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矿泉水矿泉水是达到国家矿泉水标准的天然水源,矿泉水水源可以是泉水或机井,矿泉水不得有任何添加剂,必须是纯天然的。
矿泉水国标GB8537-95规定有九个达标项目,有其中任何一项达标就认定其为是矿泉水,矿泉水较多达到的项目为偏硅酸和锶。
2 矿泉水的常见达标项目和超标项目达标项目:锶:0.4mg/L (25℃以上0.2mg/L)偏硅酸:30mg/L(25℃以上25 mg/L)锂:0.2mg/L锌:0.2mg/L超标项目:氟:2 mg/L亚硝酸盐:0.003 mg/L矿泉水的电导率一般较高,多数在400-1000μs.很多矿泉水硬度较高,在200-300mg/L较多。
凡是电导率高和总硬度高的矿泉水口感就不太好。
电导率低于300μs,总硬度低于100mg/L的矿泉水口感较甘甜。
优质的天然矿泉水是理想的健康水优质的天然矿泉水不仅要含有适量的一般常量元素,而且含有符合规定含量的微量元素。
从对人体健康关系而言,这样的天然矿泉水所含矿物质、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与人体中所含基本一致,所以最易被人体所吸收,是真正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健康水”1什么是矿泉水?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的相对稳定。
一种是从地壳深处1000~3000米远古生态水流出的泉水。
一种是从地表溶岩流出的矿物质溶解水。
二者都是来自地下深处、在地下深部循环、未受污染的天然形成的矿泉水。
2矿泉水是怎样形成的?地下水在漫长的地下深循环中,长期与围岩接触,经溶滤作用、阴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生物地球化学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使岩石中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气体组分进入地下水中,富集到一定的浓度,地下水在高温、高压和水蒸气膨胀作用下,沿地壳裂隙运移上升,涌出地表形成各种类型的矿泉水。
3矿泉水多出自什么岩层?我国矿泉水多出自沉积岩、岩浆岩地层,少量出自变质岩地层。
出自岩浆岩地层的多为偏硅酸水,其次是锶水、碳酸水、锌水,少量的锂水、溴水、氡水;出自变质岩地层的多为偏硅酸水,锶水,少量的碳酸水、锌水和硒水;出自沉积岩地层的多为锶水、偏硅酸水,其中出自碎屑岩地层的还有碳酸水、碘水、锂水、锌水,出自碳酸岩地层的还有碳酸水、锌水、锂水、溴水和硒水,出自松散岩地层的还有溴水等。
4矿泉水出自地下多深才算地下深处?这个问题目前没有明确的量的概念,但可以这样确认,矿泉水与当地地表水和浅层水、潜水没有直接联系,就具备了深储的条件。
这是因为它们中间有一层隔水层,使地表水、浅层水、潜水不能渗到下面,这个隔水层以下就可以认定为地下深处。
5矿泉水有没有年龄?水的年龄是指雨滴、融化的雪水或地表水,渗入地下后,在地下滞留和循环的时间。
水的年龄越长,它在地下滞留和循环的时间越长,从流经岩石上溶液的矿物质就越多。
矿泉水在地下深处滞留和循环的时间,少则十几年,几百年,甚至上万年。
因此,矿泉水的年龄一般都比较长。
6矿泉水年龄与含矿泉水岩石年龄有什么区别?矿泉水的年龄与含矿泉水岩石的年龄不能同等看待。
岩石年龄是指在地球地质作用下,岩石形成的地质年代距今的年数。
岩石形成越老,岩石年龄越大,岩石年龄一般少则几百万年、几千万年,多则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
矿泉水年龄是在流经岩石的时间,其矿泉水年龄比岩石年龄短得多。
7饮用矿泉水如何分类?(1)按矿泉水特征组分达到国家标准的主要类型分为九大类:①偏硅酸矿泉水;②锶矿泉水;③锌矿泉水;④锂矿泉水;⑤硒矿泉水;⑥溴矿泉水;⑦碘矿泉水;⑧碳酸矿泉水;⑨盐类矿泉水。
(2)按矿化度分类命名矿化度是单位体积中所含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
