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的概念和分类
悬架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
悬架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比如支撑力、制动力和驱动力等,并且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保证乘员的舒适性、减小货物和车辆本身的动载荷。
典型的汽车悬架结构由弹性元件、减震器以及导向机构等组成,这三部分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力的传递作用。
绝大多数悬架多具有螺旋弹簧和减振器结构,但不同类型的悬架的导向机构差异却很大,这也是悬架性能差异的核心构件。
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两种。
独立悬架
独立悬架系统是每一侧的车轮都是单独地通过弹性悬架系统悬架在车架或车身下面的。
优点:
1.质量轻,减少了车身受到的冲击,并提高了车轮的地面附着力;
2.可用刚度小的较软弹簧,改善汽车的舒适性;
3.可以使发动机位置降低,汽车重心也得到降低,从而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4.左右车轮单独跳动,互不相干,能减小车身的倾斜和震动。
缺点:
1.独立悬架系统存在着结构复杂维修不便的缺点
2.成本高
3.因为结构复杂,会侵占一些车内乘坐空间。
现代轿车大都是采用独立式悬架系统,按其结构形式的不同,独立悬架系统又可分为横臂式、纵臂式、多连杆式、烛式以及麦弗逊式悬架系统等。
1,、单横臂式
横臂式悬架指车轮在汽车横向平面内摆动的独立悬挂系统,一般和断开式车桥配合使用。
按横臂数量又可分为单横臂式悬架和双横臂式悬架。
单横臂式具有结构简单,侧倾中心高,有较强的抗侧倾能力的优点,缺点是轮距变化大,轮胎磨损加剧。
2、双横臂式
按上下横臂是否等长又可分为等长双横臂式和不等长双横臂式。
等长双横臂式悬架在车轮上下跳动时,能保持主销倾角不变,但轮距变化大,造成轮胎磨损严重。
不等长双横臂的横向刚度大,只要适当选择、优化上下横臂的长度,并通过合理的布置、就可以使轮距及前轮定位参数变化均在可接受的限定范围内,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
双横臂的上下臂不能起到纵向导向作用,还需要另加拉杆导向。
这种结构较双叉臂更简单的双横臂悬挂性能介于麦弗逊悬挂和双叉臂悬挂之间,拥有不错的运动性能。
3、双叉臂式
用A字或者V字形结构替代双横臂式的单臂。
优点:横向刚度大有较好的方向稳定性、抗侧倾性能优异、抓地性能好、路感清晰;
缺点:制造成本高、悬架定位参数设定复杂。
缺点是响应速度较其他形式悬架要缓慢,横向安装空间大。
4、单纵臂式
纵臂式悬架是指车轮在汽车纵向平面内摆动的悬架,根据纵臂的数量,纵臂式悬架可分为单纵臂式和双纵臂式两种。
单纵臂式悬架当车轮跳动时,纵臂以套管的轴线为中心摆动,使扭杆弹簧产生扭转变形,以缓和不平路面产生的冲击,因为车轮上下运动时,主销后倾角会产生很大变化。
5、双纵臂式
双纵臂式悬架是有两个纵臂,而且其两个纵臂长度一般做成相等,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
这样可使车轮上下运动时,主销后倾角不变,因而这种型式的悬架可以用作转向悬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