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中)课程 -87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中)课程 -87
D.“操以忠,吾以义”
2.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具有以下哪些性格?
A.虚伪
B.奸诈
C.残忍
D.极端利己主义
3.刘再复在《双典批判》中指出,四大名著中的哪两部书是中国人的“地狱之门”?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三、判断(共6小题,总分: 40分)
1.梅敬忠教授指出,从汉武帝刘彻采了董仲舒、公孙弘的倡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学说就成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的主体内容,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和核心的价值,并且始终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有极强的影响力。
正确
错误
2.“义”是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内涵。
正确
错误
3.《三国演义》取材于西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兴亡史,自黄巾起义一直写到西晋王朝的诞生。
正确
错误
4.作家苏童指出,没有落后的文化传统,只有落后的文化传统继承者。
正确
错误
5.梅敬忠教授指出,《三国演义》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象载体,无疑也形象生动地呈现了“仁政德治”社会政治理想的基本观念。
3.“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这是《三国演义》中下列哪位人物说的?
A.董卓
B.曹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刘备
D.孙权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于()
A.《尚书·五子之歌》
B.《荀子·王制》
C.《孟子·尽心下》
D.《孟子·公孙丑下》
5.“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这是徐庶向刘备推荐的哪位《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中)课程
一、单选(共6小题,总分: 40分)
1.“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刘备此话中的“其母”指的是谁的母亲?
A.徐庶
B.庞统
C.蒋干
D.诸葛亮
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出自于谁?
A.荀子
B.孔丘
C.庄子
D.孟子
正确
错误
6.梅敬忠教授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仁政德治文化的合理继承。
正确
错误
A.庞统
B.诸葛亮
C.单福
D.荀彧
6.“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这是《三国演义》中哪位人物说的话?
A.袁绍
B.曹操
C.袁术
D.董卓
二、多选(共3小题,总分: 20分)
1.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曾经对庞统比较自己与曹操的区别,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操以急,吾以宽”
B.“操以暴,吾以仁”
C.“操以谲,吾以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