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营养与肥料本科

植物营养与肥料本科

西昌学院成人本科《植物营养与肥料》辅导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作用直接性的化学元素为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2. 生理酸性肥料:化学肥料进入土壤后,如植物吸收肥料中的阳离子比阴离子快时,土壤溶液中就有阴离子过剩,生成相应酸性物质,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土壤酸化。

这类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3. 化学诊断:分析植物、土壤的元素含量,与预先拟订的含量标准比较,或就正常与异常标本进行直接的比较而作出丰缺判断。

4. 分期效应:指某一个生育阶段中,水稻所吸收的单位重量养分(如氮、磷、钾)所能增加的稻谷产量,以PE(partialeffeciency)表示。

5. 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吸湿后会引起肥料中一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水溶性的磷酸一钙转变为难溶性的磷酸铁、磷酸铝,从而降低过磷酸钙有效成分的含量。

6、下列哪种元素不属于高等植物所必需的17种营养元素。

(钴)7、番茄缺钾会得(筋腐果)。

8、下面哪种病症不是由于缺钙造成的。

(苹果缩果病)9、通过测定与呼吸有关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以作为钾营养状况的诊断指标。

10、(叶柄(叶鞘) )常成为组织速测的十分适合的样本。

11、植物缺硼会造成下列何种病症。

(油菜的“花而不实”)12、蚕豆缺(铜)时,花的颜色由深红褐色变为白色13、镍是(脲酶)的金属辅基。

14、苹果锰营养过剩时会造成(粗皮病)。

15、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于水稻植株氮水平的穗肥诊断。

(测定NH4—N含量)16、(氮、磷、钾)素有“肥料三要素”之称。

17、水稻缺钾因其症状发生时期、斑点形式以及易发土壤条件都有些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褐斑型、胡麻斑型、赤枯型)。

18、植株缺锌会造成下列哪些病症:(玉米白苗病、小叶病)。

19、营养诊断的一般方法有(形态诊断、化学诊断、施肥诊断、酶学诊断)。

20、小麦在缺乏下列哪几种元素时会出现“不稔症”。

(硼、铜)21、植物缺氮的主要外部症状是什么?答:植物缺氮有以下的外部症状:(1)作物缺氮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下部叶片首先褪绿黄化,然后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失绿均一。

(2)禾本科作物表现为分蘖少,茎秆细长;双子叶作物则表现为分枝少。

后期若继续缺氮,禾本科作物则表现为穗短小,穗粒数少,籽粒不饱满,并易出现早衰而导致产量下降。

(3)花少,果稀,生育期缩短,产量低,品质差。

22、作物缺钾的一般症状有哪些?缺钾的植株为什么会出现褐色坏死组织?答:作物缺钾的一般症状有:植株生长缓慢、矮化;植株下部老叶上出现失绿,然后变褐,焦枯;有些作物叶片呈青铜色,向下卷曲,叶表叶肉突起,叶脉下陷;根系生长不良,色泽黄褐;种子、果实小,产量低,品质差;早衰。

植株出现褐色坏死组织是因为植株供钾不足会使植物组织中原有的蛋白质分解,导致胺中毒,即在局部组织中出现大量异常的含氮化合物,如腐胺、鲱精胺。

23、硅元素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哪些促进作用?答:(1)硅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2)提高根系活力,减轻土壤中有害物的危害;(3)使土壤有效磷增加,促进水稻对磷的吸收;(4)增加防御病虫害的能力。

24、叶菜类蔬菜营养吸收特点?答:(1)在氮、磷、钾养分吸收中,主要以氮、钾为主,两者比例约为1:1。

与果菜类相比,氮的需要量明显增加。

(2)叶菜类蔬菜多数属浅根型作物,根系入土较浅,抗旱、抗涝能力都比较低。

(3)叶菜养分吸收速度的高峰是在生育的前期,结球叶菜吸收高峰是在结球初期,生育后期的养分吸收量与果菜相比,相对要少些。

因此,叶菜类蔬菜前期的营养非常重要,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

25、缺锌、缺锰、缺铁和缺镁的主要症状都是叶脉间失绿,如何来辨识?答:辨别微量元素缺乏症状有三个着眼点,就是叶片大小、失绿的部位相反差强弱,分析如下:(1)叶片大小和形状:缺锌的叶片小而窄,在枝条的顶端向上直立呈簇生状。

