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玻璃的定义与结构
■
si-o键性是极性共价键,离子键和共价键各占50% si-oபைடு நூலகம்强:约443KJ/mol
■ 石英玻璃性能:黏度大,机械强度高、热膨胀系 数小、耐热、化学稳定性好等
石英玻璃与石英晶体在结构上的 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都以硅氧四面体[SiO4]为结构单元构
成的三维空间架状结构
不同点:Si-O-Si键角大幅度改变,导致玻璃
思考题:B-O键能(498KJ)略大于Si-O键 能(443KJ),但是为什么单组分的B2O3玻 璃的物化性能要比SiO2玻璃差很多?
2) 碱硼酸盐玻璃结构:
以[BO3]三角体和[BO4]四面体为结构单元组
成的三度空间架状结构,碱金属离子在[BO4] 附近 性能:比碱硅玻璃性能好
xPbO.yBi2O3.ZFO,其形成玻璃规律及关系式为
当F为SiO2 时: 当F为P2O5 、 B2O3时:
x+y+z=100
x+2y=4z x+2y=6z
四、非氧化物玻璃的结构
1、硫系玻璃
硫系玻璃是指由第六主族及相邻元素(S、Se、Te、As、
Sb、Ge)等元素构成的一类具有无规则网络结构的玻璃。 玻璃中不含氧 1)单质硫、硒都能形成玻璃态物质 结构:以S8环状为结构单元的聚合长链 2)硫属化合物玻璃,主要是砷-硫系统,As2S3 、As2Se3 结构:类似于线性有机聚合体的链状结构
中的硅与硅距离的可变性
2) 碱硅酸盐玻璃
桥氧:每个氧为两个硅原子所共用;-si-o-si 非桥氧:与一个硅原子结合的氧
-o-si-
玻璃结构网络参数表达式
X=2R-Z Y=2Z-2R X----非桥氧; Y----桥氧; R----O/阳离子(原子比)
Z----配位数;
结构:碱金属氧化物使[sio4]连接的三度空间的网络
制备过程:一般将配合料加入透明石英玻璃容器,
进行真空密封后,置于电炉中加热熔融,再按一定 的工艺进行冷却制得玻璃(硫系有毒)
应用:做半导体材料、透红外材料、电子封接材料
和光电导体
2、卤化物玻璃
通常由金属卤化物(主要是氟化物)组成 结构:如BeF2玻璃是以[BeF4]四面体为结构单元构成的三度
分相现象:当玻璃中B2O3含量较多时,在低
才 共熔点以下热处理时,温度和时间控制不当,
易出现互不相溶的富硅氧相合富碱硼相
碱硼酸盐玻璃有时退火后性能
下降的原因是由于产生连通状
的分相现象 分相现象的应用:利用分相现 象制造微孔玻璃和高硅氧玻璃
思考题:单纯含有B2O3和SiO2成分的熔体,为 什么不能形成均匀一致的玻璃 ?
2 ) R2O-P2O5玻璃:由[PO4]四面体组成的链
状结构 RO-P2O5玻璃:当RO含量为0~50%范围内, 随着RO含量的增加,玻璃的软化温度上升, 热膨胀系数下降,说明P2O5玻璃中加入RO使 结构加强 3) AlPO4-BPO4-SiO2能形成玻璃 应用:制造光学玻璃、透紫外线玻璃、吸热 玻璃、耐氟酸玻璃、是一种较好的生物功能 材料等等
3)钠硼硅玻璃结构
结构:以[sio4]和[BO4]为结构单元组成的三度空间架状结构
性能:热膨胀系数小、热稳定性好、化学稳定性好。化学仪
器玻璃等
硼反常:在钠硅玻璃中加入氧化硼时,性质变化曲线出现极
值的现象。
当Na2O含量不变时,用B2O3取代sio2时,折射率、密度、 硬度出现极大值; 热膨胀系数出现极小值; 电导率、介电 损耗、表面张力不出现极值
Bi2O3- B2O3 、 PbO-P2O5 、 PbO-Bi2O3-P2O5等
2)结晶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条件
从热力学来看,因其内能高于晶体,不利于玻璃的形成 结晶化学来看,键性主要为离子键,少部分共价键,所以单
一氧化物或没有网络形成体的二元系统难以形成玻璃
从动力学角度看,重金属氧化物形核及晶体长大需要的活化
序。在宏观上玻璃主要表现为无序性、均匀 性和连续性;在微观上又是有序性、微不均 匀性和不连续性
二、传统玻璃结构
1. 硅酸盐玻璃结构
1)石英玻璃结构
成分:sio2原子数比:1:2制造方法:CVD、PVD 结构:以硅氧四面体[sio4]为结构单元的三度空 间架状结构. [sio4]之间以键角相连,键角大约 120°~180°(比方石英宽125~162°) 结构特点:无序的、均匀的。有序范围7-8埃
W.H.Zachariasen1932年提出,1933年瓦
伦(Warren)通过一系列X-射线结构分析证 实
无规则网络学说认为 氧化物形成玻璃应具备的条件
每个氧离子应与小于或等于2个阳离子 阳离子的配位数是3或4 网络中结构单元通过顶角连相连,不能共边 或共面 每个结构单元至少有三个 顶角相连,形成 三维无规则连续网络 具备此条件的氧化物有:
第一 章 玻璃的定义与结构
第一章 玻璃的定义与结构
玻璃的定义 玻璃的通性 玻璃的结构 玻璃组成、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 玻璃结构的研究方法
1.1 玻璃的定义
玻璃
㈠概念: 狭义概念:凝固时基本不结晶的(无机)熔融物.
