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柠檬酸发酵工艺

第五章 柠檬酸发酵工艺

按工艺条件分类:间歇液化法、半连续
液化法 、连续液化法 ;
按设备条件分:罐式、管式、喷射式;
按加酶方式分:一次、二次、三次加酶
多段液化工艺。
间歇液化法
又称为直接升温液化法。此法最为简
单,但是液化效果最差。 具体操作如下:在淀粉浆罐中将物料 调成浆乳,调节pH和加钙离子,搅拌 升温到50℃左右,加入需要量的α-淀 粉酶,继续升温到80-85℃,恒温保持 30-60min,至碘不显蓝色为止,然后 升温至沸腾。使蛋白质凝固,酶完全 失活,移后续工段处理。
(三)其他处理法
先用含盐酸的磷酸三钙处理,再用葡
聚糖处理甘蔗糖蜜,能获得很好的效 果。 用酸(硫酸或磷酸)和碱(石灰乳) 交替处理,可以除去糖蜜中可沉淀物 质。 这些方法都有利于提高柠檬酸的产 酸水平。
第二节 柠檬酸深层发酵工艺
一、黑曲霉柠檬酸发酵条件控制
1· 营养要求 2· 温度控制
α-淀粉酶是一种金属酶,Ca2+使α-淀粉
酶保持适当的构象,从而维持其最大 的活性和稳定性.除Ca2+外,其它二价 碱金属离子Ba2+、Mg2+等也有维持α-淀 粉酶活性的作用.
但耐高温α-淀粉酶在Ca2+浓度很低时,
稳定性就很好。在实际使用时,不需 添加Ca2+等稳定剂。
(二)酶法液化淀粉的方法
关于黄血盐处理糖蜜后能促进柠檬酸 的产酸问题,过去认为Fe2+是黑曲霉三
羧酸循环中乌头酸酶的激活剂,乌头 酸酶活力高不利于柠檬酸积累,因此 要除去Fe2+,故黄血盐能促进产酸。 现在看来其作用机理并非如此简单, 在有些不受Fe2+影响的菌株,黄血盐也 同样有利于柠檬酸积累,所以在柠檬 酸发酵过程中,黄血盐对糖蜜所起的 作用可能是多方面的。
提高料液的输送压力作为推动力,替 代了蒸汽压力。 因此,可以在较低的蒸汽压力下液化, 也可用过热蒸汽液化,因而减少了喷 射器的振动和噪声。第一次喷射温度 为105℃,但若用二次喷射液化工艺, 则第二次喷射的温度要求达到120145℃,因此供气压力不能低于 0.5MPa(表压)。
(三)柠檬酸工业用的喷射液化工艺
淀粉被糊化后,体积膨胀很多,粘度
增强、流动性很差、搅拌困难、影响 传热,难以糊化均匀。
因此淀粉质的柠檬酸发酵培养基在灭
菌前必须先进行液化,使料液的流动 性好,有利于料液的输送、灭菌完全、 发酵初期的生长、易于糖化、提高产 酸率和淀粉的利用率。发酵成熟醪过 滤性好、也有利于发酵罐搅拌功率的 下降。
3· PH控制
4· 接种量和方式 5· 溶氧量的控制
(一)营养要求
黑曲霉柠檬酸生产菌是化能异养微生物, 只能利用有机碳源; 要使黑曲霉柠檬酸产生菌大量生成和积 累柠檬酸,必须控制营养物质的供给,使菌 体生长受限制,处于半“饥饿”和代谢失调 状态。
依据柠檬酸发酵机制,黑曲霉大量生成 和积累柠檬酸的基本条件,是提供高浓度的 葡萄糖和充足的氧。
用玉米发酵柠檬酸,采用HYW喷射液化器,二次加 酶液化工艺: 稀石灰水
玉米→浸泡→粉碎脱胚→原浆→调浆PH值 6.4~7.0 →一次喷射液化温度为95℃~97℃ →层流罐→二次喷射液化温度为140℃~ 145℃ →闪冷→中温液化温度在90℃左右 →调节PH 4.8~5.2 →过滤去渣
稀HCl或 稀H2SO4
喷射液化设备流程图
喷射液化的优点:
液化均匀完全、已切断的淀粉连不易
重新聚合、蛋白质类杂质凝固好,过 滤性能佳、设备体积小、可连续化操 作。 喷射液化最适合用耐高温α-淀 粉酶。但这类喷射器,要求在稳定的 0.4—0.6MPa的饱和蒸汽条件下操作。
HYW型低压蒸汽喷射液化器,其特点是
(2)黄血盐在弱酸性培养基中能与蛋白质形成 不容性化合物。 故黄血盐也能除去少量蛋白质,但此反应 是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的,如果酸性太强,特 别是受热后黄血盐会分解。 (3)黄血盐在水中可能发生部分水解,使溶液 呈碱性。 (4)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有氧存在时,黄血 盐的水解产物„Fe(CN)6‟4-会形成Fe(OH)3沉淀。 因此,用黄血盐处理糖蜜时,必须注意控 制pH,一般认为在6.5-6.8微酸性条件下,更有 利于除去糖蜜中对柠檬酸发酵有害成分。
喷射液化 97.1 56.7 0.7 630
升温液化 96.9 57.2 2.67 183
(四)各种液化方法比较
液化方法
酸法液化
基本条件
优点
缺点
淀粉乳浓度30%, 适合任何精制淀粉, pH 1.8~2.0,液化温 所得的糖化液过滤性 度135℃。10min液化 能好 DE值15~18% 淀粉乳浓度30%, pH6.5,Ca2+ 0.01 mol /L,液化温度85~ 90℃,30~60min液 化DE值15~18%
文丘里管,是新一代差压式流量测量仪表,
其截面起初逐渐缩小而后逐渐扩大到原来 尺寸的缩放管。以能量守恒定律——伯努 力方程和流动连续性方程为基础的流量测 量方法。
喷射液化的过程

