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者服务工作考试纲要

读者服务工作考试纲要

读者服务工作考试纲要1、图书馆业务工作分两大部分即藏书工作和读者工作。

2、藏书工作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或称技术服务工作。

3、读者工作是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工作,或社会服务工作4、藏书工作和读者工作相互联系互为条件。

5、读者服务工作是指图书馆采用各种形式直接满足读者需要的服务活动。

6、读者工作指组织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各项活动。

7、读者工作就理论体系而言是指研究读者及其活动规律的学问。

8、读者学的内涵是以读者、阅读及其需求为中心。

9、读者学的外延是以读者服务及其组织管理的方法和理论为中心。

10、读者工作除读者服务工作之外,还包括读者研究与教育、阅读研究与指导、读者工作的组织管理、以及读者工作部门自身建设与发展等等其他组成部分。

包括个人、集体、单位都是图书馆的读者。

广义的读者是指有阅读能力并从事阅读活动的社会成员。

11、图书馆的潜在读者指暂时未利用图书馆,但具有阅读能力的读者。

12、图书馆的正式读者是指领有借阅证件,建立借阅关系,并经常固定利用13、无借阅证件称为临时读者属于图书馆的读者。

14、组织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各项活动包括:读者研究、读者教育、读者服务、文献与目录的调研、藏书布局和排列,以及各项读者组织管理活动等。

15、图书馆的广义资源是指藏书资源、目录资源、干部资源、建筑设备资源、劳动成果资源等一切资源。

16图书馆的狭义资源指藏书资源。

17、组织与研究读者是读者工作的前提条件。

18、组织各项服务活动是读者工作的组织形式和表现过程。

19、组织各项宣传辅导活动是读者工作的基本要求。

20、组织管理工作是顺利开展读者工作并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21、读者工作的四部分内容互相依存紧密联系。

22、读者工作的规律也是图书馆工作的规律。

23、充分有效地满足读者的需要,是读者工作的规律。

24、充分地图书馆资源←→满足读者需要开发利用有效地25、有三种看法:藏书使用公共性;供求矛盾;针对社会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

26早期的图书馆实际上是各种形式的藏书楼。

27、近代图书馆工作的重心,由藏书的保存开始转向藏书的利用。

28、当代图书馆的特征之一表现在社会职能方面加强了情报传递职能和社会教育职能。

29当代图书馆的特征之一表现在工作作风方面,改变了被动状态。

30、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操作,逐步实现了各项管理工作自动化。

31、当代图书馆的特征之一表现在工作内容方面改变了单一图书借阅服务。

32、读者工作直接体现了图书馆的性质、职能、方针、任务。

33、我国图书馆的一般性质是:社会性、学术性、教育性和服务性。

34、我国图书馆的基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35、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决定了它读者对象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特点。

36、我国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7、效果,是衡量图书馆读者工作质量的尺度。

38、读者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表现之二是:读者工作位居一线,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的窗口,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

39读者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表现之三是:读者工作是全馆工作的重心,其机构设置及情报服务,标志着图书馆的发展水平。

40、图书馆的主要社会职能是:传递科学技术情报;开展社会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保存文化遗产的职能。

41正确反映了读者工作的本质规律。

42、杜威在1876年提出“三适当”准则。

既“在适当的时间,给适当的读者,提供适当的图书”。

43年代阮冈纳赞的著名论著《图书馆学五原则》问市。

44、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书是为了利用的、书是为一切人而存在的、给读者所有的书、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生长着的组织。

45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口号是英美等西方国家图书馆界提出的。

46、我国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47、这个原则主要内容反映在列宁关于图书馆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的一系列指示和思想体系中。

48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是所有图书馆读者工作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49、1913——1920年间的6篇典型文献中。

50、“实行国内外馆际互借,免费为读者借书,并按照他们的时间,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向读者开放”这是列宁在《论彼得格勒公共图书馆的任务》一文中的主张。

51、列宁关于读者工作的系统思想有6方面内容;在服务方向上吸引读者方便读者;在服务范围上;在服务方式上;在开放时间上;在执行制度上;在办馆方向上。

52、我国图书馆读者工作基本原则之一是充分服务的原则。

53、全面开发利用图书馆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一切要求,充分发挥54、图书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之一是: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主动的服务精神。

55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不断进取,发扬无私的自我奉献精神。

56、图书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是: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图书馆学专业技能,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能胜任工作,善于帮助读者解决各种实57、我国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区分服务的原则58、读者工作要贯彻区分服务的原则有三方面的因素,其中之一是由多级别多层次的藏书结构和读者结构决定的。

59服务机构和服务方式的多功能决定的。

60读者工作要贯彻区分服务的原则有三方面的因素,其中之一是由图书馆的各项社会职能决定的。

61、区分服务的原则是所有图书馆读者工作必须贯彻的正确政策.62、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是综合性的,可进一步划分为一般教育、专业教育、思想教育、技术教育、综合教育以及文献检索方法教育等6种教育。

