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产融结合的模式及比较蒋梦雅(河北正中实验中学高三三部(2)班,)摘要:产融结合模式是未来大型企业的必选之路。
论文在产融结合理论的基础上,对现代产融模式的进行介绍和比较,中无疑对中国产融结合模式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产融结合模式比较1.引言产融结合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的关系。
产业资本是工商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实体资本;金融资本是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虚拟资本。
产融结合不仅可以在国际大型企业集团进行投资,更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构建商业模式、提高竞争力。
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在中国也只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本文对现代产融结合模式的探讨及比较,对中国产融结合模式的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产融结合的理论基础2.1.传统产融结合理论(1)金融资本理论工业资本与银行信用互相提升进而将两者逐渐的集中并且融合。
一方面,工业资本在银行信用的助推下能够快速提升的;来进行集中,最终产生了一个工业在资本上的垄断;另一个,工业垄断资本逐渐的集中然后形成垄断后就会产生大量资本促进银行资本逐渐的扩大。
金融资本理论在解释和阐述了资本主义垄断初期的金融资本生成机制方面进而形成了系统理论,但是过于强调金融资本垄断带来的低效应与负效应,以至于忽略了对企业竞争机制、国家当时的经济制度和国民经济提升等方面的积极效用。
(2)金融机构控制理论该理论认为,战后的金融机构正处于历史上的巅峰时期,并且在国民经济的运行中起到了重要的地位,以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控制着工商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
2.2现代产融结合理论(1)交易费用理论科斯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
就交易费用理论的观点来说,企业集团能否使用内部交易管理或智力完全取决于它的内部组织费用和企业集团之间市场交易费用和成本的数量类比;一个企业能否产生大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它是否可以以内部交易以调节外部市场的运行成本为。
(2)企业多元化理论企业集团在实施产融结合战略的过程当中,关注金融领域对企业多元化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企业在逐渐的扩张过程中不止需要取得融资和投资的渠道,还要在资本的多元化的过程中,寻找到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点。
经营多元化的非常关键的一个点就是金融因素,因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循环运转周期之间的类似性,两者之间的互相融合可以通过经济的周期的来回波动进行对冲。
即产融结合从本质上来说是运营企业多元化的一个基础,并且也是企业集团转化经营方向的一个途径,能够起到分担风险的作用。
因为产业具有着固有的生命周期的特性,成熟期的企业应对竞争的方式、不良债务等负影响,也应有金融资本的支持。
(3)协同效应理论协同效应表示企业生产、管理和营销在不同环节,不同阶段等各个方面运用类似的资本从而创造出的企业集团的效果。
协同效应理论认为,一个公司是指一个协同网络,协同是企业参与者有效的利用资本的一个方式。
企业以寻找正常合理的销售、运营、投资与管理战略方式,可以有效配置生产要素、业务单元与环境条件,实现一种类似报酬递增的协同效应。
(4)信息不对称理论产融结合就是处理相关于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问题,从而导致市场失灵的一个有效办法。
一方面,产融结合下的金融机构在企业集团的管理与协调下,能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了解集团成员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流的动向和使用效率、企业项目的风险性和赢利性,最终完善金融与产业之间有效的资金融通市场;另一方面,集团金融机构与产业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交易信息更加完全和完整,合理恰当的资金成本使得企业集团有限的资源配置更加具有合理并且有效。
(5)公司资源理论从公司资源论的层面来说,企业集团运行产融结合是一种形似于组织模式的创新,为企业集团提高了竞争力。
在产融结合发展模式下,企业集团可以通过整合金融与产业资本两者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更有效率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
3、国外产融结合基本模式产融结合发展模式以不同国家特定的不同的要素来确定的。
而且在不同的经济、文化、环境等影响特点之下,每个组成因素之间的结合方式、关系以及作用等是不同的,就算经济体制大致类似,其结合的特定内在途径在每一个国家,由于剩下的客观因素不同也无法全部相同。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是现代经济市场发展中非常常见的。
在通常的情况下,西方国家产融结合发展模式大致的划分为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两个类型。
市场主导型主要是英、美等国家为代表,银行主导型以日、德等国家为典型国家。
3.1 产融结合的“日德模式”日德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是以银行主导型的产融结合模式,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日德产融结合模式”,以“社团”或“社会”市场经济为运行主要的基础,银行和企业集团之间产权制约性相对说较强,企业主要通过间接融资为主要的渠道,银行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相较之下资本市场作用小。
在这种发展情况下,银行和企业两者之间经常持续着接近而可持续的联系,从长期的角度来说,两者依赖性较高。
企业集团和主银行或主持银行维持着可持续的交易者的关系,银行与客户企业集团两者之间互相持股,银行以人事结合及的表决权、贷款契约、代理小股东、股权占有等渠道影响企业经营决策。
