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金属材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非金属材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非金属材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验一注射机操作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注塑机的工作原理与组成部分及注射机注塑的工作过程
●掌握注射机的基本操作
●掌握注塑工艺参数选择与调整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
●SZ250/1200注塑机一台
●注射模具一副
●扳手、垫块等安装调整工具
●塑料原料
三、实验步骤
1、了解注射机的工作原理
注射成型时注射模具安装在注塑机的动模板和定模板上,由锁紧装置合模并锁紧,塑料在料筒内加热呈熔融状态,由注射装置将塑料熔体注入型腔内,塑料制品固化冷却后,由锁模装置开模,并由推出装置将制品推出。

2、了解注射机的基本组成:
(1)注射装置:
包括加料装置、料筒、螺杆、喷嘴、加压和驱动装置。

(2)锁模装置:
常见的锁模装置有机械式、液压式和液压-机械组合式三种型式,本实验用注射机采用的是液压-机械组合式,这种型式是由液压操纵连杆机构来达到启闭和锁合模具的,这种机构的优点是有增力作用,当伸直时又有自锁作用,而且锁模比较可靠;其缺点是机构容易磨损和调模比较麻烦。

(3)液压传动系统:
液压传动系统是注射机的动力系统。

(4)电器控制系统:
电器控制系统与液压传动系统配合,正确无误的实现注射机的工艺过程(压力、
温度、时间)和各种程序动作。

3、SZ250/1200注射机外形结构图(见图1):
图1 SZ250/1200注塑机外形结构图
1—锁模液压缸2—锁模机铰,3—顶出液压缸4—动模板5—定模板6—射 移油缸7—料筒及加热器8—料斗9-注射油缸10—机身11—油马达
四、注塑过程(见图3)
图3 注射机工作循环框图
五、注射机操作前准备
1、检查安全联动的电气安全行程开关盒机械安全闸块的动作是否灵敏;
2、各冷却系统不应有冷却现象;
3、各拧紧螺栓不应有松动现象;
4、料斗内不应有杂物,料筒上的杂物(如胶料)应清理干净才可开启加热器;
5、油泵运行5分钟后应打开冷却水阀门。

注射、保压
锁 模
开 模 冷 却 射台前移
顶出制品 塑化退回 固定塑化 退回塑化
六、记录试模资料
七、简述注塑工艺参数的选择方法、调整过程及试模中各种现象(一)温度
1.料筒温度:料筒温度是关键的工艺参数之一,料筒温度高,则流动性好,充模容易,但易溢料、溢边,易分解、易产生内应力,收缩率加大,易产生凹陷等;熔料温度偏低,则充模困难,易产生成型不足、熔接痕、冷块等。

在试模时,首先根据所用材料查有关手册,按推荐的温度中的较低值来加热料筒,各段料筒温度的配置,一般都是从进料段到出料段依次递升,使物料在料筒内逐步塑化。

判别料筒和喷嘴温度是否合适的方法是在低压低速下按[射胶]键对空注射,适宜的料温刚劲有力,不带泡,不卷曲,光亮,连续;以后还可能要根据制品质量再进行调整。

2.喷嘴温度:喷嘴温度一般低于料筒前端温度,这是因为高的喷嘴温度易发生流涎现象。

3.模具温度:模具温度调节是采用加热或冷却方式来实现的,它的作用是能改善成型条件、稳定制品的形位尺寸精度、改善制品机械和物理性能、能提高制品表面质量等。

在试模时,应根据所加工的塑料及加工工艺条件,合理地进行调节,一般来说,在保证充模和制品质量的前提下,应选取较低的模具温度,以便缩短成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二)压力
1.锁模力:调节锁模力时,要按实际需要的最低锁模力调节;一般是从小到大调节,以满
足正常工艺条件下不产生溢料为准,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功率,而且可确保或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锁模力大小的调节方法:打开模具;用[调模进]键,调小模板开距0.5~1mm,再合模以得到锁模力(这时机铰必须是伸直的),试观合模后的受力情况;重复这些动作几次,使锁模力逐步升高,直至产生足够的锁模力(产品无飞边为佳)为止,最终调定应在试模时进行。

2.注射压力:在注射成型时,选取注射压力是十分重要的,它与塑料性能、塑化能力、塑化温度、流动阻力、制品形状及制品精度等因素有关。

注射压力过高,制品可能产生飞边,脱模困难,影响制品的表观质量,会引起制品较大的内应力,甚至成为废品,同时会影响机器的使用寿命;注射压力过低,则会造成熔料难以充满模腔,甚至不能成型等现象试模时,原则上一般先选取较小的注射压力和较低的注射速度,经过几次注射后,观察熔料充模情况,若充模不足或有其它缺陷,则逐渐升高注射压力。

在保证完成充模情况下,应尽量选取较低的压力,这样可以减小锁模力和降低功率消耗。

3.保压压力:在实际进行注塑压力调节时,首先,让螺杆射料直至模腔填满塑料,这时记录螺杆停止的位置及制件所需的熔料量,再将保压射料的启动位置调至在离注射终点的15%处,也就是说用注射压力将熔料充满模腔85%体积后,则进入保压阶段;保压压力及速度的大小通常是塑料充填模腔时最高压力及速度的50%~65%。