缺乏其他微量元素时,叶片大小正常,没有小叶出现。

(2)失绿的部位:缺锌、缺锰和缺镁的叶片,只有叶脉间失绿,叶脉本身和叶脉附近部位仍然保持绿色。

而缺铁叶片,只有叶脉本身保持绿色,叶脉间和叶脉附近全部失绿,因而叶脉形成了细的网状。

严重缺铁时,较细的侧脉也会失绿。

缺镁的叶片,有时在叶尖和叶基部仍然保持绿色,这是与缺乏微量元素显著不同的。

(3)反差:缺锌、缺镁时,失绿部分呈浅绿、黄绿以至于灰绿,中脉或叶脉附近仍保持原有的绿色。

绿色部分与失绿部分相比较时,颜色深浅相差很大,这种情况叫作反差很强。

缺铁时叶片几乎成灰白色,反差更强。

而缺锰时反差很小,是深绿或浅绿色的差异,有时要迎着阳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与缺乏其他元素显著不同。

各微量元素的缺乏情况也可以根据土壤类型加以区别:缺锰或缺铁一般发生在石灰性土壤上,缺镁只出现在酸性土壤上.只有缺锌会出现在石灰件土壤和酸性土壤上。

26、简述营养元素缺乏的一般原因。

答:(1)土壤营养元素的缺乏土壤中营养元素不足,植株无法吸收到它必须的数量,这是引起缺乏症的主要原因。

(2)不良的气候条件:气温--主要是低温的影响。

低温一方面减缓土壤养分的转化,另一方面削弱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故低温容易促发缺素。

雨量多少对缺素症发生也有明显影响,雨量偏多偏少通过土壤过于过湿左有营养元素的释放、淋失及固定等。

(3)土壤施肥不科学:施肥是为了补充植物的营养,如果不依科学施肥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要作到科学施肥是很不容易的,要充分了解农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性质和雨水状况;还要了解肥料成分、含量和理化性质以及农田管理的技术水平等。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作到科学施肥。

(4)土壤中的元素不可吸收:①干旱:无水时元素不能成为溶解态或离子态,根无法吸收。

所以缺素症多出现在干旱年份或干旱季节,②土壤反应(PH)不适:土壤反应强烈影响营养元素的溶解度,即有效性。

有些元素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溶解,有效性高,有效性高,反应趋向中性或碱性时溶解度-有效性降低。

另外一些元素则与此相反,在碱性条件下有效性高而酸性条件下有效性低。

③吸附固定:即营养元素被无机物或有机物所吸附固定,而不能为根系吸收。

各元素的吸附固定与土壤或成土母质有密切关系。

④元素间的不协调营养元素间相互拮抗也会造成土壤中的元素不可吸收。

如增加锌可减少对磷的吸收;多氮不利于磷的吸收;铁对磷的吸收也有拮抗作用;增施石灰可使磷成为不可给态。

⑤土壤理化性质不良土壤僵韧坚实,底层有硬盘、漂白层、地下水位高等都会限制根系的伸展,减少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加剧或引发缺素症。

(5)土壤管理不善:①土壤紧实:不松土、不耕翻、未经土壤改良的土壤易紧实板结,其中固态、气态、液态三者比例失调,使养分成为不可给态;同时因紧实也不利根系伸展,从而导致营养失调,这种情况多易造成缺锌、缺钾和缺铁。

②温、水调节不当:当早春气温低时进行大水漫灌,往往由于降低地温而影响铁的溶解度,还影响根系的正常活动,从而导致缺铁;夏秋季节气温太高时若进行地面覆盖,则因为地温太高限制了铁的吸收和根系的活动,也易导致夏秋季出现缺铁症。

