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的有关计算
例1.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收集到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0mL(假设反应中只产生NO或NO2),则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为()mol A.0.12B.0.11C.0.09D.0.08
练习:38.4gCu跟适量的浓HNO3反应,Cu全部反应后共收集到气体22.4L(标准状况),反应中作氧化剂的硝酸与总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比()
A.5∶11B.6∶11C.5∶6D.6∶5
例2.某金属单质和浓硝酸反应时,每有0.25mol单质反应就消耗1mol浓硝酸,反应中浓HNO3还原为NO2,则金属氧化后的化合价是()
A.+1B.+2C.+3D.+4
例3.在1molKNO3和4molH2SO4的混合稀溶液中,加入1.5molCu粉,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约为()L
A.5.6L B.11.2L C.22.4L D.33.6L
练习:在某100mL混合液中,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4mol/L和0.1mol/L。
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mol/L
A.0.15B.0.225C.0.35D.0.45
【巩固练习】
1.取0.6 mol Cu 2S 与足量的浓硝酸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硝酸中未被还原的硝酸为( )
A 、1.2 mol
B 、2.4 mol
C 、3.6 mol
D 、无法确定
2.一定量的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恰好反应产生NO 和NO 2两种气体,已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占硝酸总量的1/3,则还原产物中NO 与N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 、1∶1
B 、1∶2
C 、2∶3
D 、2∶1
3.某金属与浓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O 2(可加热),消耗金属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则该金属可能是 ( )
A 、Cu
B 、Ag
C 、Al
D 、Fe
4.将14g 铜银合金与足量某浓度的硝酸反应,使放出的气体与1.12L 氧气(标准状况)混合恰好被水全部吸收生成硝酸,则合金中铜的质量为 ( )
A 、3.2g
B 、4.43g
C 、10.8g
D 、12.4g
5.把70%HNO 3(密度为1.40g/cm 3)加到等体积的水中,稀释后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A 、0.35
B 、小于0.35
C 、大于0.35
D 、小于或等于0.35
6.将17.6g FeS 跟足量的浓硝酸反应,生成 Fe(NO 3)2、H 2SO 4、NO 2、H 2O ,在参加反应的硝酸中没有被氧化的硝酸为( )
A 、25.2g
B 、37.8g
C 、0.4mol
D 、0.6mol
7.38.4mg 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 (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 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 、110⨯-3mol
B 、1.610⨯-3mol
C 、2.210⨯-3mol
D 、2.410⨯-3mol
8.25.6mg 铜与1.4⨯10-3mol 的浓硝酸恰好反应,反应完毕后,收集到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A 、13.44mL
B 、15.68mL
C 、7.84mL
D 、17.92mL
9.在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 1g ,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m 2g ,则m 1与m 2的关系是( )
A 、 m 1一定大于m 2
B 、m 1可能等于m 2
C 、m 1一定等于m 2
D 、m 1可能大于m 2 10.1.92 g 铜投入到一定量浓硝酸中,铜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淡,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672mL 气体,将盛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槽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氧气,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则通入氧气的体积为 ( )
A 、504mL
B 、336mL
C 、224mL
D 、168mL
11.两份铜的试样分别与浓硫酸、稀硝酸反应,
(1)若消耗硫酸和硝酸的物质的量相同,则两份铜的试样的质量比是 ;
(2)若产生的气体的体积相同(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则两份铜的试样的质量比是 。
12.在500mL0.2 mol/L 的稀硝酸中加入1.92克铜片,让其充分反应。
试求:
(1)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的体积?
(2)溶液中H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3)溶液中NO 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4)若要使溶液中的Cu 2+全部转化为Cu(OH)2沉淀,应加入0.2mol/L 的 氢氧化钠溶液多少毫升?
13.为了测定某铜银合金的成分,将30.0g 合金放入80mL 13.5mol/L 的浓硝酸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后,收集到气体6.72L (标准状况下),并测得溶液中c (H +)为1mol/L 。
假定反应后溶液的体积没有变化,试计算:
(1)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2)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