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盟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欧盟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欧盟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谈一下,的竞争对手欧盟的教育改革与创新。

这里面欧盟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了,都知道欧盟本身它有22个国家。

现在有一个新的概念叫“博洛尼亚进程”,当然这个“博洛尼亚进程”到现在已经都提出了11年了,都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大学是“博洛尼亚大学,在意大利,意大利这个城市叫“博洛尼亚进程”,现在说“博洛尼亚进程”指的是欧洲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的一个代名词,一讲欧洲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就离不开“博洛尼亚进程”,它的目的是要推进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提高和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共同致力于到2010年实现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目标。

这是“博洛尼亚进程”1999年的时候提出来的一个目标。

到2010年过了11年,它说要建立高等教育区,这个目标实现了吗?可以说基本上实现了,2010年3月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接着奥地利的维也纳召开了“博洛尼亚进程”进程11年的进展的一个政策论坛和研讨会,在那个会议上就宣布以2010年已经正式启动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创立。

知道,1997年的时候,在葡萄牙的里斯本,通过了一个里斯本公约,里斯本公约最早提出了“博洛尼亚进程”这个概念,1998年5月当时在法国的索邦大学,巴黎大学之一叫索邦大学,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这四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就通过了索邦宣言,说要建立欧洲高等教育的最早提出来要一体化,因为它的经济上也知道搞欧共体,在经济上搞一体化,那么在高等教育上特别是人力资源的需求,人力资源流动的需求要求高等教育在学历,在资格,在标准上要统一。

在1999年6月,由30个欧洲国家签署“博洛尼亚宣言”,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47个国家,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成为“博洛尼亚进程”的签署国。

那么,《博洛尼亚宣言》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要在欧洲各国之间实行清晰的、透明的、可比较的学位制度,使各国授予的学位和学历有等值性和对比性。

就是说知道,欧洲前几年它的各国的学历是不等的,比方来讲,英国它的本科学历是三年,当然它的大学前要求有13年的教育,包括两年的预科,13年+3年也是教育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是16年,而德国过去本科是5年,而原来的前苏联国家它的本科学历都是4年,现在强调什么呢,就是在欧盟国家之间要实行358学制,358学制指的是本科三年,硕士加两年,博士再加三年,承认学士在欧洲劳动力市场上是作为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而且它要求各国来实行统一的学分制,鼓励学生、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的自由流动,并且为他们的流动来创造条件。

知道“博洛尼亚进程”这些欧洲国家他们这三年学制里头必须要求学生有半年时间在本国以外的国家学习,可能是欧洲国家,也可能是亚洲国家,也可能是美国,但是他们鼓励学生来流动起来。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加强质量监测领域的欧洲合作,通过来制定统一的可比较的标准和方式来促进欧洲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统一。

“博洛尼亚宣言”倡导什么呢,首先要建立知识欧洲,强调发展欧洲的文化倾向,因为他们认为从15世纪甚至更早一直到19世纪,整个世界都是以欧洲的文化为中心的,在这里边大学又扮演着中心的角色。

从19世纪后半期以后,欧洲逐步的就让位于美国的统治,现在它希望通过“博洛尼亚进程”推动统一的欧洲,重塑欧洲的文化主体的地位,也希望通过“博洛尼亚进程”推动欧洲各国之间的公民的流动和就业。

因为过去南欧、东欧、西欧、北欧学制不同、教育体制不同、语言不同,现在通过“博洛尼亚进程”欧洲高等教育的推动使欧洲内部的学生流动起来,研究人员流动起来,通过推动欧盟内部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特别是这也非常值得中国借鉴的是什么呢?欧洲现在建立了一个叫欧洲转移学分制度,它涵盖所有的高等教育机构,既有本科的,也有各国继续教育机构和专科的,而且包括通过非正式的远程的学分,也可以获得学分,而且它希望就欧洲转移学分可以包括所有的欧盟国家和叫做如果你认可这个学分,也可以通过正规、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所取得的学分得到这些国家共同的承认。

它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可以推动终身教育的发展,另外通过灵活的多样化的课程使学生有多样化的学习选择机会,而且给高等教育机构开设各种各样的来推动高等教育的自主权。

光有欧洲转移学分,光有358学制这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教育质量监控标准,所以在“博洛尼亚进程”建立的同时,它就强调要建立统一的学校内部的和外部的质量监管的体系。

那么首先,它强调高等学校内部的质量评估,知道过去搞评估主要是外部的,自上而下的,它现在这个评估一方面强调要有统一的标准和程序,包括外部标准评估的质量和监管的机构来推行认证。

另一方面它特别强调的是什么呢,是学科和专业作为评估的基础,它是以产出而不是投入,不是主要看你的产出,就是说你的教学的效果怎么样,你培养人才的质量怎么样。

而不是说看你投入多少钱来作为评估的标准,而且这个标准是整个欧洲统一的质量标准,它不受各国自己的标准的影响。

为了落实“博洛尼亚进程”进程,欧洲这些国家的教育部长每两年在一块开一次会,比方说1999年签署了“博洛尼亚进程”国的这些部长们2001年5月份在布拉格开了一个会,这个会主要是什么宣言呢,就是强调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强调高等教育机构学生参与的必要性,怎么来增强欧洲高等教育的吸引力。

在2003年的时候在德国的柏林开会,这些国家的教育部长,就是说他们同意要设立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网络,这个网络叫什么呢,叫ENQA,简称叫ENQA,就是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网络。

