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阈限的测量-最小变化法
• 被试报告后,主试以“有”“无”或“+”“-”
记录被试的反应,每个系列都需要被试作“有”
到“无”、或“无”到“有”这两种报告,亦即, 递增时直到第一次报告“有”之后,这一系列才 停止;递减时直到第一次报告“无”之后,这一 系列才停止,然后再进行下一个系列。
• 若被试者在这二类判断中有“说不准”的情况,
• (3)在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距离为不肯定间 距。 • (4)不肯定间距的中点是主观相等点。在 理论上主观相等点(或主观等点)应与标 准刺激相等,但实际上两者有一定的差距, 这个差距称为常误。 • (5)取不肯定间距的一半或者取上差别阈 和下差别阈之和的一半为差别阈限。
③差别阈限的确定:
• A、在递减系列中最后一次“+”到非“=” 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上限(Lu) • 第一次非“-”到“-”之间的中点为差别 阈限的下限(Ll) • B、在递增系列中的最后一次“-”到非“-” 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下限(Ll) • 第一次非“+”到“+”之间的中点为差 别阈限的上限(Lu)
(3)差别阈限的确定
• 确定差别阈限时先要求得一系列的数据,这些数 据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在递减系列中最后一次“+”到非“+‖ 之 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上限 ;第一次非“-‖到 “-‖ 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下限 ; • (2)在递增系列中最后依次“-‖到非“-‖ 之间 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下限;第一次非“+”到 “+”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上限。
(2)因变量(反应变量)
• 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的反应变量要求被 试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一般用三类反应, 将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加以比较,当比较 刺激大于标准刺激时,主试记录“+”; 当比较刺激等于标准刺激时,主试记录“=‖; 当比较刺激小于标准刺激时,主试记录“-‖。 当被试在比较时表示怀疑,可记作“?” 。
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 练习误差(error of practice)是由于实验的多 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景,对实验产生 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 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
• 与此相反,由于实验多次重复,随着实验进程而 发展的疲倦或厌烦情绪的影响,而导致被试反应 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称 之为疲劳误差(error of fatigue)。 • 随着时间的进展,练习可能使阈限降低,而疲劳 可能使阈限升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阈限 16.5 15.5 14.5 14.5 14.5 14.5 14.5 13.5 14.5 14.5
某些近似的绝对阈限
感觉种类
视 觉 听 觉
觉察阈限值
清晰无雾的夜晚30英里处看到的一只烛光 安静条件下20ft.处表的滴答声
味 觉
嗅 觉
一茶匙糖溶于8L水中
一滴香水扩散到三室一套的整个房间
触 觉
一只蜜蜂的翅膀从1cm高处落到你的背部
操作定义
• 绝对阈限:有50%的次 数能引起感觉,50%的 次数不能引起感觉的刺 激强度为该刺激的绝对 阈限。 • 差别阈限:有50%的次 数能觉察出差别,50% 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 的刺激强度差别值为该 刺激的差别阈限。
误差计算
• 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哪一种倾向更大? –分别求上升序列和下降序列的阈值
• 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哪一种倾向更大?
