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主观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主观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主观题)及答案解析1. 【综合题】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

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

”一旦……他们必将重开争夺之战,那个时候也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之时。

——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材料二鉴于美国所处的非常有利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美国的势力在1945年后便向外迅猛发展……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世界性的思想体系,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一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三第一,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即美欧日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性主题不会根本逆转……各国战略将主要着眼于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王逸舟《关于多极化的若干思考》材料四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小题1. 材料一中,“争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写出一个“上一轮争夺”期间成立的“帝国主义联盟”的名称。

答案: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联盟。

2小题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暂时休战”的理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的标志是什么?答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出现了一战后的暂时的相对稳定时期;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3小题3. 材料二中,“利益的严重冲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答案:冷战;两极格局。

4小题4. 材料三中,“国际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局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的因素有哪些?答案:一超多强。

大国经济实力对比、大国之间关系。

5小题5. 材料四中,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怎样的中国方案?答案: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解析(1)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可知,材料一中“上一轮争夺”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下一轮争夺”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巴黎和会,成立了国际联盟。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出现了一战后的暂时的相对稳定时期。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3)由“美国的势力在1945年后便向外迅猛发展……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可知,材料二中,“利益的严重冲突”指的是美苏之间的冷战。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4)由“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即美欧日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可知,材料三中,“国际关系”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

“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的因素有大国经济实力对比、大国之间关系。

(5)由“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可知,材料四中,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是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2. 【综合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南方各州向英国提供大量的棉花,从英国输入绝大部分的消费品,几乎所有的食物也都在当地的农场里生产。

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认为并不需要联邦的其他地区。

1861年,南方的一些州联合起来,宣布组成一个独立国家,号称“南部联盟”。

南方独立后,北方一家报纸发表社论:如果任何地区都有独立权利的话,那一个国家就会不停地面临内部要求独立的纷争。

如此一来,任何一个政府都不可能维持稳定,不可能推动社会发展。

因此,联邦体制必须维护,对分裂叛乱活动必须武力镇压。

——选自《新全球史》材料二明治政府成立伊始,就把教育视为推动近代化的关键所在,提出“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目标。

明治政府仿照欧美国家的教育制度,建立基础教育体制,增加自然科学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国家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短短数年内兴办了26000所小学校。

——选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科学家们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众多发明使化学工业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部门。

——选自《西方近代文明》材料四 1932年是美国大萧条时期最残酷的一年,作为重工业关键链条的钢铁工业,开工率只有19.1%,全国劳动力有1/3失业,整个社会陷入极为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中。

危机时刻,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总统,他一改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利用国家干预手段,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为美国经济复苏、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罗斯福在施政初期也遇到许多阻碍,最大障碍之一是在最高法院思想保守的首席大法官休斯主持下,最高法院把他的新法取消了11种之多。

之后,罗斯福向国会提出加强司法工作的法案,经过斗争,最高法院恢复了被取消的部分新法。

——选自《话说世界历史》1小题1. 根据材料一回答,北方对南方独立持什么态度?答案:反对。

2小题2. 根据材料二写出明治政府关注的是哪一阶段教育?答案:基础教育。

3小题3. 根据材料三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哪一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答案:化学工业。

4小题4. 根据材料四回答,“新的发展道路”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四体现出美国的政治原则是什么?答案:罗斯福新政;三权分立、加强民主建设等方面回答,语言规范即可。

5小题5.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写出两点即可)答案:可从维护国家统一、重视教育发展、注重科技创新等方面回答。

结合所给材料,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南方独立后,北方一家报纸发表社论:如果任何地区都有独立权利的话,那一个国家就会不停地面临内部要求独立的纷争。

如此一来,任何一个政府都不可能维持稳定,不可能推动社会发展。

因此,联邦体制必须维护,对分裂叛乱活动必须武力镇压。

”可以看出北方对南方独立持反对态度。

(2)根据材料二的“明治政府仿照欧美国家的教育制度,建立基础教育体制,增加自然科学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国家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短短数年内兴办了26000所小学校”可以看出明治政府关注基础教育。

材料的“小学校和基础教育体制”都属于基础教育。

(3)根据材料三的“科学家们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众多发明使化学工业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部门。

”可以看出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的重大成就。

(4)根据材料四的“罗斯福当选总统,他一改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利用国家干预手段,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为美国经济复苏、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用国家干预手段”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故“新的发展道路”指的是罗斯福新政;根据材料四的“罗斯福在施政初期也遇到许多阻碍,最大障碍之一是在最高法院思想保守的首席大法官休斯主持下,最高法院把他的新法取消了11种之多。

之后,罗斯福向国会提出加强司法工作的法案,经过斗争,最高法院恢复了被取消的部分新法。

”可以看出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5)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3. 【综合题】历史证明,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编者按: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苏俄实行新政策,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的方法所征收的少)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

国家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

罗斯福政府花费巨资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

这些工程使美国政府获一举多得之利。

——摘编自百度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

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欧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增长。

1999年元旦,欧洲通用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小题1. 材料一体现了苏俄哪一新政策的内容?这一政策主要“新”在哪里?答案:新经济政策。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小题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

说明美国政府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案:对工业的调整。

加强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农业生产;便利了水上交通;吸纳了大量失业者就业;刺激了生产和消费;提高了该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等。

3小题3. 材料三中美国的“援助”指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答案:马歇尔计划。

欧盟的成立。

4小题4. 从苏俄实行新政策和罗斯福实行新政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答案: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的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解析(1)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联系起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