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刮痧疗法
擦法要达到的目的是使热深透体内,而不是使皮肤发烫。
叩击法
手握刮痧板,以刮痧板厚边用力快 速而垂直地击打病人体表部位,给 病人一种较强烈的冲击感。 以刮痧板厚边为着力点,操作要有 节奏,一起一落击打时要干脆利索。
主要用于肩背和下肢。
刮痧的补泻手法
刮痧的补法和泻法:
补法 补法刮拭按压力小,速度慢,能激发人体正气, 使低下的机能恢复旺盛。临床多用于年老、体弱, 久病、重病或形体瘦弱之虚证患者。 泻法 泻法刮拭按压力大,速度快,能疏泄病邪、使 亢进的机能恢复正常。临床多用于年轻、体壮, 新病、急病或形体壮实的实证患者。
痧证的表现:
痧症最明显的特征有两个: 痧点明显; 痧症多胀:痧症多有头昏脑胀,胸部闷胀, 腹部痛胀,全身酸胀等。
可以看出,痧的本义包括两个方面:
邪气侵袭是其病因; 邪气郁遏,阳气不得宣通疏泄,而致气机不畅 是其基本病机。
中医对刮痧疗法的认识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清热解毒,安神定惊 软坚散结,消肿止痛 扶正驱邪,调节阴阳
刮痧的平补平泻法
刮拭按压力大,速度慢; 刮拭按压力小,速度快; 刮拭按压力及速度适中 ——最常用,适于保健、病情较轻微、 虚实不明显者。
补法泻法的具体运用
一般应以补刮开始,再逐渐向平刮、泻刮法过渡
虚证型患者:以补刮法为主,治疗过程中在补刮的 基础上,对主要经络穴位,可以短时间运用平刮法, 以增强治疗效果。
刮痧的工具 刮痧的介质 刮痧法的种类 刮痧法的操作方法与要点 常用刮痧手法 刮痧的补泻手法 人体不同部位刮痧的方法与顺序 刮痧法的不良反应——晕刮 刮痧法的注意事项
刮痧的工具
民间常用工具:铜钱、陶瓷、玉石、棉线等;
专用的刮痧板——水牛角板
天然无毒,取材容易,价格较低。 兼具药性:辛、咸、寒,有活血行气、清热解毒、 软坚散结的作用。
啄法
以腕部自然的上下屈伸的摆动带动刮痧板,以 刮痧板厚边棱角着力于施治部位进行啄击。 以刮痧板厚边棱角边侧为着力点与体表垂直, 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位,着力须均匀,用力轻而 适中,不可太大。 主要适用于背部、臀部深部穴位。
摩法
以刮痧板面或厚棱角附着在一定的皮肤上,以 腕关节为中心,做有节律地环旋运动。 以刮痧板面或厚棱角边侧为着力点着力点附着 于施治部位,肩臂放松,和缓协调,频率适中。 环转移动力量大于向下之压力。 面摩法较角摩法常用。
刮拭:右手持刮痧工具,灵活运用腕力、臂力, 忌用蛮力,刮具一般与皮肤之间角度以45°为宜。 用力要均匀,适中,由轻渐重,不可忽轻忽重, 力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刮拭的按压力要深透深 层组织。刮拭面要尽量拉长。刮痧时要顺一个方 向刮,不要来回刮,以皮下出现轻微紫红或紫黑 色痧点、斑块即可。
刮拭后的处理:刮拭完毕后,擦干皮肤,让病 人穿好衣服,适当饮用一些姜 位或部位,用力按压深层组 织的手法。
以刮痧板棱角边侧为着力点, 着力于体表一定的穴位。 是一种较强的手法,用力要 逐渐加重,使患者产生强烈 的得气感(酸、麻、胀、痛 的感觉)。点法在治疗中, 一般都针对肌肉较丰厚的穴 位或病灶点,以及关节缝隙、 骨头之间的狭小部位等。
一、刮痧的概念
