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创造性地探索和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一、推动了人类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强调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世界形势、时代主题做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强调国家无论大小、富贫、强弱都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国人民的事务应该由各国人民自己管理,坚决反对国际社会中以大欺小、以富压贫、以强凌弱的强权政治;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应当为争取世界和平做出“非常伟大”的贡献;中国不称霸,要以平等态度对待别国,同样尊重别国的平等地位。

这些重要观点及其实践,无疑对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经过30年的艰苦奋斗,中国解决了全球1/5人口的生存问题,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发展、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国两制”、
“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思想,更是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途径,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赞誉,被认为是解决当今世界难题的好方式,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构建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坚持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中国已成为一些重要的国际和地区性组织的重要成员,在朝核问题等其他一系列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促进南南合作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广泛而友好的合作关系,不仅彼此提高了国家建设水平,也改变了世界政治生态,使非西方世界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这些都是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做出的贡献。

二、开辟了经济欠发达国家摆脱贫困的新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中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国家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北京模式”成为一种不同于“西方模式”或西方人思维中的
“苏联模式”的一种新模式。

中国现代化的成功理论和实践,对那些与中国国情类似的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建设,无疑提供了启示与借鉴,尤其是为广大第三世界人民树立了榜样。

使他们看到,发展中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确实可以加快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可以加快增强综合国力,可以加快改善人民生活,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和其他种种弊端,从而吸引、促进他们奋起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模式的成功,给很多尚未摆脱贫穷的国家提供了另一种不同于西方模式的选择。

虽然,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如经济可持续发展、地区差距等不少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也是其他发展中国家遇到的难题。

中国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思路与对策,也对各国也具有着重要的影响。

借鉴中国发展模式中的成功经验,有助于一些国家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模式的推广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对于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

正如有人所讲的那样,“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开放,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打开了一条生路,也为全世界经济停滞、生产落后的国家做出了光辉的榜样。

实行经济改革开放,在今天的地球上已形成一股风气,开创了第三世界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的新途径。


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国际敌对势力鼓吹“社会主义大失败”,企图在短时间里消灭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指出:“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
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

现在我们要顶住这股逆流,旗帜要鲜明”。

他还强调:“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

”事实业已证明,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正是由于我们牢牢把握住“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关键,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才取得了巨大成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和创新,展示出了社会主义的复兴之路和希望之光。

这必然有助于世界上的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鼓舞人们继续探求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它向世人昭告: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没有过时,科学社会主义仍然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仍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不仅突破了苏联模式,而且正确对待和分析世界各种制度的优劣,通过及时了解世界范围内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大胆借鉴和利用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坚持不懈地推进对外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而且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认识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关键,在于探索符合客观规律和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越南、古巴、老挝以及朝鲜都鲜明地提出
了要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口号。

四、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
马克思曾经指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

”恩格斯也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本身要求我们根据它的精神实质,不断结合中国不断变化着的实际,努力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或者说“离开中国特点来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才能真正自觉地做到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

中国共产党人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先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以新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以及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从社会主义思想史的发展看,这个理论
体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

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

理论上探索的最大成果,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上探索的最大成果,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一个理论体系和一条道路,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举这面旗帜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探索和解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

随着对这三大基本问
题在理论上的不断深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思想、基本观点、基本论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实践在一个新的层次上展开,理论也必然要随之进入一个新起点。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它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着鲜活的实践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