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散步》公开课优秀教案(叶训琪)

人教版《散步》公开课优秀教案(叶训琪)

人教版《散步》公开课优秀教案(叶训琪)《散步》公开课教学设计(稿)[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2.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能理解并体会这一课的中心思想,主题;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4.能品析鉴赏语言,并从中得到体会;5.能进行拓展延伸,接受情感熏陶与教育;一解其表,二解其理,三品其味[教学难点]1.对文段末关键语句、即文章中心的理解、把握;[教学准备]课件、朗诵、音乐[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事先写好学习目标与字词在黑板上;字词信服嫩芽霎shà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lín(形容水清澈)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顿2.写好本课的学习目标在与写生词的那块黑板的左边;《散步》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课一得)(1)理解文意(2)把握主题―――尊老爱幼的人性美(3)品味语言―――平实质朴的语言美3.预备铃时播放《茉莉花》音乐;4.导入:师:刚才老师播放《茉莉花》时,你们想到了一篇什么文章没有?生:《爱如茉莉》。

师:里面说的是?生:师:为什么说爱如茉莉?生:(预计)爱如茉莉,你闻不到浓香,却芬芳满怀,平平淡淡中蕴藏着无私的真爱。

师:是啊,闻不到浓香,却芬芳满怀,平平淡淡中蕴藏着无私的真爱,好,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板书:散步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孩子,一只递给老人;二、整体感知(一)整体感知文意1.检查字词师:好,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我们就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请同学们来认识黑板上的生字词。

请一个同学来把字词念一遍,然后请同学将重要的解释解释过去,再全班齐读两遍。

2.整体感知师:现在谁来说说文章讲的是什么事呢?好,请……。

(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故事)师:好,很好。

你有没有同家人散步的时候?他可曾背起过你么?那时的你是什么感受?生答后,师:好,文中的儿子也(却能)被父亲背起,而且“我”还觉得背上的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个怎么理解呢?好,我们不急着回答,先听听老师给你们朗读这篇课文吧,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屏幕上的一些问题。

问题:(1)散步的人有哪些?散步的季节?散步的地点?散步中发生了哪些事情?结果如何?(2)你认为文章中“我”、“母亲”、“妻子”、“儿子”分别是怎样一个人?找出相关的段落和语句。

(3)在朗读中我们可以用怎样的语气?3.教师朗读[5分钟]生给予掌声。

4.抓住主题师:这是怎样的一家人?生:(预计)一个和谐的家庭;我看到了一个温馨的家庭;我看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我看到了一个融洽的家庭;我看到了一个互敬互爱的家庭;我看到了一个尊老爱幼的家庭;我看到了一个和睦的家庭。

师:(或者:幸福,好,幸福的一家人,马上板书)是的,这是一个互敬互爱、(尊老爱幼)的一家人。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儿子幸福的一家人师:这又是怎样的母亲、又是怎样的儿子?生:慈爱、爱幼的母亲孝顺、尊老、负责任的儿子;师:很好。

(马上板书)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待生讨论后,予以肯定。

明确: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说:‘走大路。

’”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这里要穿插朗读:好,那就让我们来读读某某同学找到的6、8两段吧)师:文章当中还有没有母亲这些方面的地方有好。

请同学们找出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师:这期间蕴含怎样的情感?生:母子情。

(师板书)师:那又是怎样的妻子和儿子呢?生:妻子温柔贤惠、儿子懂事乖巧。

师:噢?那从何而知妻子温柔贤惠,儿子懂事乖巧呢?(待学生举手之时,先转身板书清楚)“我”“我”的母亲孝顺责任心强慈爱亲切善解人意尊老爱幼爱幼“我”的妻子儿子温柔贤惠懂事乖巧幸福的一家人洋溢着____的美生: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师:好,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模仿一下分歧时儿子的心理活动吧。

(略等会儿)好,思怡。

师:(待她回答完后)很好,来给思怡同学一点掌声师:(作一小结)是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孝顺、尊老的儿子,这样慈祥、爱幼的母亲也才有了这样幸福的一家啊。

春天有春天的自然美,那么这些春天里的人们呢,他们又有着怎样的美?(边说边指着黑板空白处)(一定要进行引导,要不然学生答不到这一点的)师:好,那老师来总结一下,这是一种尊老爱幼的人情美。

(同时也板书在学习目标上)三、品味鉴赏语言的平实质朴美(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四个人的次序再现生活和体现儿子对母亲的匠心独运的爱这两个角度思考。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字有“忍耐压力、折磨,承受艰苦”的意思。

(3)后来发生了分歧……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分歧”“责任”用在这里,大词小用,写小事用大词,显然是借散步来谈一个道理。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表现了“我”对老人的孝敬;母亲改变主意,顺从孙子,是对孙子的怜爱。

这段话表现了一家人尊老爱幼的骨肉亲情,从中看出“我”处事的原则是“孝”。

关于文中两个写景的段落,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写景笔墨简省,有神韵,教师可适当引申:第四段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止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和礼赞。

第七段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的珍爱。

两处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5)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提问: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何特点?你还能找出类似的句子吗?明确:句式整齐、对称,有一种独特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写出了慈母孝子之间爱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

类似的句子还有七句,此处省略。

(4)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提问: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

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师:(总结时板书):二、平实质朴的语言美1.平实质朴;2.大词小用;3.巧用对称;三、景物描写的意境美四、写法归纳师: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散步是一件大事还是小事?生:小事。

师:是的,然而我们却能够从中感悟不少,获益良多,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师:(明确)对了,以小见大的写法,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

(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

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我”“我”的母亲孝顺责任心强慈爱亲切善解人意尊老爱幼爱幼“我”的妻子儿子温柔贤惠懂事乖巧小事情大主题幸福的一家人洋溢着尊老爱幼的人性美五、拓展延伸师:外国人对中国家庭和睦非常欣赏。

作者的一位美国友人,看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后曾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像的。

"这位友人对中国人的敬老爱幼大加赞赏,说中国人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

师:如今,我们民族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有没有丢掉呢?(学生讨论后选代表回答)小结:遗弃女婴,殴打孩子的事件时有发生;虐待老人,不赡养父母在有些家庭越演越烈;夫妻争吵不休,以致反目为仇的情况比比皆是。

而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家家户户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

说得多么好!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应当怎样善待老人,关爱幼小?(学生回答)师:好,我们来看一个小片断。

(出示洗脚的广告片)师: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

一个和谐与温馨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同学们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学会忍让和宽容,要有一种保护幼小,善待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作业布置:1.师:这个问题都应值得我们思考,今天老师就布置一个采访作业,对象是你们的爸爸妈妈,作业内容是:同学们将这篇文章念给家长听,让家长写写感受,多少都可以,谈谈见解与感受即可了。

2.请同学们学习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篇生活小见闻,300字左右,作为本周周记的内容;3.完成学案指定的小练习。

【人教版《散步》公开课优秀教案(叶训琪)】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