在银行主导的产融结合发展过程当中,银行在日德的工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第一,其主要体现在银行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扩展中提供大量的资本支持;第二,银行的涉足不知能够帮助产业,实施产业发展政策,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其次能逐渐形成现代化、集团化和国际性的大公司,增强竞争能力。
再者,对政府有效地控制和调整经济运营有所帮助。
日本产融结合发展模式是创立在以低市场运作的基础上,政府严格控制利率和保证金融机构的多重保护,更为重要的是,金融资本的定价和分配大部分也是由政府决定的,并且由政府决定的金融资本的定价也是低于市场决定的均衡点,所以市场机制在日本产融结合发展的过程中作用有限。
德国模式是创立在高度市场化基础上的,德国政府对银行的管制主要是监管,一套严格详细的金融法律体系就是德国产融结合的特点,把所有的金融行为都列入管理范围内,再者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就会让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对来说,德国的产融结合模式比日本模式更具市场化,在治理结构上,日德产融结合模式的最大的优点是:银行的监控者和法人相互持股,进而企业人员在通常的情况下对公司有相对较低的控制能力,并且来自股东的干预就比较少,对公司长期发展有好处;与此同时,治理结构又保证了有效地控制企业人员,进而既维护所有者的权益,也实现了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
与英美企业相比,日德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较高,企业竞争力也比较强,企业承受的压力也较小。
这些机制鼓励持续性的投资,来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增加现有主营业务的生产率。
日本企业也正是以这种高积累、低分红来向公司长远目标发展,而股东的利益也是从公司的高速增长所获得的资本中取得。
3.2 产融结合的“英美模式”美英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是市场主导型的产融结合模式,以英、美两个国家为主要的代表。
这种类型的产融结合模式的基础是市场的自由运营,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产权制约相对较弱,并且主要依靠短期的债权联系和靠系统的法制来处理争端和问题,企业资本主要来自于自我积累直接拥有工商企业集团的证券和对企业开展信用担保业务,最大限度的可能地减少风险。
欧美公司的股权结构比日本和德国较为散开并且社会化,这就决定了大部分的股东缺少充足的动力参加公司的管理和治理。
尽管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促进了美国宽松的银行治理,但是美国银行对企业集团的持股比重一直相对较低,股份逐渐集中于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集团,这些机构投资者主要受到银行的信托部掌控。
并且美国法律明确规定每一个非银行金融机构拥有的股份不可以比发行公司总股份的5%更多,这也解释了持股法人对公司的直接控制和掌控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原因,英国的发展状况与美国也大致相同,这种类型的分散的股权结构和投资信念决定了英美的产融结合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为基础的外部结合。
这种以公开资本市场来实现的产融结合途径具有相对来说较高的透明度和约束力的特点,由于金融资本的定价和分配是根据市场决定的,并不是通过暗示或者约来完成的产融结合。
个人和机构投资者都是间接的参与公司的治理和管制,并且通过资本市场的证券上面的交易。
兼并和接管机制用来间接管理产业资本。
欧美根据资本市场机制为主要的产融结合途径的优点在于:现代竞争优势来源于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并且资本市场是风险资本产生和支撑起高新技术研究创新与产业化的最重要的机制;再者,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不止拥有相对来说较低的交易成本。
信息的开发性和可得性、资产的流动性,跟进一步的为金融资本的需求者开创了一个取得低成本资本的供给规定;更进一步来说,在多样化的高度的市场化的融资体系当中,企业集团的融资渠道中拥有很大的自主性,这不止有利于企业资本构成的合理化,并且也让企业相对较少限制于银行。
3.3“日德模式”“英美模式”的比较无论是“英美产融结合模式”还是“日德产融结合模式”,这两类产融结合的模式在发达国家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说不分上下,以下为两种模式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具备的条件,如表1所示:接下来笔者将会以运作机制、经济效率、产生机理等多个方面来研究两种产融结合模式的特点。
4、现代产融结合主要模式运作机制的比较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就是市场主导型产融结合的解读,其主要的事实模式是通过资本市场的结合。
就运行机制上来说,其主要的特征是:(1)以市场运营作为基础,银企之间的产权制约性相对来说比较弱,其股权结构也较为扩散和社会化。
也得到了根据市场为主要机制的特征。
(2)非主导位置也是商业银行产融结合的一个特征, 并且在产融结合中非银行金融机构扮演的角色也逐渐重要起来。
(3)在公司管制过程中,个人和机构也间接参与到其中,并且间接控制产业资本也是通过资本市场的证券交易、兼并、接管机制。
而银行主导的运营主要特点是: (1) 以“社团”或“社会”市场经济为运行基础, 但是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制约性比较强,企业融资的渠道只要是间接融资,在产融结合银行中处于主导地位, 产生了以银行制为中心的互持股的局面,从中减少了资本市场的效果。
(2) 银行以贷款契约、人事结合、股权占有及代理小股东的表决权等为方式在经营过程中产生影响。
4.1现代产融结合主要模式产生机理的比较分析产融结合模式的国际的异同, 再产生机制方面主要是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宏观经济调控能力、法律法规制约、金融体制、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的不同, 从而使得两类的产融结合模式出现不同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表2所示:4.2 现代产融结合主要模式经济效率分析不管是市场主导型还是银行主导型的产融结合模式, 两种类型都从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