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的评价艺术人们把美术称为“无错误的学科”,视错误为正确的先导,把对错误的谅解化为激励学生重新尝试的手段。
这种态度非常符合我们加强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价值的要求,同时也对美术教学评价指出了方向。
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美术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作用,直接关系到儿童对美术的兴趣、激情和自信,关系到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应用好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也是至关重要的。
1教学评价的“五变”所谓“五变”是在教学中教师对评价观念的五种转变。
教师只有转变了教学观念才能更好的在教学中认识评价的重要性。
1.1由重结果的评价变为重过程的评价传统上,美术教师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常以对于学生美术学习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
通常是通过一次比赛获奖情况,或完成一件作品来决定学生一个学期的美术学习成绩。
很显然,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的作用。
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这句话更为适用。
努力的过程就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的以学生最终的作品来给学生的能力进行定位。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有的生长环境。
个性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也就存在差异。
我们一起来看这张画,这是《春天的色彩》一课学生的剪贴画。
大部分学生的作品都是大树变绿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等等。
只有这个孩子做的是抽象的色块。
很多同学都不理解,于是我让他来讲一讲:“我觉得春天里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我作品中的这些色块象征着太阳的七色光芒。
”因此,只要是孩子大胆的想象,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保持较高的热情,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1.2由单一评价变多元评价传统上,美术教学评价只强调美术技能技法,而忽略认知和情意。
即使是技法部分也只强调训练而已,因此评价的内容是单一的。
除此之外,传统评价只是学生完成作品,教师一个人给与评价,因此,评价方式、评价人都是单一的。
相反的,在多元的美术教学评价里,我们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成果是多样的。
除了对美术技能技法评价外,还要兼顾情谊和认知的评价。
这是《画自己》一课中的一张习作,我没有象以往那样一个人对作品进行评价,而是先让她自己来说说自己的作品。
她说:“我在照镜子的时候发现我的眼睛特别大,所以在画的时候就突出了自己的眼睛,而且把眼睛的每一个细节都话出来了。
”然后我让其他同学说说这幅画给你的感受。
有的同学说“我觉得她把自己的发型画得很好,头发一根根的画的很细致。
”还有的同学说“我们大部分同学画的都是自己的正面,只有唐五一画的是侧面。
” 因此,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相互评价,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
1.3由主观评价变客观评价儿童作品是儿童一定阶段的内心世界的外现,具有儿童特殊的美术语言,与成人美术有着极大的区别。
许多人不了解儿童作品的原有特点,在美术评价上主观、武断,不够客观真实以至走上误区:(1)以像不像来评价儿童作品传统上,老师在评价一幅画是常采用“真像”、“太逼真了”之类的话语。
这样评价是单一片面而过于主观的。
它忽略了作品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表现方式,与众不同的审美观。
我们应更加侧重于作品的内涵,发现作品中独特的亮点,而不是把目光只停留在表象上,一味的用“像不象”来评价一件作品。
(2)以对不对来评价儿童作品艺术他本身不同与科学。
科技重视准确性,而艺术可以用夸张、变形、想象等手法把自己内在的抽象的情感。
孩子们在绘画中表现出来的情况与事实有着很多的不相符之处,例如,猫和老鼠成了好朋友;小朋友们像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翔;地球和太阳拉起了手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我们不应该抹杀掉。
(3)以喜不喜欢来评价儿童作品有时候我们评价儿童作品的时候会说:“这张画我喜欢,那幅画我不喜欢。
”这样说的时候我想是对学生审美的不尊重。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审美观,他们并不是老师的复制品,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尊重学生。
因此,在评价学生作品是,我们要尽量避免以成人的角度主观、武断的评价儿童作品,我们应给那些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独特风格的画给与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思维飞扬的激情。
1.4由量化评价变为质性评价美术学科同其它学科不同,其评价准则比其它学科要模糊得多,没有一定的量化标准。
这就要求教师慎重的处理好量化的过程。
这两幅作品的成绩都是优秀,但是我们却不能说它们就是一样的。
在评价时,第一张画我侧重对画面前后关系处理的评价;第二张呢我则侧重对画面构图的评价。
因此,我们可以对孩子的作品从有创新意识,有情趣,有一定技法等方面分别去定位,突出每件作品的优点及不足,等级不需分得太多太细。
因为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区分出等级而是要通过评价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以提高。
1.5由脱离学生实际的评价变为贴近学生生活评价导致教学评价脱离学生实际的根本原因是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仍然处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地位。
在评价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变化,甚至用专制、偏激的话语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的作品上。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们自己去评价,看看学生们眼中的好作品是什么样的!让孩子介绍自己的画及绘画过程中的体会、感悟等。
只有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们多交流,我们才能观察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贴近学生,才能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