矿化度<500mg/l为低矿化度,矿化度500-1500mg/l为中矿化度,矿化度>1500mg/l为高矿化度。
化度矿化度<1000mg/l为淡矿泉水,矿化度>1000mg/l为盐类矿泉水。
(3)按矿泉水的酸碱性分类酸碱度称pH值,是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即pH=-1g[H+],是酸碱性的一种代表值。
(4)按矿泉水的用途分类这些矿泉水一般可分为工业矿泉水、医用矿泉水和饮用矿泉水。
工业矿泉水与医用矿泉水不能作为正常人群经常饮用的矿泉水。
饮用矿泉水是水温在25摄氏度以下的冷泉。
并非所有矿泉水都能喝我国泉文化与茶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又总是连接一起。
自古来,文人墨客、风流名士就非常关注泉水质地,出现不少品茶论水的行家。
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欧阳修、陆游、王安石、黄庭坚、范仲淹、曹雪芹、郑板桥、汪士慎等,都是品水高手,流传下来不少妙趣横生品茶论水的故事。
优质的天然泉水品质才好,才符合人体健康。
这在很早以前,人们就有认识。
唐朝中期,被奉为“茶神”的陆羽就将宜煎茶的水按水质好坏分为20等。
好的矿泉水除了不能含有杂质外,含有矿物元素也不能太多,只有与人体各种元素含量和比例相似相近才行,否则,不但会影响其口感味道,也影响到人体健康。
矿泉水的“矿”和“泉”二者不能偏废用科学的手段证实,矿泉水的矿物质必须含量适中。
现代生产的矿泉水,还能采用先进的工艺去除泉水中的一些杂质和有害物质。
保持矿泉水的自然属性——“活性”。
在谈到矿泉水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时,不能把“矿”和“泉”分开。
现在谈论矿泉水过多地谈论矿物质的作用,而忽略了“泉”的作用。
矿物质营养是西方科学的概念,可以测定和量化,容易被人所接受。
“泉”的作用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种判断水好坏的可贵经验。
因为当今对“泉”的认识只能是感悟,而无法用定量的方法加以测定,所以造成了人们在谈到矿泉水时,往往只谈及矿物质对人体的作用,而忽略了泉水的活性对人体的作用。
小分子团是水的活性指标之一。
水中虽然含有矿物质,但并不能完全说明水的生命活力强。
因此,为了提高矿泉水的质量,在不改变天然矿泉水中原有矿物元素成分的同时,应该保持水的“活性”,维护水的生理功能,使矿泉水更充满生命活力,达到洁净、自然、活性和健康的统一。
矿物质水不是矿泉水矿物质水就是没有活性的水。
正是有些学者一味强调矿物质的作用,却忽略了对水“活性”的解释,于是,有些人就想出了另外一招:纯净水中加入适量的人工矿物质盐试剂制成矿物质水。
也有人称它为仿矿泉水。
可是,这样水有什么益处呢?人工矿物质水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不稳定,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而有些微量元素,量多量少都会损害血液和细胞的功能。
例如,饮水中硒含量为0.01~0.05毫克/升时,可防癌、抗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但含量大于0.05毫克/升时,就会造成硒中毒;碘化物含量为0.2~0.5毫克/升时对人体有益,大于0.5毫克/升时则会引发碘中毒。
这种有害与有益浓度的界限,人们是很难把握的。
而目前国家也没有制定矿物质水的标准,人工合成矿物质添加剂也尚未得到卫生部门批准,未列入食品添加剂。
要喝卫生安全的矿泉水优质天然矿水对水源要求非常苛刻。
水质要求低钠、低矿化度、冷泉(泉水温度低于25摄氏度)、远离污染区。
其中,水源没有污染,是水免遭退化的保障。
此外,各道加工程序的卫生保障工作也非常细致,必须具有科学、合理、安全、卫生的生产工艺和生产环境。
像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矿泉水的包装、销售、市场、类型及生产管理方面都非常严谨规范。
例如仅在生产管理这一环节,无菌操作就把握16道工序,从水源一直管到产品出厂。
