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闽南民居建筑风格

闽南民居建筑风格

色骑 楼
彩 对洋 比楼
堡 土 楼
主色调为 石
砖红色

(墙体、 民
屋顶)

红色、土
黄色、灰 客
色等



洋灰色、 白色等浅 色系
土黄色墙 手
体、黑色 巾
瓦片

黑色、黄 色、白色、 灰色等
土黄色墙 体、黑色 瓦片
木色、黑 色
总结:四合院式布局、红色外表的古式大厝为闽南民居最普遍、最具代表、
最有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
A、要观山势。在风水理论中,山就是“龙”的形态变化,山脉即是“龙脉”。起伏、蜿蜒、运 动的“龙”被认为可以“藏风聚气”。 B、要观察水流;水流必须缓慢、平隐、弯曲、环绕,这样的水即是理想的水。 所以选择宅基的原则:1)宅基力求坐北朝南,即“负阴抱阳”
2)背靠大山或丘陵,面对朝山,左右侧有小丘陵 3)靠近河流或大塘,但忌讳背水
闽南民居布局
闽南民居主要布局形式 归纳闽南民居建筑常见的类型,大致有六种建筑基本单元
分别为:一明二暗、三合天井、四合中庭、方圆土楼、土堡圆楼和竹筒屋。
类型 骑楼
古式 大厝
“一明两暗”型
“四合中庭”型
单列型排屋式
九宫格 式的 “中庭 型”
并列型排屋式
四合院 式的 “中庭 型”
主要特征
最基本的类型,只有正堂、左右房,当人口 增加时,可向左右延至九间或十一間,也称 一条龙式。分为单列型排屋、并列型排屋。
“三间张”民居
“五间张”民居
古式大厝布局蕴义
布局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其布局以中轴线组织房屋布局,两 边对称,以厅为中心,依次环绕大房、二房、前落、后落。主厅用来供奉建家立业的 祖先以及神灵,表示最崇高的地位,以及后辈对他们的尊敬。其他房间按辈分来安 排居住,充分体现尊老爱幼的精神,展现了家庭的和谐气氛。
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 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
土楼构造
客家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 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 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 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 祖先牌位的地方。
前方后圆,当地俗称“太师椅”、“簸箕”形 屋
单间建筑。其开间小,进深大宽不过4~5 米。短者7米左右,长者达20多米。呈长方 形,排列在狭小街道两旁。
闽南民居布局总结
在建筑平面布局上,既有传统中原建筑文化特征的三合院、四合院布局的形式、又有护 厝、排屋、土楼、土堡、竹筒屋等有地方特色的布局形式,总体呈现建筑内向、封闭。
其中客家土楼为闽南民居最为独特的
布局形式,具有强烈的向心、内聚等布局特 点
闽南民居之土楼
土楼分类1
按内部结构分
1)内通廊式土楼:土楼内住户拥有从底层到顶层的单元,各从二层以上,各房间门前有环形走马 廊,每层有四五部公用楼梯。内通廊式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客家人聚居的永定县,又称为客家 土楼,以永定县湖坑镇振成楼为代表。 2)单元式土楼:单元式土楼各层没有连贯各户的走马廊;土楼分割为一套套垂直单元,各单元有 独立的门户,有独立的庭院,有独立上下楼梯。单元式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西南福佬民系聚居 的地区,又称为闽南土楼,以永定县的振福楼楼为其代表。
圆楼
方楼
五凤楼
土楼布局特征
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客家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征: 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厅堂、 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 极为严格。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
2、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 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
对内开敞对外封闭
闽南民居分类
闽南建筑的分类
一)古式大厝( cuò,福建沿海及台湾人称家或屋子为厝) 二)骑楼 三)手巾寮( liáo ,表示“长排房”) 四)洋楼 五)土楼 六)堡土楼 七)石筑民居
古式大厝
古式大厝是泉州最为典型的民居住宅类型 1)布局:有三开间、五开间、带护厝、突山庭堂、两边对称,横向扩展布局,纵深有二 落、三落、五落不等,以庭为组织院落单元,庭、廊、过水贯穿全宅。 2)材质:瓦、石、红砖 3)特点:穿斗木构架作承重结构,多采用硬山屋顶,弯曲起翘屋脊,脊角“燕尾式”华 丽动人。
5、独特的艺术性。客家土楼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在这方面,3种典
型均有其特点。 五凤楼一般选址于山脚向阳处,其立面中轴线上,下堂、中堂、上
