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1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 ( )
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12.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
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
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
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
思想条件主要是
( )
A.法家思想的衰微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程朱理学的盛行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
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
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
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
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
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
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
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
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原因。

1.D
2.C
3.C
4.D
5.D
6.C
7.B
8.C
9.D 10.A 11.D. 12.C
答案(1)孔子:“以德治民”;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

(2)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
践效果。

因为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
情况下无法实施。

董仲舒的主张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
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

因为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
要,被汉武帝采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