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小说之一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教师版)学习目的:1、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考点及考查题型2、掌握小说人物形象概括与分析的考查方式3、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的方法技巧学习重、难点: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的方法技巧【小说人物形象的常考题型】题型一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题型二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题型三人物形象的作用一、小说文体知识人物形象塑造的常见方法1、肖像描写及作用:肖像描写(容貌、神情、衣饰、姿态、音调)表现出时代的特点,表现出人物的特征,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内心情感。
肖像——果戈里也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
"请看鲁迅小说《祝福》‚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支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祥林嫂:被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的悲惨的劳动妇女。
2、语言描写及作用语言描写(对话和独白,选用最富有个性特征的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点、特定的环境。
)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心理和性格特点。
个性化的语言:(1)一定要结合语境分析。
(2)要兼顾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一致性。
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难道这还用解释吗,密哈益·沙维奇?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嘛?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
‛——别里科夫:顽固守旧、反动迂腐3、心理描写及作用心理描写(用内心独白刻画;用景物描写刻画;用传神的动作刻画;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从旁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分析;用对话刻画)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比如:(1)‚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2)‚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忿忿的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阿Q:自欺欺人,精神麻木。
4、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比如:(1)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中“月下刺馇”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就把一个聪明机智、动作敏捷、反应灵敏的农村少年形象刻画了出来。
(2)《孔乙己》‚他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有力地表现了孔乙己的经济困窘状况,反映了他迂腐的性格特点。
5、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如‚他便排出九文大钱。
‛——《孔乙己》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6、侧面描写(塑造次要人物):小说中有一个人物自始至终出现在故事中,是故事的见证者。
作用:①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对比反衬以突出主要人物。
比如:《陌上桑》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侧面写出秦罗敷的美丽7、场面描写: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
场景在小说中起的作用: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物质空间是人精神世界的反映和遗存(大意);比如葛朗台家的布置和陈设(物品本身的奢华和如今的破败凌乱等细节)反映“习惯”,从而刻画出葛朗台吝啬如命的性格特征。
二、近年高考小说阅读中人物形象考点: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古渡头》(叶紫)11.(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马兰花》(李德霞)11.(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诮简要分析。
(6分)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塾师老汪》(刘震云)11.(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11.(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
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三、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常见提问方式: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分析。
3、文中××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四、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五个步骤:1、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发展过程。
2、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3、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4、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
5、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都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五、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两原则:1、作者感情倾向要注意通过对作品语言的把握和体味,理解作者在塑造人物时的感情倾向。
如果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正面的,一般用褒义词来概括其特点;如果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反面的,一般用贬义词来概括其特点;如果作品中人物形象丰满,既有优点又有缺点,那就从两方面作客观评价。
2、立足文章主题:要扣住故事的情节和文章中对人物具体生动的语言描写,客观地进行分析,既不要架空,也不要以偏概全,要具体、全面。
六、解题思路:(1)从文本中画出与这个人物言行相关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2)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3)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七、三种答题模式(1)概括人物特征:如《扳着指头数到十》个性特征A +②个性特征B +③个性特征C+……(2)分析形象:如《塾师老汪》XX是一个具有A、B、C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 + ①分析个性特征A+②分析个性特征B+③分析个性特征C……(先从总体上对人物形象进行定性概括,再分析这些个性特征在文中的如何体现的)(3)分析特征:①个性特征A +分析②个性特征B +分析③个性特征C+分析……(要注意这个“特征”可能涵盖的内容,如肖像特征、性格特征、气质特征、品质特征、精神特征、思想特征等)【分析可能出现的误区】1、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2、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3、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八、答题示例——点对点练习:(一)概括特征类(要注意这个“特征”可能涵盖的内容,如肖像特征、性格特征、气质特征、品质特征、精神特征、思想特征等)答题模式:①个性特征A +②个性特征B +③个性特征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扳着指头数到十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是要回单位上班。
其实也没啥好收拾的。
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更守夜给爹做的新布鞋。
爹爱吸烟,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
娘还将自家熬的红薯糖用刀背敲了一块,用纸包了,塞进包里。
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
爹说那地方狐狸白天都敢偷鸡呢!我和娘把爹送到道场边。
爹像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钱,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了病,抽空去看一下。
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
我问:‚爹,你几时回来?‛爹笑笑说:‚个把月吧。
‛爹一走,我便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
娘说:‚个把月啊,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
‛那时,我还没念书,扳着指头刚好能数到十。
第二天,我随娘一块去看瓦匠。
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了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
回来时,我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
娘还是看见了,娘说,快给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
我说:‚我也是有用处的。
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三个十了,爹不就回来了!‛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
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小狗——丑丑的小狗,我把它放在了屋檐下的鸡圈顶上。
开始时,我每天捏一只。
过了几天,我便有些急了。
我知道爹每次回家,总会带些好吃的给我。
娘也会做好吃的给爹吃。
于是,趁娘不注意时,隔个一天两天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
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娘:‚爹怎么还不回来呢?我的小狗都够三个十了。
‛娘说:‚哪能呢?我们家的鸡一天一个蛋,才一个十零九个呢!‛日子过得很慢。
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
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
我便从鸡圈顶上搬来那些小狗,十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
我说:‚爹,你这次走的时间真长,我捏的小狗都五个十零三只呢!‛‚你肯定多捏了,‛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
看看,正好三个十零四个半边,三十四天!‛娘在灶间听了我和爹的对话,也插话说:‚石柱,你是不是动了娘收的鸡蛋?我就觉着不对劲,数来数去怎么就差一个呢?‛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
那个鸡蛋是我偷偷拿的,我把它打碎,装进一节竹筒烧着吃了。
问题※2、小说中的三个人物都有浓浓的亲情,但各有个性,试分别说明三个人的不同的性格特征。
狗娃:娘:爹:(二)概括分析形象类:答题模式:一个总括句(人物)+分述性格特点XX是一个具有A、B、C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①分析个性特征A+②分析个性特征B+③分析个性特征C……(先从总体上对人物形象进行定性概括,再分析这些个性特征在文中的如何体现的)【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塾师老汪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问:‚有,咋说不出来呢?‛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
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
老范自家设私整,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