堂高度递增,作为主体的上堂居于支配地位。轴线两翼横屋与之呼应地渐次升高, 其重叠的三角形山面对峙左右,形成极工整的秩序构图。
闽南民居色彩
古 式 大 厝
风水观中的居住空间理想模式
风水观中的宗祠空间理想模式
建筑平面与空间布局
全宅共设了大小八个天井轴线正中的两个天井前大后小——“昌”字, 左右两侧护屋围成的天井,用廊隔开,成为两节——“日”字, 护屋上下两端——人手的上下两节。 全宅只有一大二小三个门之外,形成对内外封闭的平面格局。
风水、住宅、人三者关系
五凤楼
五凤楼
内通廊式圆楼
土楼独特性能
1、充分的经济性。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取当地的黄土和杉土,若拆除可当
农作物肥料;屋架通风较畅,木构件受白蚁侵袭或潮湿腐朽的情形并不严重。
2、良好的坚固性。其中圆土楼的坚固性最好,能均匀地传递各类荷载,同时底墙
部最厚,往上渐薄并略微内倾,形成极佳的预应力向心状态。用大块的卵石筑基, 其高度设计在最大洪水线以上。土墙在石基上夯筑,墙顶则设出挑达3米左右的大屋 檐,以确保雨水甩出墙外。
洋楼
又称“番仔楼”,造型新颖,平面布局灵活多变。当地的传统形式与外来的风格相结 合,门窗、外廓及装饰洋味尤为突出。 建筑材料:有水泥(洋灰)、钢筋、水泥花砖、花玻璃等。 如石狮市郊的拱星别墅,南安林路厝,鲤城青龙巷李宅,它们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 代表着中西文化初期接触的杰出成就。
土楼
土楼坐南朝北,土木结构形式,圆 形分水县山屋顶。墙基根(墙脚)厚 1.2米,以山石叠砌门楣,上部以土 夯筑。东、西、北三面壁拱券门,为 出入口处,门楣上嵌辉绿岩石匾。 每个门都有两重门板装置,外门板 上装有封钉铁皮,以防外犯火改。 外墙与门设有枪眼等防御性设施, 内部为穿斗式木构架的三层楼房 屋,周环走廊设有木扶栏。土楼中 庭筑有棱形的四合院式平屋,分别 设七个阶梯上通楼房。庭中凿一口 大井作生活用水,周以石板构成圆 形八卦图,计房百余间,建筑独具 一格。
石筑民居
完全以花岗岩石为建筑材料的民居 构成了泉州沿海民居住宅的独特风 貌。由于当地盛产花岗岩,所以它理 所当然地被作为一种价廉物美的建 筑材料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 惠安、晋江、南安等地大都因地制宜 ,把那些班驳突兀,峥嵘嶙峋的石头 变成了一组组泉州市石建筑的奇观 。无论是墙基、墙身、柱础、柱子、楼 板,还是门窗、石栏杆、石级梯,甚 至整条街坊,处处精雕细琢,处处流 露出泉州人民对石头的特有感情。
以中庭为中心,上下左右四厅相向,形成一 个十字轴空间结构,这是中原建筑古老型制 的遗存。这种型制的平面格局是以正方形为 基础的九宫格式,中央为庭院,四正为厅堂, 四维为正房
“三合天井”型
堂厢式
堂虎式
土楼
“方圆土楼”型
堡土楼 手巾寮
“土堡围屋”型 “竹筒屋”型
方楼
圆楼
椭圆楼
1、中轴线鲜明 2、以厅堂为核心 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
红砖
灰白石条 基座
红砖 拼花
这种红砖 以闽南稻 田中的泥 土作为砖 坯,入窑 后以松枝 烧制而成 ,色泽艳 丽,质地 极佳,表 面有两三 道紫黑色 纹理,故 称为“烟 炙砖”
红 色 砖 墙 浮 雕
雕琢内容 丰富多彩 ,有禽兽 、花鸟、 鱼虫、山 水人物, 图案古博
闽南红砖民居中的白石、青石、 原木色及饰作的辅助色,与砖红 主色调相辅相成。
墙体——红砖文化
闽南人创造过两个辉煌的海洋时代,第一次是宋元时期,泉州是整个东方世 界最大的海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第二次是明末清初,这个时代的序 幕是漳州月港拉开的。 后期商人接触较多的荷兰人与英国人,可以说红砖建 筑是明末舶来品 明末江苏人王世懋(1536-1588)的《闽部疏》,其中云:“泉、漳间烧山 土为瓦,皆黄色。郡人以海风能飞瓦,奏请用筒瓦。民居皆俨似黄屋,鸱吻 异状。官廨、缙绅之居尤不可辨。”
民居色彩对比
•闽南民居之古式大厝
1)古式大厝的红墙 墙体—红色文化.红砖拼接花纹.砖墙浮 雕. 镜面壁.“出砖人墙”的建筑工艺.窗.虎脚 .塌寿 2)古式大厝的屋顶 红瓦.燕尾脊.山墙构件\样纹装饰 3)古式大厝的浮雕装饰 4)古式大厝的代表 5)现有运用闽南民居元素物理性。客家土楼的墙体厚达1.5米左右,从而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
冷天可以隔绝洌风侵袭,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十分奇妙的是,厚实土 墙具有其他任何墙体无法相匹的含蓄作用。
4、突出的防御性。客家土楼的厚墙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中国传统住宅内向性
的极端表现。以常见的4层土楼为例,底层和二层均不辟外窗,三层开一条窄缝,四 层大窗,有时四层加设挑台。土墙的薄弱点是入口,加强措施是在硬木厚门上包贴 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这些全部出于防御要求。
闽南民居建筑风格研究
•闽南民居与风水理论
1)宅基的选址 2)建筑平面与空间布局
•闽南民居分类
1)古式大厝 2)骑楼
目 3)手巾寮 4)洋楼
录 5)土楼 6)堡土楼 7)石筑民居
•闽南民居布局
1)布局形式 2)布局总结
•闽南民居之土楼
a)土楼分类 b)土楼布局特征 c)土楼构造 d)土楼独特性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