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荷兰新城建设的背景与理念荷兰的新城建设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中心城市人口的增加和荷兰人对独户住宅的偏爱所导致的大量住房需求催生了荷兰的第一代新城(见表1)。
结合荷兰自身的规划传统与欧洲尤其英国新城建设的经验,荷兰的规划师们希望新城的建设能够减轻中心城区的负担, 形成由许多中小规模城镇组成的“集中式分散(Concentrated deconcentration)”的城市布局模式,以解决大都市区的拥挤问题(AndresaFaludi, Arnold van der valk,1994)。
基于此,规划每座新城的人口大约在5万至8万,并主要分布于兰斯塔德外边缘地带,以保护“绿心”(见图1),新城具有相对独立性, 并通过铁路和新的高速公路与中心城市连接(杜宁睿,2000)。
上述规划理念最终塑造了荷兰第一代新城的总体发展特征:(1)单向的大城市的卫星城;(2)非常靠近既有的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保持在5-25公里;(3)具有良好的交通联系(火车、有轨电车、地铁),但只与“母城”联系;(4)依然持续成长[1]。
1988年由荷兰住房、空间规划与环境部(Ministry of VROM)发布的《第四次空间规划报告—特别补充》(Vinex,Vierde Nota RuimtelijkeOrdening Extra)推动了新一轮的新城建设。
这一规划报告是荷兰国家空间规划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文件,荷兰的空间政策从这个规划开始发生转折,空间规划的目标变为:一方面要加速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要考虑消除经济增长带来的负作用,即要努力保持经济增长与空间和环境质量的平衡(AndresaFaludi, Arnold van der valk,1994)。
Vinex在荷兰历史上第一次为“绿心”划定了一个明确的边界,界定了需要保护的区域。
同时为了保护绿心提出“在城市环上发展(develop on the ring)”的思路,进而直接导致了在大都市外围地区建设大量新的住房的发展政策——Vinex Locations计划(也被称为Vinex郊区计划)的提出。
为了应对人口高速增长带来的预期住房短缺并降低不公平的房价,Vinex Locations计划在质量、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等方面重塑了荷兰的新城发展理念:(1)提高密度、紧凑发展,保护开敞空间;(2)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并为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提供更多便利,以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3)尽量靠近既有大中城市,提高既有城市购物中心的可达性,提供易达的城市基础设施,最小化居住、就业和购物的交通出行距离;(4)调节社会住房比例,建立符合社会各个阶层的可行的社会结构。
这些理念基础性的为荷兰的城市扩张和新城建设确立了绿色可持续的原则,进而通过荷兰规划师的创造性实践,孕育了大量具有典范意义的绿色新城,豪滕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新城之一(Timothy Beatley,2000)。
2豪滕的发展历史与规划理念2.1.豪滕的发展历史位于乌特勒支市东南约9公里的状若蝴蝶的豪滕(Houten)(见图2)既是荷兰的第一代新城(见图1),同时也是Vinex Locations计划的重要选址之一,它的发展是典型的荷兰两代新城发展政策的体现。
在开始新城建设之前,豪滕是一个典型的乡村聚落中心,坐落于过去乡村中心位置的天主教和新教的教堂迄今依然保存,而村庄的其他肌理则完全融入了新城的空间营造之中。
现代豪滕的发展始于1966年,旨在形成一个满足乌特勒支城市增长需求的增长中心(growth center),最初规划新城人口为1万人,空间范围仅为豪滕新城的北半部,空间形态与路网设计来自于荷兰建筑师Rob Derks于1968年提出的创造性设计,一个基于TOD 的自行车优先并限制小汽车的空间规划。
Derk的计划获得了由市民、农民和非政治家组成的城市委员会的广泛认可,随后在四位专注于建筑、城市规划以及交通工程的顾问(包括Rob Derks)的指导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开始合作实施这一计划,环绕新城的环路以及其他重要的基础设施成为政府公共投资建设的重点(Nicole Foletta, Simon Field,2011)。
1994年,豪滕再一次被中央政府确定为新的Vinex Location计划下的新的增长区域,于是向南围绕着第二火车站形成的紧邻北部的南豪滕逐渐发展起来。
虽然是空间的进一步扩张,但南豪滕并非原有空间的简单蔓延,在复制北部新城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南豪滕在Vinex倡导的新的设计理念下依然形成了自身的规划设计特色。
据政府统计,到2010年豪滕新城已有4.8万居民,建成区面积为约5.0平方公里,包括1.15万套住宅。
目前南豪滕的建设还没有结束,围绕第二火车站的中心区仍在发展建设中,人口也还在进一步集聚。
2.2.豪滕的绿色规划理念荷兰两代新城的规划理念奠定了豪滕新城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然而更具创意也更极致的规划设计手法使得豪滕成为广受推崇的典范。
梳理豪滕的规划与建设,最鲜明的就是围绕绿色交通模式而进行的一系列紧密相关的规划设计:(1)经典的基于轨道交通的TOD规划模式。