刮痧疗法用边缘光滑的嫩竹板、瓷器片、小汤匙、 铜钱、硬币、纽扣或棉线等工具,蘸油或清水等介 质在体表部位进行反复刮动,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 方法。主要用于“痧症”及中暑、感冒、咽喉肿痛、 腹痛、呕吐、腹泻、头痛等病症。
刮痧疗法是我国2000余年来民间防病治病的一种独 特的纯物理自然疗法。随着刮痧法的应用和发展, 逐渐被中医理论所认识,而成为一种中医外治法。
拍法
以刮痧板面为工具拍击需施治穴位或部位。 施术者以单手紧握刮痧板一端,以刮痧板面为 着力点在腕关节自然屈伸的带动下,一落一起 有节奏地拍而打之。 一般以腕为中心活动带动刮痧板拍打为轻力, 以肘为中心活动带动刮痧板拍打为中力。 此法常用于肩背部、腰部及上下肢如肘窝和窝。
颤法
以刮痧板厚边棱角点按住施治穴位或部位,以腕部做 连续性快速(高频率)而细微摆动动作,使病人体内 产生舒适的颤抖感觉。 以刮痧板厚棱角边或面侧为着力点,着力于施治部位。 在操作过程中以腕的自然而有节奏的颤摆使施治部位 产生颤动、舒适、松驰的感觉。常用于头部、腹部及 四肢关节缝隙 。
刮痧法的注意事项
避免在患者过饥、过饱或情绪过于紧张的情况下施 术,避免晕刮; 刮拭过程中,注意询问和观察患者反应,适时调整 刮拭力度; 不可追求重手法或延长治疗时间,不必强求出痧; 施术后嘱患者饮少量温开水或姜汁、糖水并稍事休 息后才能离开; 刮痧后应等待3小时以上才能沐浴;
第三讲 刮痧疗法的应用
用手握着刮痧板,刮痧板边 贴紧掌心;刮痧板与刮拭方 向保持90°~45°,作直行 或横行的刮拭。
边揉法
用刮痧板厚边进行前后 左右、内旋或外旋揉动。 以薄边对掌心,厚边为 着力点,着力于患者皮 肤,将手腕及臂部放松, 使手握刮痧板,随腕部 灵活自如的旋动和移动。
角揉法
用刮痧板厚边棱角在人体体表穴位、病灶点附近进行回旋 摆动运动。 以厚边棱角边侧为着力点或厚棱角面侧为着力点,着力于 患者皮肤并附着其上施以旋转回环的连续动作。
角推法
用刮痧板厚边棱角在人体肤表的一定部位稍施压力, 做单方向直线推移运动。
以刮痧板厚边棱角面侧为着力点,施术者上肢肌肉放 松、沉肩、垂肘、悬腕,将力贯注于刮痧板厚边棱角 面侧,并有节奏地往返呈直线向前推进,注意用腕部 的摆动带动刮痧板厚边棱角的摆动,使之产生持续均 匀的推力与压力。
按法
徒手操作
揪痧法 扯痧法 挤痧法 拍痧法
刮痧法
直接刮法 间接刮法
挑痧法——三棱针挑刺法
放痧法——三棱针点刺法和泻血法 焠痧法——灯火灸法,用于寒证为多
徒手操作 揪痧法 扯痧法 挤痧法
拍痧法
刮痧法的操作方法与要点
基本步骤
选择合适的刮痧器具、介质,并对刮痧器具进行消 毒 做好解释工作,并选择合适的体位 涂抹刮痧介质或在施术部位覆盖薄纱布 刮拭:均匀用力,由轻及重,至局部出现轻微紫红 色或紫黑色痧点、斑块 刮痧结束后,擦干皮肤,嘱患者饮少量温开水或姜 汁、糖水,并注意观察刮痧后的反应,患者稍事休息 之后才能离开
擦法
以刮痧板面部紧贴于病人施治皮肤,作直线往返的摩擦运 动,使之产生热量并向身体深部透入。 用医者手掌吸附刮痧板的一面,另一面吸附患者皮肤,其 用力的形式是:向前推和向后拉,刮痧板面仅贴在皮肤上, 一般不用力下压。
擦法须直线往返,在一个部位上操作应一气呵成,不能停 顿,且用力平稳,速度一般为100次/分左右。
一、刮痧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二、提高刮痧疗法临床疗效的要素 三、选穴组方原则 四、刮痧疗法的应用举要 五、刮痧与养生保健 六、刮痧与美容
