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孔子—论语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聪明)也。
” 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你懂了吗?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
”2子曰:“过(过:名→动,犯错误)而(转折)不改,是谓过矣!”孔子说:“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错误!”(谓:表判断)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说:“人能够光大道,而不是道能够使人显扬。
”4子曰:“躬自厚(厚:形容词→动,严格要求)而薄责于人,则远(形容词→动,远离) 孔子说:“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
”怨矣!”5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通毋,不要)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形容词→动, 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
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快速完成)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
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宾语前置)?” 孔子说:“做人却没有信用,我不知道他怎么可以(是根本不可以的)。
就像大车没有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前端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7子曰:“岁寒,然后(这样以后)知松柏之后彫diao(通凋)也。
”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动词,停止)昼夜!”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 9子曰:“饭(名→动,吃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 孔子说:“吃粗粝的饭食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其中也有乐趣啊。
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 我如浮云。
”来说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
”10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孔子说:“富和贵,这是人想得到的东西;可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富贵,君子不会接受;贫和贱,这是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状语后置)?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 人厌恶的东西;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摆脱贫贱,君子就不摆脱它。
君子如果离开仁,哪里能够成就君 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之名呢?君子不会在吃一顿饭的工夫内背离仁,急迫仓促中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受磨难挫折时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
”11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di)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无可无不可(即无一定之规),一切按照义去做。
”12子曰:“不愤(郁结)不启(开导),不悱(不知该怎么说)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孔子说:“不是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还没弄明白,就不去开导他;不是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 则不复(不再次教)也。
”达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
就是说不能由一件事情类推而弄明白其他许多事情),就不再次去教他。
” 1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通惘,欺骗),思而不学则殆(危险)。
”孔子说:“只是学而不动脑子思考就会上当受骗,只是空想而不学就会陷入危险。
”第二单元:孟子14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于:对于。
)国也,尽心焉耳矣(焉耳矣:语气词连用,加重梁惠王说:“寡人对于国家,真是用尽心思了!黄河以北之地闹饥荒,寡人就把那里的一部分百姓迁移到语气)。
河内凶(凶:荒年,年成不好),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河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
河东闹饥荒也采用这种办法。
观察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谁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像寡人一样尽心于国家。
可是邻国的百姓不愈加少,寡人的百姓不愈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鼓:击鼓,名→动。
)之,兵刃既接,孟子答道:“王喜欢战争,请让我用战争来打个比方。
咚咚击响战鼓使士兵进攻,敌我双方的刀剑弃甲曳(曳(yè):拖着。
)兵而(而:修饰连词。
)走,或(或:有的人。
)百步而后戈矛等兵器已经接触,有些士兵却抛弃了护身衣,拖着兵器逃跑.其中有的跑了一百步以后停了下来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何如:怎么样)?”,有的跑了五十步以后停了下来。
如果拿自己逃跑了五十步来笑话那些逃跑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样呢?”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直:只是。
耳:罢了,语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跑得不够一百步罢了,可同样是逃跑啊!”气助词。
是:这。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
(无:通毋,译为“不要”望:孟子说:“王如果知道这道理,那就不要期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役使百姓不违背农作指望于)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数(cù):密。
)罟(罟(gǔ):网。
)不入洿时令、不妨碍农业生产(比如在耕耘收获时不征兵征工等),那就会五谷丰饶,吃都吃不完(洿(wū)池:池塘。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了;不让百姓拿网眼细密的鱼网到鱼塘里去打鱼(鱼鳖就得以好好繁殖),那么打鱼时捕获的鱼鳖就多得吃不完了;让百姓按时节拿着斧头到山林里砍伐树木(古人常主张等草木零落后再去砍伐),那么木材就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丧死:为死了的会用之不竭了。