无论是第一代的北豪滕还是第二代的南豪滕,火车站均位于城市的中心,邻近火车站形成开放的城市广场,城市商业以及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则围绕广场集聚。
居住邻里以组团的形式分散于城镇中心外围,最远的居住区距离城镇中心的距离不超过1.6公里。
(2)纯粹的自行车与步行优先的交通体系。
豪滕最具创造性的设计就在于其在城市的尺度上实现了人与车、机动交通与非机动交通的分流。
环绕新城的外围环路既是汽车进出居住邻里的唯一通道,也是城市增长的边界(见图3),也正是这一设计大大的提高了新城的交通安全程度。
从火车呈放射状分布的自行车路网贯穿新城内部空间,并享有最为便捷的路径和优先的路权,有机的将各个居住邻里与城镇中心以及城市中的所有主要目的地,包括学校、运动设施和图书馆串联起来。
良好的交通可达性,高质量的自行车基础设施,自行车友好和优先的公共政策与规划应用使得豪滕的自行车交通充分发展。
(3)连续贯通的结构性绿化体系与绿道设计。
豪滕新城通过连续的指状绿带和中心绿地构成了与外围乡郊空间有机联系的开放的生态系统。
同时将自行车交通与结构性的绿化体系紧密结合,形成了新城空间最为重要的功能组织轴线,不仅构成最主要景观结构,同时构成主要的交通结构。
这一宜人的行车环境和空间格局进一步促使豪滕成为荷兰自行车与公共交通使用率最高的城镇。
3豪滕的空间规划与设计虽然遵循着相同的绿色规划理念,但豪滕新城南北两部分在空间规划和设计方面依然呈现出许多差异。
这种差异既是时代和国家发展政策变化的结果,也是规划设计理念发展更新的产物,并最终造就了新城整体丰富多样的空间结构和景观风貌。
3.1北豪滕的空间规划与设计北豪滕的空间结构是典型的“十字+环路”结构。
碟形的外围环路确定了新城的总体形态与空间增长边界,纵向的轨道交通形成新城与乌特勒支主城最主要的通勤联系,并将新城划分为东西两片,而从火车站向东西两侧横向延伸的结构性绿带和主干自行车专用道构成了新城内部最主要的交通结构和景观结构(见图2、图3)。
结构性绿带将城镇中心广场与多个居住区中心绿地串联起来,结合水体和运河,构成了连续、丰富的生态景观主轴。
结构性绿带两端设计为大型的湖泊,并于外围乡郊生态空间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构成开放的新城内部生态系统。
主干自行车专用道结合绿带设计,在居住区中心绿地结合指状绿带和水体形成放射状(星形)路网,将各个居住邻里便捷的联系起来(见图3)。
新城外围环路的半径大约1km,从环路上有道路指向每一个居住区,但是各居住邻里之间基本上没有直接的小汽车通行连接。
为了到达另一个居住邻里,司机必须先离开他们的目的地,驶入环路。
因此在许多情况下,步行或者自行车更具有吸引力并且更快速。
由于北豪滕是在历史村落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的,所以形成了新老两个城镇中心。
新中心是典型的TOD发展模式,火车站提供便捷的自行车换乘和维修空间(见图4)。
围绕火车站所形成的人工运河包围的广场和服务中心是新城最热闹和主要的公共服务集聚空间,除了购物中心、零售商店和咖啡店外,新城最重要的非日常使用的设施和一些政府办公地点也集聚于此,使得它成为一个繁忙且充满活力的中心。
同时大部分的学校和重要的建筑也都分布于通往城镇中心的自行车道边,从而大大提高了居民出行的效率。
老的村落中心位于北豪滕的西南部(见图3),由一个布满商店、餐馆的广场和一组历史建筑组成。
新城的整体规划设计很好的保留与利用了由教堂、广场所构成的传统空间以及过去的乡村道路,从而使得历史与文化的信息被完整的保存下来。
新城中心的布局与自行车导向大大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据调查豪滕市民所有的食物购物和一半的非食物购物基本都是在本市购买,商店空间每平米人员流动也高于荷兰平均水平。
整个新城的居住区位于城镇中心区外围,呈细胞状围绕中心绿地布局,既能使小汽车方便快速地上环路,也能够通过自行车与步行便捷地到达城镇中心区。
许多小型的游乐场所和公园分布于绿地当中,为儿童和老人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游乐与享受自然的空间。
3.2南豪滕的空间规划与设计南豪滕空间规划与设计在基本延续北豪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调整和创新。
空间结构方面与北豪滕最大的调整和创新就在于其“五边形”的结构性绿带与主干自行车专用道体系(见图3、图5),从而使得南豪滕形成“三环+放射”的总体结构。
最中心一环是围绕第二火车站形成的高密度中心区,第二环就是五边形的结构性绿带和主干自行车专用道,最外一环为与北豪滕无缝对接的南环路。
同时从中心环向外形成放射状的自行车道,从而与环形自行车道构成相对均衡的自行车路网。
五边形结构性绿地的设计主要基于区域均衡的考虑。
相比于北豪滕的一条横向绿带,南豪滕的设计师认为五边形的绿带结构能够为居住区提供更为均好的居住环境。
五边形绿带同时串联起多个居住区中心绿地,尤其是东侧规模更大的湖面。
在用地布局方面,由于Vinex的紧凑开发要求,使得南豪滕的开发密度要高于北豪滕。
首先城镇中心的开发强度大大提高,中心区由一个以罗马为主题的方形区域构成,多栋五层以上的商住混合楼围合形成中心广场,底层主要为咖啡馆和商场,二层以上则以社会住房为主(见图5、图6)。
同时为了弥补新城就业岗位不足的缺陷,在南豪滕的西北侧紧邻环路的区域布局了一个商务办公园区,希望通过一些大型企业的进入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南豪滕的规划设计同样注重对于区域内历史遗存的保护和利用,例如城堡的废墟设计为中心绿地,过去的乡村道路尽量予以保留和利用,无法拆除的农舍并不影响其使用,并通过设计尽量使之与整体环境协调,这些设计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