63、区分服务的实质在于讲究服务艺术、注重服务效果、着眼服务质量。

64、科学服务的原则就是遵循图书馆工作本身的规律。

65、科学服务的原则就是遵循科学的思想,要善于运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问题。

66科学服务的原则就是遵循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不图虚名的态度。

67、科学服务的原则就是遵循科学的方法,就是指读者工作及其研究中所形成的一套实践与理论的方法。

68、就是指读者工作的规章制度,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服务手段。

69、科学服务的原则是所有图书馆读者工作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70、读者队伍结构是指图书馆读者队伍中不同成分、不同类型、不同范围、不同数量的读者群依据其特征及相互关系所构成的有机组织系统。

71读者本身的各种社会特征和自然特征为主要标志。

72、读者的职业特征是指读者从事某种职业、专业或工作所表现出的职业需73、文化特征是指具有一定学历程度和担任专业职务级别的读者对图书文献的内容深度、阅读方式及阅读目的所表现的层次级别。

74、年龄特征是指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群,在阅读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素质和智力状态。

75单位读者是作为图书馆的团体用户,实际上是一个传递书刊资料的中转机构。

76理,包括整体读者、个体读者群。

77、读者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利用图书文献的阅读心理与检索心理。

78、读者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图书馆读者工作相互交叉渗透,结合而成的分支学科。

79、读者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研究读者心理与服务工作相互协调的发展规80、读者心理研究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从全面出发,注重内在联系;从需要出发,讲究实用效果。

81读者心理研究的显著特点是理论研究与实际研究的结合,是心理学与图书馆学的结合。

82、读者心理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两大基本方面。

其中之一是经验的方法。

83、读者心理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两大基本方面。

其中之一是理论的方法。

84、问卷调查法是以书面提问回答的方式调查读者的方法。

85、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得出有关图书馆与读者关系方面的各类问题的结论。

86观察法是观察者对读者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心理行为研究的方法。

87、观察法的根本要求是坚持观察的客观性,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

88、阅读登记分析法主要通过对读者借阅记录档案的统计分析,掌握读者阅读倾向,了解读者心理活动规律。

89、参考咨询分析法,主要通过参考书目、咨询档案、科研产品的分析研究揭示图书馆的服务效果,了解专业科研读者的参考检索心理特征。

90、阅读心理研究,即从读者心理的角度,具体研究阅读活动是如何进行的。

91、要有强烈的记忆动机,这是日本学者保坂荣之提出的阅读方法。

92、十大阅读法是:1循序渐进法;2专心致志法;3勤于思考法;4学以致用法;5温故知新法;68吟诵相间法;9交叉阅读法;10SQ3R读书法。

(也可能多选)93、循序渐进法是从基础入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渐积累94、专心致志法是高度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增强毅力,做到心静神凝,95、阅读行为是读者在阅读中生理和心理过程的表现形式,它是实现阅读活动的内容、目的、效果的手段。

96、阅读目的是指实现阅读愿望,完成阅读行为,达到阅读效果的要求。

97、学习型阅读目的是为了获得系统知识,武装头脑,为了将来的社会实践做好智力准备。

98、研究型阅读目的是为了探索未知,创造新知,开拓新领域。

99、应用型阅读目的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具体疑难,有针对性地吸取和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知识。

100、享受型阅读目的是为了获得美的享受和艺术熏陶丰富业余学习生活。

101、衡量阅读丰富的能力有两个主要指标,其一是阅读速度。

102、衡量阅读丰富的能力有两个主要指标,其二是阅读效果。

103、阅读文献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懂得文献,能完整准确地掌握文献的主要内容,深入具体地体会文献的精神实质。

驾驭文献能力的基础条件:一是语文水平,二是知识储备。

105、驾驭文献能力的基础条件之一是语文水平,语文水平包括本民族通用语和世界主要通用语种。

106、读者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文献是阅读活动的客体。

107、阅读作为一定生活环境中的个体活动,是满足读者对知识需要的过程。

108、图书馆作为群众阅读的组织者,为了有效地开展宣传图书,知道阅读及109、阅读的实质是从图书文献中获取知识。

110、读者要提高阅读能力,一方面主要靠读者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要发挥111、读者正确合理的阅读需要,符合实际可能的阅读需要,应当得到满足。

112、阅读需要是人类精神需要的一部分,它既是一种生活需要,又是一种心理需要。

克鲁普斯卡娅指出:“不应当脱离时间和空间去把握读者,而是要联系读。

114、阅读的效果直接影响读者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

115、群众阅读的组织、指导的任务,主要落在图书馆工作者的肩上。

116、读者阅读需要的过程也是图书馆提供文献满足读者需要的过程,117、案这是读者选择文献的第一步。

118、自身发展的不同特征。

119、图书馆读者群的阅读需要既是一种社会需要,又是一种心理需要;即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

社会型阅读需要是指在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许多读者群所具有的社会共同性阅读倾向。

社会型阅读需要它反映了强烈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潮流的共同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