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文

浅析改革开放贺海兵农业水土工程6班1008280946摘要: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讨论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影响,以及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进行了简单的思考一改革开放的背景改革开放的实质,其实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必经之路一、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

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二、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

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

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三、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生机和活力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

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新思路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开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七十年代末,冷战的阴霾就要散开,意识形态的对抗被社会经济发展取代成为时代发展主题,经济社会全球化成为时代趋势,要想发展就必须融入经济社会全球化以跟上时代步伐。

二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三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出现的问题当然,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一行政问题由于新中国年轻,没有足够多的规范化,法制化的行政程序及经验,当遇到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发展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

导致政府官员职权不明,行政目的不明,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城管纠纷,弱势群体犯罪,既得利益集团形成,黑社会集团形成等。

二经济问题经济大发展的同时,没能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往往是效率优先而不能兼顾公平,贫富差距扩大,两级分化严重。

同时经济发展的地域差距加大。

三社会问题总体道德滑坡,公民价值观模糊,丢失了传统腐化的价值观的同时却没能形成新的理性的价值观四国防问题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大力发展了中国的经济,总体上提高了社会的物质富裕程度,但是国防建设却没能相应的得到发展,国防力量与经济总量不成比例,领土争端不断,台独渐行渐远,统一大业任重道远,中国面临西方军事同盟的C型包围圈,战略势态处于不利地位。

四对中国改革开放过程的社会学,历史学分析一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中国国家发展逻辑的历史转折过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实现了国家发展逻辑从国家革命的逻辑向社会发展的逻辑转变近现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国家被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接统治,中国人民同外来殖民者以及本土代理人之间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国家发展的瓶颈在于取得民族独立于解放,发展的逻辑是国家革命,这个革命逻辑并没有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完全完成,因为改革开放以前中国还没有自觉到其历史使命的转变,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到来,一改革开放为契机,中国自国家民族的层次上认识并理解到国家发展的逻辑的转变,中国需要社会发展,从此,经济发展带动政治,文化发展。

中国全面进入社会化发展逻辑阶段。

这个阶段中,中国开始全新的认识并创造人类史无前例的社会形态。

它便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的,融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然而,我们的社会发展阶段还是初级阶段,所以会出现一系列的社会阵痛。

二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也是中国社会现代性成长的历程一何谓线代性现代性只社会的一种类型,模式或阶段,最初指西方从文艺复兴到大众传媒崛起这个过程。

起特征是先前处于孤立封闭的群体被大规划地整合,从而告别传统和宗教,走向个体主义,理想化和科学的社会组织,平等主义等。

处于现代性的社会被称为现代社会。

中国现代性的成长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人五大层面。

呈现出由被动到主动,由单一到全面,由感性到理性,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提高等阶段性特点。

二改革开放与中国现代性成长的基本层面一经济现代性的成长经济的主体式企业,活动空间是市场。

因此,经济现代性的成长主要是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成熟。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政企分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承认商品经济,容许非公有经济,为中国经济现代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政治现代性成长政治的主体是政党和执政党,活动空间是社会公共领域。

因此,政治现代性的成长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及职能的现代性,执政理念的现代性和政治生活的现代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新界定政党关系,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和方式,如废除实际上的国家领导人终身制,为政治现代性的成长开启了大门。

三文化现代性的成长文化的主体是观念,是思想,是精神,存在的空间是人的精神世界。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运动,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把人们从比较落后的思想枷锁中解放出来。

提升了满足的思想深度和对人性的理解四社会现代性的成长社会的主体是人,是有法律资格的公民存在的空间是公民社会,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成熟的公民社会的产生并且发挥其实际作用。

从社会系统的角度分析,中国社会现代性的成长是不断理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过程。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国家与社会分离,开始构建公民社会。

比如2009年的一系列民众与城市管理员的纠纷就是公民觉悟提高的表现,也是构建公民社会的初步表现。

五人的现代性成长社会现代性的成长最终都要套现为人的现代性成长。

大多数学者认为现代性的成长主要是人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阿列克斯,应科尔斯指出,除非一个国家的国民是现代性的,否则这个国家就不是现代化国家。

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人民感受到全球化的浪潮冲击,接受一系列现代化思想,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在这个取其精华丢弃糟粕的过程中慢慢实现了人的现代性的成长。

总之,中国现代性的成长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和深入而发展的。

这是一个社会现代化得必经之路,也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国家社会关系的嬗变—公民社会的发育于成长与中国社会现代性的成长相对应,中国公民的形成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来比较深刻的社会变革何谓公民社会,公民社会也叫做市民社会,是指有自由的公民和社会组织机构志愿组成的社会,它的形成既要有合格的公民以及良好的公民意识,也要有适合公民社会生长的社会与制度环境。

一要有合格的符合公民社会的公民,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且能自觉履行义务和自觉维护自己权益二公民社会史私人领域扩展,私权发达的社会典型的现实就是各种就俱乐部,私人会所,兴趣组织成长。

三公民社会是非政府空间逐渐扩大的社会,比如各种论坛研讨会讲座等四公民社会史社会运动健康发展的社会,目前通过改革开放的发展,公民社会运动的愿望强烈,但是却没能建立起很好的途径,大部分社会运动都有政府组织,如运动会等,而且涉及到社会具体问题的社会运动很少。

五公民社会的发展必须由完善和健全的自由秩序的制度构建。

这种自由秩序不仅仅包含法律的,还应该包含道德层面的深入人心的观念。

五深化改革开放的道路探索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状态远不及其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高,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当前的社会问题尤其合理性,他们是社会发展,社会转型的必经阶段。

无论是现代性的形成和发展阶段,还是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或者是国家发展的逻辑。

都是一个从产生到发展到成熟的过程。

我们不能教条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现阶段的中国社会。

从现代性和公民社会形成的观点分析,中国社会现在正处于现代性的形成阶段,处于公民社会的发展阶段。

各种人性的东西都开始表现出来,这些东西可能不太和谐,不太柔和,甚至会表现的比较激进,但是我们不能事事都要求符合我们的条条框框,我们应该加以引导和疏通。

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方向,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内部动力,开放式社会发展的外部动力,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固步自封,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开放。

要认识清楚当今社会的现状,要承认现代社会史经济发展,社会更有待发展的现状。

要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同步发展,社会发展不好经济发展也会受影响。

参考文献:《邓小平文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