粮食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供养活着的家人或者给死去的家人办理丧人办丧事)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树:名→动,栽种;)事都没有遗憾了(财物充足,所以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百姓供养活着的家人或者给死去的家人办理丧事之以桑,(状语后置句)五十者可以(以:介词,凭借)衣(衣:yì,穿,名→动)帛矣。
都没有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五亩宅地,在这上面栽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穿丝棉袄了(他鸡豚狗彘之畜(畜:动词,喂养),无(无:通“毋”,不要)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们已经身体衰弱,穿丝棉袄可以保暖)。
鸡、小猪、狗、大猪的饲养不丧失孵卵或者交配、怀孕、下崽的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谨:形→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之教,时机,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
一个成年男子受百亩田地,不要因为徭役等耽搁他的农事,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颁(颁:通“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一个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
小心办好学校教育,反复向学生讲明孝敬老人、顺从兄长的道理,头黎民不饥不寒,然而(而:表转折,却)不王(王:wàng,名→动,为王,统一天下)者,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用头顶着东西在道路上行走了。
七十以上的人穿丝棉袄吃肉,庶民不挨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第一个为动词,吃;第二个名词,饿不受冻,像这样却不能成就王业的人,还不曾有过!现在君王养的猪狗吃着人吃的东西却不知道约束,食物),涂(涂:通“途”,道路;)有饿殍(殍:饿死的人) 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去赈济饥民;人死了,就说:‘不是因为我啊,是因为年成不好啊。
’这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罪:名→动,归罪)岁,跟用兵器刺杀人,却说‘不能怪罪我啊,只能怪罪兵器啊’,有什么不同!王不怪罪年景而从政治上下工斯(斯:那么,就)天下之民至焉。
”夫,那么天下百姓就会争着到梁国来了。
”15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
以百姓的忧苦为忧苦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忧苦者,未之有也。
为忧苦。
以天下人之乐为乐,以天下人之忧为忧,像这样却不能成就王业的,还不曾有过。
”16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上下一心,团结一致)。
即有利于攻守的天气时令方面的条件,比不上有利于攻守的地理方面的条件以及兵甲、粮食等方面的优势),(即有利于攻守的地理方面的条件以及兵甲、粮食等方面的优势,比不上上下一心)17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同“叛”,背叛)之;多助之至,天下实行仁政的国君.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实行仁政的国君.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支持者少到顺之。
了极点,连父母兄弟等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支持者多到了极点,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18 君子以仁存心(用心,居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
君子居心于仁,居心于礼。
有仁德的人关爱他人,有礼的人尊敬他人。
爱别人的人,人们常常爱他。
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敬别人的人,人们常常尊敬他。
19 老(名→动,敬重)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幼(动词,爱护)吾幼以及人之幼,天敬重自家的长辈而推广到敬重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家的孩子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天下可以下可运于掌。
运转于掌上(成就王业就像拨弄掌中的东西一样容易了)。
20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遵循)之,不得志独行其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即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即礼)上,走天下最宽广的道路(即义);得志道;富贵不能淫(使动,使…扰乱),贫贱不能移(使…改变),威武不能屈(使…屈使):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践履自己的主张;富裕和显贵不能惑乱他的心,此之谓大丈夫。
贫穷和低贱不能改变他的节,权势和压力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才叫大丈夫。
”21舜发于畎亩之中(状语后置),傅说举(被动,被提拔)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者中兴起,傅说(yuè)从筑墙的奴隶中被提拔出来,胶鬲(gé)从鱼盐贩子或劳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被动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动者中被提拔出来,管子从狱官的手中被释放并且得到提拔,孙叔敖被从海边提拔出来,百里奚被从做买(使动)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通卖的场所提拔出来。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任给予这个人,一定先使他的心意和志气痛苦难受,使他的筋骨劳增,增加)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这样以后。
古今异义)能改;困于心,衡(通横,累,使他的肚子饥饿,使他的身子穷困,使他所做的事情不能如意、不能成功,通过这些来惊动他的心,横塞)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i,通”弼”,辅助)士,坚韧他的性,增加他以前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点过错,此后能接受教训,痛改前非。
心中困苦,思虑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横塞胸中,然后发愤振作。
表现于脸色,传达以声音,然后才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