刮痧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刮痧疗法适应范围——广泛用于临床各科
传统用法:具有“痧”的特征的病症 扩展:对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部分疾病和症 状有较好的疗效 。
(二)刮痧疗法的禁忌症
对于危重病症或有出血性倾向的患者,一般不行 刮痧疗法; 骨折未愈合处,皮肤有破损、瘢痕处,禁止使用 刮痧的方法; 原因不明的肿块及恶性肿瘤部位,不宜刮痧; 饱食后或饥饿时,以及对刮痧有恐惧者忌用本疗 法; 对于孕妇,禁止在小腹、腰骶部及合谷、三阴交 穴刮痧。
提高刮痧疗法临床疗效的要素
(1)通过腧穴、经络和刮痧的刺激而实现 (2)作用具有双向良性调节的特点
作用特点:刮痧本身偏重于泻邪,以治疗实证为主, 但通过经络、脏腑的调节作用,也能促进低下的功 能恢复正常,而有补虚的效应。
西医对刮痧疗法的认识
良性物理刺激作用
调节血液循环——刮痧可导致自身溶血。 进而引起神经内分泌反应
体内生物学效应
促进血液循环、淋巴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 提高免疫能力 缓解机体疼痛 调节大脑功能 调节肌肉功能 双向调节效应
刮痧疗法的发展前景
刮痧可以进一步推广,扩大其适应范围和 实际应用; 源于民间,用于民间;
刮痧用于养生保健; 刮痧用于美容。
第二讲 刮痧法的操作
晕刮的预防
对初次接受刮痧治疗者,应作好说明解释工作。 选择舒适的体位以便配合治疗。 空腹、过度疲劳、熬夜后不宜用治疗刮痧法。 根据患者体质选用适当的刮拭手法。 治疗刮痧部位宜少而精,掌握好刮痧时间,不超 过25分钟。 在治疗刮倾过程中,要善于察颜观色,经常询问 病人的感觉,及时发现晕刮的先兆。
痧的含义
痧的本义指的是一种病理表现。
广义的痧,指的是痧疹征象,它不仅是一个独 立的病,而且也是临床许多疾病的共同表现。 狭义的痧,是指疹的形态外貌,亦即皮肤出现 红点如粟,以指循皮肤,稍有阻碍的疹点,它 是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在体表皮肤的一 种表现。
痧证的病因病机
痧证是四时不正之气,侵袭人体肌肤、经络, 阳气不得宣通、透泄而发痧证。 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痧证的可能。如夏日暑气炎 蒸,燥气炙灼,间或淫雨绵绵,或烈日蒸晒, 所酿不正之疫气,秽浊之气,流于天地间,当 人体正气虚弱时,就容易感受不正之邪,出现 头昏、脑涨、心胸烦闷、全身酸胀、四肢无力 等症状。
实证型患者:补法过渡到泻法,以泻法为主,治疗 后,可以以补刮法结束。
刮痧法的不良反应——晕刮
晕刮的表现
即在治疗刮痧过程中出现的晕厥现象。
晕刮的处理
应立即停止原来的治疗刮痧。 抚慰患者勿紧张,帮助其平卧,注意保暖,饮温开水 或糖水。 参照晕针处理。
晕刮的原因
患者对治疗刮痧缺乏了解,精神过度紧张或对 疼痛特别敏感者。 空腹、熬夜及过度疲劳者。 刮拭手法不当,如体质虚弱、出汗、吐泻过多 或失血过多等虚证,采用了泻刮手法。 刮拭部位过多,时间过长,超过25分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