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可持续发展
网络构建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以某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生态问题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区域资源开发条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T6~8等。
结合具体地区的
图文材料,考查
学生运用地理知
识分析判断区域
特征、区域环境
问题和资源开发
的能力、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如
2018年高考全国
卷ⅠT37等。
以区域图文材
料为载体,考查
学生对区域特
征、成因的认知
能力,掌握区域
分析方法、区域
特征、区域资源
开发条件等问
题。
如2019年
高考天津卷T1
等。
以区域图文材
料为载体,考查
区域生态问题
的类型、产生原
因及保护措施,
促进人地协调、
合理开发利用
资源,保护生态
环境。
如2019
年高考天津卷
T2等。
第1课时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考题调研——研真题、明确考向
(2019·全国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
[解析]A对: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可知,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可能是气温升高。
B错:气温降低一般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增加。
C错: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表明平地上水分条件变差,故降水不可能增多。
D错:降水减少不会导致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
核心突破——讲要点、突破核心
1.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1)问题判断
①湿润地区:植被破坏→产生水土流失→诱发滑坡、泥石流。
②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水资源减少、产生土壤盐碱化→加剧土地荒漠化。
(2)原因分析
①自然原因: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特征(降水特征、气温、风力等)、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植被覆盖率高低及地质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②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进行分析,如过度放牧、过度农垦、乱采滥挖、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要注意材料中的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等。
(3)防治措施
①组织管理措施:如颁布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与管理,提高保护意识,制定相应的应急预警机制等。
②工程措施:因地制宜。
③生态措施: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
2.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考题调研——研真题、明确考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