饮水机是如何造成2次污染的饮水机是利用空气压力的原理工作的,在取水的同时,等量的空气就进入了饮水机的内部。
即使是清洁的空气中也有4000个/平方米左右的细菌,另外,还有一些一氧化碳、浮尘和其他污染物。
这样的空气进入到饮水机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繁殖,细菌将达到一个惊人的数目,导致水质的二次污染。
春夏季应该每个月消毒2次以上,冬季应该每月至少消毒1次。
消毒步骤如下:第一步:拔去电源插头,取下水桶,先打开饮水机后面的排污管,排净余水。
再打开饮水开关,放去饮水机腔内的剩余水。
第二步:用镊子夹住酒精棉花,仔细擦洗饮水机内胆和盖子的内外侧,去除上面的污渍。
第三步:将300 毫升消毒剂溶解到2 升左右的水里,倒入饮水机内胆,让消毒液充盈整个腔体,留置10~15分钟。
第四步:打开饮水机的所有开关,包括排污管和饮水开关,排净消毒液。
第五步:用7~8升的清水连续冲洗饮水机整个腔体,打开所有开关排净冲洗液体。
第六步:用酒精棉花擦洗开关处的后壁。
第七步:饮水机消毒完毕后,放一杯水,闻闻有没有氯气味。
如有,再放水,一直到闻不出氯气味才可以放心地喝。
4.一般每一桶水开封后应1周内喝完。
如果没有喝完也要更换。
如果发现水桶里面的水发绿、变浑浊、出现沉淀等情况,说明水已经被严重污染,应该立即停止饮用,并对饮水机进行消毒。
5.早上饮水机停用了近10个小时,水箱里可能滋生了细菌,此时冷水箱最好放出2升水、热水箱放出1升水不喝,将可能存在的细菌冲刷出来。
考察什么水是安全的饮用水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标准》的主导思想首先是控制微生物的污染,因为它能在同一时间内造成大片人群发病或死亡,消毒副产品对健康有潜在危险性,但其远小于消毒不完善。
化学物质指标要求直接饮水加上沐浴或淋浴时皮肤接触或呼吸慑入部分水分,70年对健康没有察觉的影响。
而各国饮用水只要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指导值,就是安全的饮用水。
由于各国情况不同,因此制定指导值时留有很大安全因素。
只要平均值不超过,允许短时间超过指导值。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与《饮用水水质标准》相比,微生物等卫生学指标的要求大体相同、有毒有害物质的指标要求大体相同、观感指标的要求也大体相同。
《饮用水水质标准》比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多的项目,是因为考虑了世界范围的情况而订的更完整,因此考虑其副产品也更广泛完整,但指标值要求并不高。
另外,自来水中确实有微量致癌和可疑致癌物质。
这一现象不仅我国自来水有,世界各国自来水也难免。
即使现在的国内的纯净水标准也有。
但是从定量分析,《标准》符合《准则》的要求,自来水中微量致癌或可疑致癌物质实际含量是非常低的。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医促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占生教授也对自来水质作了深入的研究。
他表示,目前全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1985~198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测所一项调查显示,饮用水中耗氧超标率达13.3%,其中自来水完全处理的超标12.3%。
近年来水污染加重,耗氧量有增无减。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消化道疾病(包括肝癌)与耗氧量明显地成正相关。
改善水质管道分质供水是有发展前途的健康饮水工程,是解决当前水质污染与人们健康需求矛盾的有效措施。
分质供水就是把占自来水5%的直接饮用水进行深层加工,通过管道的形式将这种健康水送到家家户户。
采用新型环保消毒剂,如现在已研制出来的二氧化氯,能有效消除水体中有害的藻类、有机物,并且残留的余氯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