广义概念:结构上完全表现为长程无序的,性能 上具有转变特性的非晶态固体。
SiO2、B2O3、GeO2、P2O5、V2O5、 Ta2O5、Sb2O5
“晶子”学说在微观上强调玻璃的有序性、微
不均匀性和不连续性(可解释玻璃分相、析 晶) 无规则网络学说在宏观上强调了玻璃中多面 体排列的连续性、均匀性和无序性(可解释 各向同性和变化的渐变性等)
玻璃态物质结构的特点:短程有序,长程无
3 磷酸盐玻璃
1) P2O5玻璃结构:以[po4]四面体为结构单元的
二度空间层状结构,层与层间靠的是较弱的范 德华力维系. [-o-p=o]
性质:黏度小、热膨胀系数大、化稳差,无
实用价值
思考题:单组分sio2形成玻璃性能优良,而单
组分p2o5和B2o3氧化物之间键强也较大,但 形成的玻璃无实用价值
1.2 玻璃态的特性
1. 2. 3.
4.
各向同性:物理化学性质在任何方向都是相同的 无固定熔点:由固态到液态是在一定温度区域内 (软化温度范围)进行的 亚稳性(介稳性):在冷却过程中,黏度急剧增 大,没有释放出结晶潜热,因此玻璃态物质比同 组成的结晶态物质含有较大的能量----亚稳态 渐变性与可逆性:玻璃态物质从熔融态冷却(或 加热)到固体状态的过程是渐变的,其物理化学 性质变化是逐渐和连续的(过程没有新相生成)
空间的架状结构,其它卤化物易形成层状或链状结构,添加 碱金属氟化物和AlF3等组分也可形成玻璃
应用:超低折射和色散的光学材料和电子封接材料
制备时应注意的问题:密封熔制和快速冷却
5、金属玻璃的结构
金属玻璃是金属合金经过快速凝固的方法制
成的非晶态玻璃材料。兼有玻璃和金属的特 性,且有超常的物理化学性能 1974年制得mm级,现能制造块状金属玻璃 目前开发的金属玻璃系统有Fe-B、Mo-Ru-Si、 Zr-Ni、Mg-Zn、Fe-P-C、Co-Fe、Si-B、PdCu-Ni-P、Fe-Si-B、Fe-S-B-C 理论尚未完善
1.3 玻璃的结构
一、玻璃的结构理论
玻璃结构: 指组成玻璃的离子或原子在空间
的基本几何构造单元
1.3 玻璃的结构
1. 晶子学说:玻璃是由无数“晶子”所组成,
“晶子”分散在无定形介质中,从晶子部分到 无定形部分是逐渐过渡的,两者之间并无明显 界线。
(1921年列别捷夫在研究玻璃退火时发现,玻璃的折射 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在573°出现突然的变化)
“晶子”尺寸4-10A, 2-4个四面体,数量80% 证实:X-射线结构分析数据 衍射峰位置 不同点 相同
宽广(弥散状)
玻璃
方石英晶体 相同
尖锐
宽广(弥散状)
晶体细粉
相同
方石英、硅氧凝胶和熔融石英XRD 衍射图
2. 无规则网络学说: 硅酸盐玻璃是由硅氧四面体[sio4]为结构单 元的三度空间网络所组成, [sio4]排列是无序 的,缺乏对称性和周期性的重复,碱金属离子 和碱土金属离子均匀地分布在非桥氧附近 的[sio4]之间的空隙中,以维持局部的电中性
硼反常现象:玻璃的性能随Na2O的加入出现极值
的现象 反常点(极值点):在Na2O含量的15~16%处, 原因: Na2O含量≦ 15~16%, Na2O提供的氧使[BO3]转变为 [BO4] ,形成三度空间架状结 构;当Na2O含量﹥16%后, Na2O提供的氧不是用于生成 [BO4],而是以非桥氧的形式 出现在三角体中,使结构减弱, 导致性能下降
极值点位置:
Na2O/ B2O3=1 原因:当 B2O3﹤Na2O时, 硼是以[BO4]形式出 现,玻璃性能好; 当B2O3﹥Na2O时, 部分硼以[BO3]形式 出现,玻璃性能变 差,所以在Na2O/ B2O3=1处出现极值
硼-铝反常:在钠硼铝硅玻璃中,Al2O3代替
SiO2,当玻璃中B2O3含量不同时性质出现不 同形状的曲线,这种现象叫硼-铝反常现象。 密度、硬度、 弹性模数也 出现硼-铝反 常现象,介 电常数模糊, 色散,介电 损耗等不出 现
(具有转变温度(Tg)的非晶态材料.)
(二)分类
1. 2. 3. 4.
5.
6.
无机玻璃:石英玻璃、钠钙硅玻璃、光学玻璃、 氟化物玻璃等 金属玻璃:软磁性合金、高强度无定形合金 有机玻璃:环氧树脂 无定形炭:炭黑、碳膜 凝胶:硅胶、硅矾土等 非晶态半导体 硒系玻璃:静电复印用Se膜、显像管用光电导膜 非晶态元素玻璃:光伏用无定形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