4.背压:在螺杆转速一定的情况下,增加背压会提高熔料的温度及均匀性,有利于熔料中的气体排出及颜色的均匀,但会减小塑化速率,甚至会延长模塑周期。

背压的大小是通过注射机液压系统中的某一溢流阀来调整的。

(三)速度(或时间)
1.注射速度:注射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制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注射速度慢,注射时间长,制品易产生冷接缝,密度不均,制品内应力大等弊病;但注射速度过高,熔料离开喷嘴后会产生不规则流动,产生大的剪切热常常烧焦物料。

2.螺杆转速:螺杆转速即反应塑化速度,塑化是与冷却同时进行的,而塑化时间一般小于冷却时间,因此,在能保证提供塑化均匀的熔料注射量基础上,没有必要追求高的塑化能力。

3.保压时间:保压时间短,则制品有可能不紧密,易产生凹痕,尺寸不稳定等;保压时间长,有可能会加大制品的内应力,产生变形、开裂,脱模困难等。

保压时间的设定是根据经验确定的,在试运转结果表明已生产出合格制件之后再进行调整。

4.冷却时间:冷却时间主要决定于制品的厚度,塑料的热性能和结晶性能,以及模具温度等。

冷却时间的确定应以保证制品脱模时不引起变形为原则,冷却时间过长没有必要,不仅降低生产效率,对复杂制件还将造成脱模困难,强行脱模时甚至会产生脱模应力。

(四)其它参数
加料量:加料量应略大于注射量,也就是说加料量经过一次注射后略有盈余,其目的是保证保压时物料的补充和压力的传递。

剩料一般控制在加料总量的10%~20%左右,用XK4行程开关来控制。

(五)试模中各种现象
1、飞边:应优先考虑注射压力,其次考虑增大合模力等;
2、气泡:应优先预干燥塑料,其次是物料温度太低等;
3、表面不光:应优先预干燥塑料,其次检查材料是否受污染等。

实验二塑料挤出机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了解挤出机的工作原理与组成部分及注射机注塑的工作过程
●掌握挤出机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
●HXSJ—E25挤出机一台
●挤出模具一副
三、实验步骤
1、了解挤出机的工作原理
挤出成型是利用挤出机筒内的螺杆旋转加压的方式,连续地将塑化好的、呈熔融状态的成型物料从挤出机挤出,并通过特定断面形状的口模成型,然后借助于牵引装置将挤出后的塑料制件均匀地拉出,并同时进行冷却定型处理。

这样连续不断地生产出断面形状相同的热塑性塑料的型材,在根据需要设定所需长度后,由气动切断机切断。

2、了解挤出机的组成:
HXSJ—E25挤出机主要由主机、机头、模具、水槽、两轮牵引机、气动切断机组成。

如图1所示:
气动切断机两轮牵引机水槽主机
图1
(1)主机包括螺杆、机筒、减速箱、驱动电机、控制电箱等主要配件。

主机控制电箱面板(如下图)上设有四个加热区段温度控制器,加热范围为0-400℃。

第一区为螺杆进料段加热,第二区为螺杆压缩段加热,第三、四区为模具加热。

(2)水槽: 水槽由水槽主体( 2米)、水槽盖、离心泵、储水箱等组成。

(3)两轮牵引机:牵引机主要由输送皮带、驱动系统、调节张合手轮、速度调节器等配件
组成
(4)气动切断机:切断机主要由切刀套、气缸、加热器装置、计数器、温控表等配件组成。

3、挤出成型机头的简图
4、各零件的主要作用
(1)芯棒用来成型塑料的内表面,口模用来成型塑件的外表面。

因此,芯棒和口模决定了塑件的截面形状。

(2)分流器和分流器支架:
分流器,又称鱼雷头。

使通过它的塑料熔体分流变成薄环状以平稳地进入成型区,同时进一步加热和塑化;分流器支架用来支撑分流器及芯棒,同时也能对分流后的塑料熔体加强剪切混合作用,但产生的熔接痕影响塑件强度。

小型机头的分流器及其支架可设计成一个整体。

(3)机头体
相当于模架,用来组装并支撑机头的各零件。

机头体需与挤出机筒连接,连接处应密封以防塑料熔体泄漏。

(4)调节螺钉
用来调节控制成型区内口模与芯棒间的环隙及同轴度,以保证挤出塑件壁厚均匀。

(5)加热器
保证塑料熔体在机头中正常流动及挤出成型质量。

5、挤出成型过程的三个阶段
(1)塑化阶段
塑化固体废旧塑料由料斗加入塑料挤出机料筒后,经料筒加热,螺杆的旋转,压实及混合作用,将固态的粉末或颗粒转变成为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均匀连续熔体。

(2)成型阶段
成型塑化均匀的塑化熔体在螺杆的旋转、挤压、推动作用下,通过具有一定形状的口模得到截面和口模形状一致的型材。

(3)定型阶段
定型被挤出的具有一定高温的型材在挤出压力和牵引力的作用下,经过冷却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一定尺寸精度的连续制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