–分别计算出前一半实验中测定的阈限与后一半实验中 测定的阈限。
刺激 Hz
1
2
3
4
5
6
7
8
9
10
24 23 22 21 20 19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多层次的ABBA法
比较刺激系列呈现顺序 ↑ 标准刺激呈现位置 左右 相继呈现的先后顺序 前后 ↓ ↓ ↑ 右左 左右 右左 后前 前后 后前
最小变化法的变式——阶梯法
• 最小变化法是按一定的梯级增加或减少刺激强度 来测定阈限的,并且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是完全 分开的。 • 阶梯法和最小变化法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把增 加和减少刺激强度的程序连续进行。当被试报告 感觉不到开始呈现的刺激时,主试就按一定梯级 来增加刺激强度;而当增加到被试感觉到了时, 又按一定的梯级来减少刺激强度。实验按这样的 顺序继续下去,直至达到一个先定的标准或先定 的实验次数为止。
M=14.5±0.45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
• • • • (1)自变量 (2)因变量(反应变量) (3)差别阈限的确定(计算) (4)误差及其控制
(1)自变量
• 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每次要呈现两个刺激, 让被试比较,其中一个是标准刺激,即刺激是固 定的,其强度大小不变;另一个是比较刺激又称 变异刺激,即刺激的强度按由小而大或由大而小 顺序排列。 • 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可同时呈现,标准刺激在每 次比较时都出现,比较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 以测定绝对阈限的同样方法与标准刺激匹配呈现。
• 最小变化法测定时间差别阈限(标准刺激0.4)
(4)误差及其控制
• 用极限法求绝对阈限经常会产生一些误差。 • 在这些误差中,有些是由直接对感觉产生干扰的 因素引起的;还有些是非感觉方面的因素引起的, 如习惯和期望、练习和疲劳、时间和空间等等。 • 这些因素在测定阈限的过程中经常起作用,以致 使测定结果产生一定倾向的误差。这类误差叫做 常误(constant error)。
• C、上限与下限之间叫不肯定间距IU • D、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叫主观相等点(PSE) 理论上PSE应与标准刺激(St)相等,但 实际有差距,叫常误(CE) • E、取不肯定间距的一半或取上差别阈 (DLu=Lu-St)和下差别阈(DLl=St-Ll) 之和的一半为差别阈限
• • • • • • •
则可以猜,但不可放弃。
(3)阈限的确定(计算)
• 在一个刺激系列中,被试者报告“有”和 “无”这两个报告相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 中点就是这个系列的阈限。 • 下表是用最小变化法测音高的感觉阈限。
• 测定差别阈限 • 刺激:一个标准刺激(Sl)和比较刺激 (Sv)序列(递增或递减) • 序列:呈现比较刺激序列,要求被试将之 与标准刺激比较,直到被试反应发生转折, 以“+‖―-―‖=―‖?”记录被试反应。
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
• 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有三种:
–最小变化法 –恒定刺激法 –平均差误法
• 学习者应特别注意这三种方法的实验程 序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
感觉阈限的测量-最小变化法
最小变化法
什么是最小变化法?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
什么是最小变化法?
• 又称极限法(limit method)、序列探索法 (method of serial explortation)、最小可觉差 (或最小差异法)(method of least difference) 等。
DLu=Lu-St DLl=St-Ll PSE=(Lu-Ll)/2 CE=St-PSE DL=[(Lu-St)+(St-Ll)/2] =DLu+DLl/2 =Lu-Ll/2
(4)误差及其控制
• 与用极限法求绝对阈限一样,在测定差别 阈限时,也必须想方设法控制常误。 • 除了要控制习惯和期望误差外,还要控制 因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同时呈现所造成的 误差(空间误差)或者因先后呈现所造成 的(顺序误差)。 • 控制方法可采用多层次的ABBA法。
极限法测定绝对阈限的主要误差
• 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 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 在极限法实验中,由于刺激是按一定的顺序 呈现的,被试在长序列中有继续给同一种判 断的倾向,如在下降序列中继续说“有”或 “是”,在上升序列中继续说“无”或 “否”,这种被试习惯于前面几次刺激所引 起的感觉叫作习惯误差。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
• • • • (1)自变量 (2)因变量(反应变量) (3)阈限的确定(计算) (4)误差及其控制
(1)自变量
• 用极限法测定绝对阈限,自变量是刺激系 列。 • 刺激系列要按递增或递减系列交替呈现。
–递增时,刺激要从阈限以下的某个强度开始; –递减时,刺激系列的起点要大于阈限的某个强 度; –一般应选10到20个强度水平。
阈限值偏低,递减系列阈限值偏高;当递减系列的阈限
大于递增序列的阈限且差异显著时,存在期望误差 抵消习惯和期望误差的方法为递增和递减序列数量一致
怎样消除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 采用抵消平衡设计(即ABBA设计): 第一次:递增(A) 第二次:递减(B) 第三次:递减(B) 第四次:递增(A)
递增递减系列中的习惯误差
实际无感觉 a b 报告有感觉 实际有感觉
报告无感觉
b
a
测定绝对阈限时产生的误差以及控制
习惯误差:继续作同一种判断的倾向;使递增系列阈限 值偏高,递减系列阈限值偏低;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大于 递减系列的阈限且差异显著时,可以判定存在习惯误差 期望误差:期望转折点的尽快到来的倾向;使递增系列
• 特点:将刺激按递减或递增系列的方式, 以相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 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