当高压蒸汽通过喷嘴,使喷射器的内腔 形成真空,混有α-淀粉酶的淀粉乳, 在此力的引吸和泵的推动力作用下,呈 薄膜状进入喷射器内腔,随即与蒸汽混 合形成湍流,料温骤升至100-120℃, 瞬间完成了糊化、液化,淀粉糊粘度迅 速下降,形成流体从喷射器下部出料口 排至保温系统,恒温90℃维持30-60分 钟,达到需要的液化程度。
第一节 发酵原料的预处理

几乎所有含淀粉和可发酵性糖类的 农副产品,都可作为柠檬酸发酵原料。 由于各种原料中非糖类杂质的组分和 量的不同,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理化 方法进行预处理,以适应柠檬酸生产 菌的发酵条件。

所谓预处理,主要是指除杂、粉碎、液化、 过滤等处理程序。至于采用何种程序和方 法则取决于选用的原料品种及其内在质量。 例如:薯类和谷类原料的除杂是利用机械或 人工除去混入其中的固体杂质,如金属物、 土、石、皮、芯、粒、霉变块等杂物。而 糖蜜的除杂则是利用化学方法除去溶解于 糖蜜中的杂质。又如,粉碎和过滤是根据 原料的特性来选择适用的机械设备即可解 决。淀粉的液化和糖蜜的除杂则是讨论的 重点。
2、半连续液化法 (高温液化法)
3、连续液化法(喷 射液化法)
机械法
淀粉乳浓度30%,pH6.5, 液化温度95~140℃,10~ 120min液化DE值15~17%
设备要求低,操作容 料液容易溅出,操作 易,效果比直接升温 安全性差,蒸汽用量 好 大,液化温度未达到 液化效果好,液化液 高温酶的最适温度, 清亮、透明,质量好,液化效果一般,糖化 葡萄糖的收率高 液过滤性能差 液化液较有利于糖化 工艺过程有待于进一 酶结合,糖化后的糖 步完善 化液DE值可达99%, 适合于各类淀粉
连续液化法
又称喷射液化法。此法被认为是最好
的淀粉液化工艺。喷射液化法可以一 次加酶一次喷射,也可以二次加酶二 次喷射,主要取决于所用原料性质和 要求液化程度。柠檬酸工业用于玉米 粉的液化是采用二次加酶二次喷射工 艺。
喷射液化是在喷射器中进行瞬间液化,
喷射液化器有高压蒸汽喷射器,其结 构是根据文丘里管的原理设计的。

