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数不胜数,今天就让为你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确实有几百个小国,但具体多少,估计永远是一个谜。

非常遗憾的是,那些国家本来都有各自的历史记载,但是,只有鲁国的记载保存下来了,也就是“春秋”。

如此的结果,估计是鲁国历史是孔子写的,至少他参与写了,而中国的历史基本是儒教写的,所以,孔子这个儒教祖师爷的东西才能保存,并且被扩张,而非儒教的墨家以及其他历史则被忽视,直到彻底消失。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

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

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

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

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

与此相关的有汉语著名成语即“烽火戏诸侯、挟天子令诸侯就出自这个时代”。

公元前9世纪,由于周厉王残酷统治发生“国人暴动”,诸侯各国原来一直服从周王,暴动以后代表中央政权的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很弱,实际控制区只剩下几百里。

进入春秋时期后,基本为混战时期,北方有燕、山戎;东边有齐;西方有秦、蜀、巴;南方楚、吴、越;中部从西至东依次为晋、卫、鲁,另外还有郑、陈、蔡、宋。

诸侯列国实力不均,强国齐、晋、秦、楚、吴、越,春秋五霸在这一时期出现。

客观上促进了诸侯各国分裂和统一。

这一时期产生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哲学理论,如儒家学说、道家理论,学术气息极为浓厚,涌现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以后,原来的晋国被赵、魏和韩“三家分晋”;吴被越所灭,越又被楚所灭;诸侯国只剩下了秦、楚、齐、燕、赵、魏、韩。

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

於是由宋发起,於周简王七年(前579)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从此,战争大大减少。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馀次。

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馀个,然其会盟、征伐事迹彰彰可考者,不外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

春秋战国时期27个主要诸侯国的介绍1、鲁国都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

鲁国也是孔子的故乡。

2、巴国在中国先秦时期位处中原西南面的一个国家。

始于先夏时期,于夏初加入夏王朝,成为其中一个诸侯国,灭于战国秦惠王时期。

3、蔡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

周武王弟叔度(姬度)后裔,前447年灭于楚国。

建都于蔡,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

4、陈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妫姓。

舜后裔,建国君主陈胡公妫满。

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附近),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灭于楚国。

公元前479年,楚灭陈。

5、楚国又称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芈姓(普通话拼音读作mǐ),熊氏。

最早兴起于古荆州之地的楚部落,灭于秦国。

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江苏、江西部分地方。

传说楚先人祝融是帝高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与地火,其部落分布在商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一带)。

西汉史家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西周初期楚人领袖熊绎:“当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此一论述认为商末周初,楚先人祝融的后裔从北方迁徙至“丹阳”。

这是楚人首次自中原进入湖北省内,也是楚国首次得到周王室的正式承认。

据考古学家刘玉堂、王红星、高崇文研究,古“丹阳”当位于丹水和淅水交汇之处(今湖北省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因处丹水之北,故称为丹阳。

6、曹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伯爵,国君为姬姓。

周文王子曹叔振铎(姬振铎)后裔。

建都陶丘,辖地大致为现在的定陶附近。

公元前487年,宋国灭曹。

7、邓国在现在的河南邓州。

子姓。

建于商朝武丁王时期,春秋时为楚国所灭。

邓国灭国后,其国后人以国名为姓,是为邓姓。

8、代国是中国古代历史春秋时代末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河北省西北部、山西省东北部,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国家。

最早为周代分封的诸侯国,故地为今河北蔚县,始封之君不详。

赵襄子的姐姐是代王的夫人,公元前458年,赵襄子出使代国,到夏屋山(在今山西代县东北),请代王赴宴。

在酒宴上,襄子早已安排下埋伏陷阱,斟酒的人在行斟时,趁机用斟酒用的铜勺刺杀代王及其从官。

代王一死,赵军随即兴兵伐代,一举占领代国,将其领土并入赵氏版图。

襄子之姊泣而呼天,拔下发笄自刺而死。

后公元前228年秦灭赵,赵公子嘉逃往代,并自立为王,6年后被灭。

9、霍国是中国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诸候国家,位于现代的山西霍州一带,周武王时,封叔处于霍,是为霍叔,此即霍国之始,管蔡之乱后,霍叔被废为平民,但霍国仍被保留下来由霍叔之子继位,一直到春秋时代,前661年被晋国所灭。

10、江国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

始祖玄仲为伯益之子,伯益佐禹治水有功,其子启即位后封玄仲于江地(今湖北江陵),公元前623年,江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11、晋国周代诸侯国名,原名唐。

在今山西省南部。

到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

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12、莒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己姓,建国于前1046年,建国君主是己兹舆期。

公元前481年,莒郊公亡国。

13、蓼国位置在河南固始县东北,都城为现安徽霍邱城关附近。

(蓼①古蓼国之都。

在今河南唐河县南。

蓼为已姓国,祝融的后裔。

周时居此。

春秋时期灭于楚,改称湖阳。

汉置湖阳县,属南阳郡。

郡该地后世有湖阳城。

②古蓼国之都。

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

蓼为偃姓国,皋陶的后裔。

或说为姬姓国,高阳氏才子庭坚的后裔。

14、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

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

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15、杞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姒姓。

禹后裔,建国君主杞东楼公。

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杞县,灭于楚国。

公元前445年,楚灭杞。

杞国实在太小,连史书对杞国也不愿多提。

16、秦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秦人是东夷的一支,嬴姓,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

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

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

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

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

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代方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的二等强国。

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

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

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

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

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

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

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请参看秦统一中国之战。

自前221年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17、权国在现在的楚国附近。

建于商朝武丁王时期,春秋时为楚国所灭。

权国亡国后。

楚文王设县于权国。

命权国国君管理。

18、宋国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一带。

19、滕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前1046年立国,前414年被越王朱勾践所灭。

20、吴国是中国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其国境位于今天江苏省南部无锡一带。

吴国的开始不明,传说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和仲雍为了将他们的王位让给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出逃到江南建立吴国。

这个传说的准确性无可考证。

到春秋时期为止,吴国是中原边上的一个不重要的小国,有可能吴国到春秋时刚刚开始使用从中原引入的君主制度。

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

吴王阖闾在今天的苏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令伍子胥自杀,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

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秦馀杭山(今天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21、小邾国(又名小邾娄国、郳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颜姓。

战国初年灭亡。

22、许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男爵爵位,国君为姜姓,建国君主是许文叔,姜结亡国。

23、越国亦称于越和文郎,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也可能是越南历史上真正建立的一个王国,国君为雒(也写作骆)姓。

相传为远祖崇缆(雒龙君)的后裔。

建都会稽,辖地大致为现在中国浙江省的绍兴附近,而势力范围曾经还达到现在中国山东省和越南北部,灭于楚国。

公元前334年,楚国攻灭越国,之后其王族后裔分散于现在中国南部与越南北部一带,各自分而治之。

24、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

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灭亡。

25、鄫国(缯国)为源自夏代少康次子曲烈(烈曲)的封国,因始封地名为“鄫”而得国名;历夏、商、周,存世时间约2000年,于鲁襄公6年(前567年)灭于莒。

26、郑国周代的诸侯国之一,原址在今陕西省华县一带,后迁至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27、邾国(又名邾娄国、邹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曹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