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第一篇: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预防用药的适应证第一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第二一般情况下,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一)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三)异物植入术,如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四)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五)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六)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

预防用药的选择第一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

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第二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

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是进入腹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

具体预防用药选择见附表,表中所列抗菌药物的剂量均为成人剂量。

第三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0.6~0.9克静脉给药)预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1~2克静脉给药)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第四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果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可选用万古霉素(0.5~1克静脉给药)或去甲万古霉素(0.4~0.8克静脉给药)预防感染。

第五小儿剂量参照药品说明书或按公式(小儿剂量=小儿体重×成人剂量/70千克)计算。

第六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宜联合用药。

预防用药的给药方法第一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应于切开皮肤(粘膜)前30分钟或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应在术前2小时给药,在麻醉诱导开始前给药完毕,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

第二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给药完毕,以保证有效浓度。

对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另有规定,按药品说明书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

选择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第四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

若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应用人工植入物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24小时,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其他措施第一实施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手术室进行。

第二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

第三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等。

第四手术备皮:毛发稀疏部位无需剪毛;毛发稠密区可以剪毛,且应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备皮。

第五严格遵守术中无菌原则,细致操作,爱护组织,彻底止血。

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死腔等关系密切,局部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和残存细菌,不提倡用抗菌药物溶液冲洗创腔或伤口。

第六尽量不放引流装臵,如需放臵应使用闭合式引流装臵,并尽早拔除。

长时间放臵引流装臵不是持续预防用药的指证。

第七尽可能使用单股不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使用可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以下各层组织。

需出院后拆线的手术患者尽可能到病房由手术医生负责拆线。

若发现切口感染,应及时进行相关抗感染治疗,有渗出或脓液的应及时取样做病原学检查。

第八需连台的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安排在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后。

在污染或污秽切口手术后应关闭手术室进行消毒,符合要求方可实施连台手术。

第九术前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准备、环境消毒、器械灭菌、术中通风、围手术期保温、术后伤口护理等均应严格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制订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中相关规定执行。

附件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推荐表手术名称药物选择/单次使用剂量颈部外科(含甲状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静脉给腺)手术药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静脉给乳腺手术药血管外科手术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呋辛1.5克静脉给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断流术呋辛1.5克静脉给药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静脉给腹外疝手术药脾切除术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呋辛1.5克静脉给药经皮肤内窥镜的胃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造瘘口术(高危者)呋辛1.5克静脉给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高危者)呋辛1.5克静脉给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造影术(高危者)呋辛1.5克静脉给药其它部位(皮肤、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静脉给腋下等)手术药第二篇:产科围手术期用药制度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制度为进一步加强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发〔2009〕38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科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1、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切口感染、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

2、预防用药指征: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Ⅰ类切口为清洁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一般平产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Ⅱ类切口和Ⅲ类切口手术,一般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

二、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

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葡菌选用药物。

预防器官-腔隙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并参考本院细菌耐药状况选用品种。

根据卫生部〔2009〕38号文的相关规定,制定我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希望临床医生积极贯彻执行。

1.剖宫产手术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1~2g;头孢拉定1~2g;或头孢替唑1.51g;头孢呋辛1.5g;头孢曲松1~2g;甲硝唑0.5g。

2.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三、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1、接受清洁剖宫产手术者,应在短脐后给药(静脉给药),一般在手术室完成。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1500ml,可在术中给予第二剂(使用长半衰期抗菌药物者除外)。

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

3、特殊情况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第三篇:8月外科围手术期用药总结2014年8月外科围手术期用药情况总结 2014年9月,临床药学室对8月份外科围手术期用药进行了检查,此次检查共抽查132份病例,几乎涉及到所有外科临床科室的每位医师,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一、全院情况目前我院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高于卫生部低于30%的要求,目前做的较好的科室为心内科及眼科。

我院心内科介入手术及眼科白内障手术基本未使用抗菌药物,符合卫生部的文件要求。

但是,其他科室Ⅰ类切口手术大部分使用了抗生素,造成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的局面。

另外,大部分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超过24小时,远远低于卫生部100%的要求。

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及介入诊疗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均高于卫生部要求。

表一卫生部外科手术常用检测指标指标 % 卫生部要求(%)预防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min~2h内的比例 56.10 100(剖宫产手术除外)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58.82 <30 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比例 30 100 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27.27 <20 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50 <30一、首剂用药时机合理率(图1)文件规定,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内给给药时机非常关键,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时间和半衰期),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 90)。

目前我院总体执行情况较差,除了胸外科及骨科执行较好外,大部分科室均未执行,有的在手术开始以后才预防用药,有的则手术结束以后才用药,预防用药时机不规范。

另外,有个别手术时间超过3h,术中没有追加一剂。

血清和组织内抗菌药物有效浓度必须能够覆盖手术全过程。

常用的头孢菌类血清半衰期为1~2h,因此,如手术延长到3h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1,应补充一个剂量。

908070率60理合50间时40药用30剂首20100胸外科骨科肝胆外科烧伤科普外科口腔科泌尿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神经科图1首剂用药时机合理率柱状图三、抗菌药物品种及选用合理率(表二、图2)目前,我院外科手术抗菌药物总体趋于合理,目前骨科、烧伤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妇科、产科及肝胆外科药物选用较为合理,泌尿外科除了个别不合理外,大部分选用是合理的。

目前普外科抗菌药物选用问神经科及胸外科有待改善提高。

题较多,须整改加强。

表二科室抗菌药物品种选用情况表科室抗菌药物种类骨科一、二代头孢烧伤科一代头孢耳鼻喉科一代头孢口腔科一、二代头孢妇科一代头孢、奥硝唑产科一代头孢肝胆外科二代头孢、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奥硝唑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帕珠沙星泌尿外科一、二代头孢,青霉素+酶抑制剂普外科拉氧头孢、奥硝唑、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神经科一、二代头孢、三代头孢(头孢唑肟)胸外科一代头孢、三代头孢(头孢米诺)12010080率理合60择选物40药200骨科烧伤科口腔科妇科产科耳鼻喉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神经科胸外科普外科图2 各科室抗菌药物选用合理率三、联合用药合理率(表三)目前我院外科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较多的科室为妇科、普外科及肝胆外科,另外胸外科及泌尿外科手术也有部分联合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