③改土不当:锌、锰元素多在耕作层的表层,由于深翻改土和修筑梯田,将表土和心土进行置换,然后育苗,由于苗根多分布在上层,从而造成缺锌和缺锰症。

27、简述科学施肥的基本原理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答:(1)养分补偿学说:植物生长要从土壤中吸取营养元素,长期吸取而不补偿,必然造成地力衰竭。

要恢复地力和持续维持土地生产力,就必须把从土壤中植物携去营养归还土壤,必须处理好用地和养地的矛盾。

(2)同等重要律:不论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对农作物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缺一不可,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种营养元素,作物就会出现缺素症状,而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结实、甚至会死亡,导致减产或绝收。

(3)不可代替律:作物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都有其一定的功能,相互之间不能互相代替。

如缺少钾,不能用磷代替,缺磷不能用氮代替,也不能用和它们化学性质十分相似的元素所代替。

缺少什么元素,就必须施用含有该元素肥料。

(4)最小养分律:要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就必须满足它们所需要的一切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及其比例。

若其中有一个达不到需要的数量,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产量就受这一最小元素所制约。

最小的那种养分就是养分限制因子。

(5)报酬递减律:在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增产率为递减趋势。

这一规律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①这一规律是以各项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为前题,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某项技术条件有了新的改变或突破,原来的生长限制因素很可能让位给另一生长限制因素,产量将随新的因素条件的改善而有所提高。

但在达到适量以后,仍将出现递减的趋势。

②报酬递减律是说明投入和产出两者的关系。

产出的多少,并不是总和投入呈直线正相关的。

如果我们不注意研究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而一味地盲目大量施肥,就必须会造成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③正因为投放和产出不一定呈直线相关的关系、所以就应该根据农作物对肥料的效应曲线来确定获得高产的最佳施肥量。

西昌学院成人本科《植物营养与肥料》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4分/个,共20分)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作用直接性的化学元素为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2. 生理酸性肥料:化学肥料进入土壤后,如植物吸收肥料中的阳离子比阴离子快时,土壤溶液中就有阴离子过剩,生成相应酸性物质,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土壤酸化。

这类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3. 化学诊断:分析植物、土壤的元素含量,与预先拟订的含量标准比较,或就正常与异常标本进行直接的比较而作出丰缺判断。

4. 分期效应:指某一个生育阶段中,水稻所吸收的单位重量养分(如氮、磷、钾)所能增加的稻谷产量,以PE(partial effeciency)表示。

5. 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吸湿后会引起肥料中一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水溶性的磷酸一钙转变为难溶性的磷酸铁、磷酸铝,从而降低过磷酸钙有效成分的含量。

二、单选题(1分/个,共10分)1、C2、A3、C4、A5、D6、B7、D8、B9、B 10、C三、多选题(2分/个,共10分)1、BCD2、ACD3、BC4、ABCD5、AB四、简答题(8分/个,共40分)1、植物缺氮的主要外部症状是什么?(8分)植物缺氮有以下的外部症状:(1)作物缺氮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下部叶片首先褪绿黄化,然后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失绿均一。

(2)禾本科作物表现为分蘖少,茎秆细长;双子叶作物则表现为分枝少。

后期若继续缺氮,禾本科作物则表现为穗短小,穗粒数少,籽粒不饱满,并易出现早衰而导致产量下降。

(3)花少,果稀,生育期缩短,产量低,品质差。

2、作物缺钾的一般症状有哪些?缺钾的植株为什么会出现褐色坏死组织?(8分)作物缺钾的一般症状有:植株生长缓慢、矮化;植株下部老叶上出现失绿,然后变褐,焦枯;有些作物叶片呈青铜色,向下卷曲,叶表叶肉突起,叶脉下陷;根系生长不良,色泽黄褐;种子、果实小,产量低,品质差;早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