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8章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18章自身免疫性疾病

桥本甲状腺炎 Addison病 I型糖尿病(IDDM)
自身抗原
甲状腺素及细胞 肾上腺细胞 胰岛β细胞
免疫应答
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 Thl、自身抗体
多发性硬化征(MS)
自身免疫性贫血 Goodpasture综合征 重症肌无力(MG) Graves 病 原发性不育症 强直性脊椎炎(AS)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系统性红白狼疮(SLE)
发热、关节疼痛、面部红斑/血尿、蛋白尿、 血沉加快、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等。
患者血液中含有大量针对DNA、核蛋白、红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和抗原-抗体复合物。 免疫病理 以自身抗体和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皮下、关节和肾小球基底 膜等处沉积造成炎症反应为主。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又称Ⅰ型糖尿病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
2、自身免疫病
autoimmune disease
在一定条件下,当自身免疫超越了生理限度,导致自身组织 或器官发生病理损伤、出现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的状态。
二、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器官特异性:自身抗原是某一器官的特定成分,病变只限该器官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萎缩(Addison病)
神经髓鞘蛋白
红细胞膜表面蛋白 肺及肾部基底膜 乙酰胆碱受体 甲状腺刺激受体 精子 脊椎关节抗原? 关节滑膜、结缔组织、IgG DNA、核蛋白、红细胞等
Thl、CTL细胞及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阻断) 自身抗体(刺激) 自身抗体 CTL细胞? 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 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
但这些组织细胞正常情况下不表达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 不能将上述自身抗原以抗原肽-MHCⅡ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在细胞表面。
因此无法诱导体内相应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
在感染发生时,某些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可刺激机体组织细胞产生 IFN-γ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可诱导上述组织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

1、名词解释
自身免疫antoimmunity


自身免疫病antoimmune disease
Hale Waihona Puke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organ specific antoimmune disease
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non - organ specific antoimmune disease
Th细胞旁路活化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I 型糖尿病 自身抗原多为细胞核或线粒体成分, 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 病变几乎累及全身所有组织器官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病变以某个器官为主,同时不同程度的累及 其他几个器官。多数属之。
介于二者之间:
重症肌无力
多发性硬化症
常见的几种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病
补体 吞噬细胞 NK细胞
MAC 调理吞噬 ADCC
肾、肺组织损伤
肺泡基底膜和肾 小球基底膜存在 共同抗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thematosus,SLE):
发病机制 是由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 主要特点 多克隆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活化。 患者多为育龄妇女,
主要临床表现
和共刺激分子(如B7、CD40L等),并且有可能是器官特异性自身抗原以
抗原肽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在细胞表面,从而刺激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 活化,因其自身免疫性疾病。
四、遗传因素
机体针对自身抗原能否产生应答及应答的强度受遗传控制。
1、MHC分子与疾病的相关性
例如
携带HLA-DR3的人群易患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白狼疮、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等; 携带HLA-DR4的人群易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寻常型天疱疮; 携带HLA-B27的人群易患强直性脊椎炎等。
2、自身免疫病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3、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4、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有哪些?
5、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教学大纲
掌握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分类和共同特征。 熟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与常见自身免疫病。
了解 自身免疫反应造成的组织损伤;
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
发病机制: 是体内抗胰岛β细胞膜蛋白和胰岛素自身抗体, 作用于胰岛β细胞使之损伤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者因缺乏胰岛素而导致糖代谢紊乱和血糖浓度增高。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多为11-12岁,
主要症状 多尿、烦渴、尿酮过多、体重下降、乏力、视力下降等。
MHC分子和共刺激分子表达异常
体内某些组织细胞表面具有器官特异性自身抗原,
第十八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Autoimmune disease
第一节 一、基本概念
1、自身免疫
概述
autoimmunity
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 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正常生理现象。 意义:人体内存在的限量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 有助于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自身组织细胞和成分, 具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自身稳定的作用。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机制
自身免疫病是由于机体自身免疫耐受机制破坏,
使体内自身反应性T和/或B淋巴细胞活化或过度活化所致。
肺出血—肾炎综合症 (Goodpasture’s disease) 1.临床特点 以肺出血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 严重者死于肺出血和尿毒症。 2.发生机制
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 肺泡基底膜抗原改变 产生IgG类抗体
2、Fas/FasL表达异常
Fas/FasL基因缺陷患者,可因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机制出现障 碍,可使自身反应T、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而易患自身反应性淋巴 细胞增殖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Fas和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负反馈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三、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
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最理想的方法是重新恢复免疫系统对自身 抗原的耐受性,但自身免疫病常涉及多种自身抗原,而且目前诱 导免疫耐受性的方法尚不成熟,这一目标目前还难以实现。
三、自身免疫病的共同特征
自身免疫病诱因各不相同,种类很多, 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但有如下共同特征:
①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初发多在育龄阶段,老年人发病较高; ②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③ 多为慢性进行性疾病,难以治愈; ④ 病理损伤以免疫应答所介导的炎症为主;反应强度与病情有关。 ⑤ 患者体内可检出高效价的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 ⑥ 免疫抑制剂/手术切除淋巴组织治疗有效。
作用机制
注射甲状腺素(桥本甲状腺素) 注射胰岛素(IDDM) 抑制前列腺素 消炎 抑制T细胞分裂及其活性 抑制细胞分裂及其抗体产生 抑制T细胞产生IL-2
抑制由TNF受体介导的异常免疫反应及炎症 过程,试验治疗RA 抗TNF-α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 特异性结合可溶性及膜结合型TNF-α , 抑制TNF-α引起的免疫炎症,试验治疗RA IL-1抑制剂(安必丁) 抑制IL-1,治疗骨关节炎,试验治疗RA TCR多肽 试验治疗RA HLA-DR4/1多肽 试验治疗RA 口服髓鞘碱性蛋白(MBP) 试验治疗MS 口服胶原蛋白(Collagen) 试验治疗RA
下次课预习内容
第十五章免疫缺陷病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第二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的临床治疗原则
现行治疗方案主要着眼于缓解或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近年来,通过对自身免疫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在特异性免疫 治疗中也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自身免疫病的治疗
治疗方案
补充缺失的激素 现 行 治 疗 方 案 试 验 治 疗 非特异性阿司匹林类药物(ibuprofen) 糖皮质激素(prednisone) azathioprine cyclophamide 环孢素A(cyclosporin A) 可溶性TNF-α受体(etanercep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