碳源 碳源除了合成细胞物质和提供维持生命活 动的能量外,主要用于合成代谢产物。 从柠檬酸生产角度看,葡萄糖、蔗糖、糊 精是良好的碳源,高糖浓度是柠檬酸发酵的 一大特征。工业上为降低生产成本,多采用 廉价的甘薯、玉米、小麦及其淀粉、糖蜜等 。
氮源 氮源的作用是合成细胞物质和代谢调节,这是 因为细胞中铵离子浓度的升高,能解除ATP和柠 檬酸对关键酶磷酸果糖激酶的反馈抑制,使EMP 代谢流增强,有利于柠檬酸生成与积累。 一般柠檬酸发酵采用的氮源有: (1)生理酸性氮:(NH4)2SO4、(NH4)3PO4、 NH4Cl、(NH4)2CO3等; (2)生理碱性氮:Ca(NO3)2、Mg(NO3)2、 NaNO3、KNO3等; (3)两性氮:NH4NO3; (4)有机氮:麸皮、米糠、蛋白胨、氨基酸、尿素
一、淀粉质原料的液化
(一)液化的基本概念 (二)酶法液化淀粉的方法 (三)柠檬酸工业用的喷射液化工艺
(四)液化方法比较
(一)液化的基本概念
利用化学催化剂或生物催化剂, 在具有一定量的水和一定的温度条件 下,使淀粉分子断裂而变成较小分子, 使淀粉糊的黏度显著下降而成为流动 性较好的流体,工业上称为“淀粉液 化”。
玉米粉发酵柠檬酸二次喷射液化工艺流程图
二次加酶二次高温喷射工艺有利于蛋白质类 杂质进一步凝固,并可使玉米皮松软,附着其中 的淀粉大部分可在二次液化时被利用。喷射液化 料液中不溶性淀粉颗粒和过滤性能优于升温法。 喷射和升温液化法过滤性质比较
项目
滤液葡萄糖值/% 滤液比旋光度[α]D20 滤饼不容物含量/% 过滤速度/[/(m2•h)]
(二)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树脂可以除去糖蜜中对柠檬酸发酵有 害的金属离子。
稀释后的糖蜜可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 使糖蜜中含铁量下降。其他金属离子也会被除去。 必要时也可再经过一次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 离子交换法处理过的糖蜜,在配制发酵培养基时 应添加黑曲霉生长所必需的无机盐类。通过阳离子 交换树脂处理的糖蜜PH偏酸性,需加碱调整。
淀粉液化的方法
1、酸法:以强பைடு நூலகம்为催化剂,高温、高
压条件下进行,液化程度较难掌握
2、酶法:采用α-淀粉酶,在中性溶液中,
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液化程度容易掌握。 此法适应于柠檬酸工业。
3、机械液化:不使用催化剂,使淀粉浆
喷射入一个旋转的蒸汽加热器中,受热淀粉 立即糊化,在强烈的机械剪力的作用下,使 淀粉分散。不破坏淀粉颗粒表面和结晶结构。
此法与柠檬酸行业常用的罐内
液化、灭菌合一的工艺相类似。 由于柠檬酸生产没有深入研究 液化对糖酸转化率的影响,因 而操作更加粗放,但此法对淀 粉的液化不均匀完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