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

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

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
一、项目名称
城市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利用与更新改造研究
二、候选单位
1、北京大学;
2、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
3、西安交通大学
三、候选人
1、冯长春;
2、谢俊奇;
3、曹广忠;
4、黄刚;
5、韩雪;
6、潘卫锋;
7、杜金锋;
8、常青;
9、苏黎馨;10、唐琳;11、王乾;12、王思竹;13、沈悦;14、聂艺菲;15、李佳鸣
四、项目简介
探索城市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利用方式,既是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土地供给紧张的有效途径。

该项研究按照调查-评价-优化-更新的思路框架,深入研究北京市在存量用地空间优化和更新改造方面的模式与路径,特别对北京通州区存量用地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度,东城区存量用地利用潜力和再开发模式及北京市存量建设用地再利用的增值收益和利益分配机制等进行系统探索,并形成如下创新成果:
1. 针对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更新范围广、周期长、涉及利益主体复杂的特点,构建了“调查-评价-优化-更新”的逻辑体系,全局性考察存量建设用地,整体评价,统筹管理,提出一套城市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利用和更新改造的技术方法和策略,形成了承接城市总体规划,聚焦存量用地的开创性规划技术路线。

2. 从社会、经济、环境三维度,提出了一套可反映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序参量指标体系,创建了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模型和存量建设用地协调度评价模型,为政府部门制定土地利用计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3. 针对城市存量建设用地体量大,改造周期长的特点,创新性地研制了存量用地更新改造时序评定技术,并制定分类改造策略,形成空间分类优化管控体系,为城市存量建设
用地更新工作的统筹安排和逐步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 基于城市存量用地属性复杂,相关利益主体多元,更新改造诉求多样的情况,针对不同土地类型、拆迁需求,提出了多目标多路径的存量用地更新改造模式和组织管理体制。

5. 为了解决更新改造过程中土地权属划分不清、增值收益分配议价空间大等问题,明确了土地再利用环节中土地价值变动的归属权,揭示了存量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有力提高了土地再利用的各主体积极性,推动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6. 为了配合经济发展新趋势,支持符合城市发展目标的新型产业落地,研究从区位、面积和获取方式等角度确定了北京市不同行业、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用地需求,提出了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一类文化创意产业用地这一特殊用地分类,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指标和分类用地标准。

项目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包括4篇SSCI文章,该项目创建的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模型、存量建设用地协调度评价模型、存量用地更新改造时序评定技术、多目标更新改造模式、存量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和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一类文化产业用地技术标准,为落实北京副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北京市规划实施和土地资源管理中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五、经济效益
5.1直接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汇总(金额单位:万元)
候选单位经济效益(金额单位:万元)
5.2经济效益综述
项目启动后,在北京市区范围内取得较大范围应用。

2008年底项目启动后,单位获得直接经济收益100余万元,并在推广应用中取得很大经济效益。

以西街地块为例,在采用本技术方法确定的规划方案后,地块实现的土地增加值较原规划增长44%,带动周边500米内的商业、住宅、办公等物业平均增值额约300元/平方米、500-1000米范围内平均增值约180元/平方米。

该成果实践应用在一级开发建设用地后,地块内税后利润及税收有很大增加,释放了很大的经济潜力。

六、主要知识产权支撑材料目录(限10个)
第6页/共14页
第7页/共14页
第8页/共14页
第9页/共14页
第10页/共14页
七、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行业批准文件目录(限10个)
八、经济效益支撑材料目录(限10个)
九、提名意见
探索城市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利用方式,既是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土地供给紧张的有效途径。

该项研究按照调查-评价-优化-更新的思路框架,深入研究北京市在存量用地空间优化和更新改造方面的模式与路径,特别对北京通州区存量用地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度,东城区存量用地利用潜力和再开发模式及北京市存量建设用地再利用的增值收益和利益分配机制等进行系统探索,取得若干创新成果。

该项目创建的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模型、存量建设用地协调度评价模型、存量用地更新改造时序评定技术、多目标更新改造模式、存量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和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一类文化产业用地技术标准,为落实北京副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北京市规划实施和土地资源管理中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研究共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包括4篇SSCI文章。

特此提名该项目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技术开发类)一等奖和二等奖。

提名该项目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技术开发类)(一等奖和二等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