只要我们美术教师转变以往的评价观念,本着保护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及综合能力的目的,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画、敢做,那么,我们的评价过程才真正的落实到位了。
2教学评价的“五法”“五法”是指我在平时的美术教学工作中积累的五种评价方法。
2.1分层评价法新课程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需求、爱好,发展速度和发展轨迹,发展的目标具有一定的个体性。
所以教师们要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依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正确判断其发展潜力和方向,为每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标准。
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自己掌握的有关学生的资质、学习能力等情况,将学生分为这样几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对美术感兴趣,且美术基础较好,有创新、探究精神;B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及技能掌握得一般;C层次的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上缺乏主动性。
针对不同情况,在评价中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中国龙》一课制作舞龙的时候,我根据A类学生要求他们在制作中发挥聪明才智,想出更多更新颖的制作方法;对B 类学生,则侧重于色彩的协调、造型方面的引导,让他们掌握制作的新方法,着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对C类学生,我要求他们主动参与到制作中来,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
各层次的学生只要按相应的要求去做,努力完成作业,就可以争取到“优秀”的成绩。
2.2自主评价法儿童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往往爱把自己的情感、认识毫不保留地倾泻于纸上,有时老师们不一定能看懂、理解他们的作品,甚至无法评高低。
针对这种情况,在学生练习完成后,我让学生把作品张贴在作业展示台上,然后提出“三问”:第一个问题是“你觉得谁的作品最吸引你?为什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做老师,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
第二个问题是“你能来讲一讲自己的作品吗?”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样去表现,也让其他学生知道他这样表现的目的。
第三个问题是“你觉得今天又有了哪些收获?”是为了引导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小结和行为反思。
通过积极参与,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这样就减少了我们美术评价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教学有了一定的指向性。
2.3语言评价法在作业批改时,教师不急于给学生的练习评定等级,而是先产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引导。
针对这两张画我分别用了不同的鼓励性的语言。
第一张画是两个小伙伴在踢足球,我就说:“你的小伙伴画的可真好,衣服上的花纹也很漂亮,如果你把足球画在他们两个中间是不是会更突出踢球呢?”第二张是水粉课上用对称方法画的盘子,我对她说:“你画的这个盘子一定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色彩搭配的太好看了,要是能把右下方的花瓣更认真的勾勒一下效果不就更好了。
”这种“先肯定后指正”是我们常用的评价方法,此法从儿童心理学出发,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提出的意见,也使他们在改正错误的同时,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
让鼓励点亮孩子们的自信,让点拔启迪智慧,使师师真正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引导者。
2.4实物评价法当一种评价方式实行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往往会失去刚开始的热情,使评价失去吸引力。
所以,作为师者,就必须要及时更换评价方式,以适应儿童好奇、喜欢新事物的心理,再次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有时“优”“良”等级制符号用多了,学生对此会麻木。
于是,在作业的评价上可换用实物来展示评价。
可以用印章和一些剪、画出来的小东西来表示,如:印朵小红花表示你的画真美,粘个大拇指表示你真棒,画面小红旗表示你要加油!有时还可以奖励给学生一些流行的小饰物或小粘贴。
这样一来,学生间会相互询问“你今天得了什么啊?”由此会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美术教学活动。
2.5符号评价法在开学初的时候,我征求学生的意见:“你们想用什么样的符号来表示画面的色彩和构图呢?”最后经过讨论大家达成一致,用☆表示色彩,用◇表示构图。
学生在完成习作后,先用这些符号来进行自评,认为画面色彩好的就画☆,认为构图好的就用◇,符号越多也就表示自己越满意自己的作品。
这种动态式的作业批改方法,注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做作业的热情高涨,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在自评时的盲目和随意。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几种评价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在教学中还有更多更好的评价方法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无论是哪一种评价方法,都是想让学生们积极的投入到美术活动中来,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3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评价3.1导之以行,使学生惯于评价学生的评价意识极其淡薄,他们很少对自己的思维及作品进行多次的反馈、修正,或者从另一种角度来评价、分析。
当然更不善于对其他同学的发言或作品进行恰当的评价。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来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充当小教师,结合自己的作业实践,对其他同学的习作进行独立评价。
从而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对自己习作的自我感知和评价。
教师适当引导,要让学生明白自己付出了劳动,自己的习作应该得到别人的认可。
还记得四年一班,有一个家境比较贫寒的女生,由于成绩不理想,平时又不注意个人卫生,所以有许多同学都不愿意接近她,因此她总有那么一点自卑感,上课从来都不举手发言,在作业自评时,一直没有勇气给自己评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