那么正式认可本科三年,硕士两年的学位制度,而且相互国家间的学位和学习年限认可。

在2005年,又过了两年,在挪威的卑尔根一个城市叫卑尔根召开一个会,这个会就签署了欧洲的学术资格框架,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学位、学分、学时的互相认可。

又过两年,在2007年5月在伦敦开会,就是2003年不是成立了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网络吗,过了四年,那么就建立了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准则,实施参考性的国家的高等教育准则,包括博士级别学位在内的双学位的颁发和互认,在高等教育领域创建更灵活的培训机会。

又过两年,这些国家的教育部长在比利时叫列文召开了一个会,总结过去十年来“博洛尼亚进程”的经验,提出了“博洛尼亚进程”2020年的目标,可见这些欧洲国家在欧洲高等教育统一的框架下是一步一步的来推动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建立。

2020年的“博洛尼亚进程”它的目标是什么呢,就希望要加强创新,加强学习和研究,要加强参与全球化的进程,这个就是说什么呢,过去欧洲高等教育对亚洲的、对澳大利亚、对美国的这些高等教育它的相互联系的程度,它认为不够广泛,现代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欧洲的高等教育区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全球化的进程。

而且呼吁各个国家欧洲国家你要加强财政的力度来发展高等教育,同时还是强调尽管欧洲高等教育要统一的目标下,你还要强调各个国家、各个大学的机构自治,强调社会公平,要提高学习能力,通过实习和加强职业服务来增强与工作环境的联系。

举一个例子来看, 2008年的5月,包括去年的5月和今年的5月,连续在欧洲的柏林、在越南,今年是在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三届亚欧教育部长会,欧洲的主要国家的教育部长和东盟10国,包括韩国、日本和中国的教育部长一块来开会,讨论亚欧高等教育的合作。

怎么来促进学生、教师、研究人员的流动和高等学校的合作?怎么来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知道,像英国的牛津、英国的剑桥是很知名的,但是一般的教育工作者你能说出来西班牙、意大利这些国家有哪些著名的大学吗?实际上这里边有一些质量很好、教学水平很高的大学,但是他们往往受语言的限制,西班牙语、印度语和法国一些国家的限制,他们的高等教育的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强,现在通过亚欧教育合作来提高这些国家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来吸引更多的欧盟之外的国家来进入这些国家的高等学校来学习,特别是什么呢,知道传统的欧洲国家像德国、奥地利、瑞士、瑞典这些国家,他们特别强调企业和高等院校的合作。

怎么来发挥这些国家的优势?另外他们还非常重视终身学习,还有提高高等教育的就业能力,这些方面他们认为是欧洲的高等教育的优势所在。

于是,这三次教育部长的同时在国家层面,许多亚洲、欧洲国家制定了国家发展战略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提高本国高等教育体制和大学的国际吸引力。

特别是他们搞了很多项目,这些项目包括国际学生的流动项目、学者的流动项目,这里边就不用拘泥于本国的语言了,他们更多的是用英语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工作语言,很著名的。

进行海外招生知道每年在中国举行很多的国外留学展览,国外的教育展,这些教育展原来一些国家的大学不是很积极,原来比较积极的像澳大利亚、新西兰,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越来越多这些国家的顶尖大学来参加中国的教育展,希望一个是提高它大学的知名度和国际的吸引力,另外就是利用这个机会来宣传他们的大学,招更多国际学生,一方面来增加他们的教育收入,另外也为未来的吸引人才打下基础,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发展趋势。

另外,刚才讲到的就是说,照原来的中欧的一些国家特别是德国、瑞典、瑞士、丹麦这些国家他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大学和企业的对话,强调大学和公司的合作来培养人才。

因为什么呢?现代大学和企业的合作是越来越紧密,学生在大学期间获取的知识和能力是不是适应企业的需求呢,现代往往成为检验你这个学生毕业生的出口他的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检验的标准。

大学必须要对这个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要及时的作出反应,要及时的改革课程来适应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

大学应该对培养的毕业生所具备的软实力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课程要及时的作出反应。

作出反应的联系沟通的渠道是什么呢?就是通过企业。

欧盟这些国家特别强调就是推动大学和企业的合作。

具体做法就是说企业主、业主和教育界的代表定期来开会,举行各种会议,讨论就业市场的需求。

行业协会在高等教育立法和制定政策时发挥重要的作用。

知道在很多西方的大学国家里头他们的大学校董会的成员,学校董事会的成员有很多都是工商界的代表,这里边企业和大会及时沟通和加强联系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已经成为欧盟各个国家学习计划的一个中心的目标。

举一个例子,德国的例子。

知道德国的双元制的教育过去是比较出名的,是非常知名、非常有名的,学生每周在学校里学习两天,在企业里边实习三到四天,包括行业机构来参与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这个更多的原来是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里面,叫双元制的这种学习,包括国家也天津、苏州也都引进了德国的双元制培养人才的模式。

现在在中等教育阶段开展双元制的这种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的批评,批评是什么呢,认为学生过早的分流、过早的进入职业领域,不利于打下深厚的专业基础和知识结构的基础,无利于学生将来的岗位转换,它的后劲不足。

对双元制的批评近几年来是越来越多,而且也都知道,德国这些国家跟中国家长们也希望一个孩子是能够受到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的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