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含反
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溶解现象。
2.观察与实践溶解过程,发展观察、实验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究精神,培养探究和观察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1.课件和幻灯片。
2.干净透明的玻璃杯。
3.各种可溶于水的物质,如盐、糖、小苏打粉等。
4.水和小勺子。
5.小纸杯。
三、教学过程
1.热身
教师与幼儿一起唱儿歌《水,水,真神奇》,激发幼儿对水的兴趣。
2.引入
教师展示一瓶空水瓶,问幼儿:你们知道怎么样才能让这个空瓶里装满水呢?
请和你的小伙伴一起探索吧!
3.实践探究
3.1 教师将盐、糖、小苏打粉等可溶于水的物质分别放在不同的小纸杯里,然
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3.2 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每个杯子中的物质是否溶解于水中,记录观察结果。
3.3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盐、糖和小苏打粉能够溶解在水中?
3.4 教师向幼儿解释溶解的原理:盐、糖和小苏打粉的微小颗粒与水分子之间
相互作用力很强,具有吸附性,因此能够溶解在水中。
4.讨论与总结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实验过程,让幼儿总结出溶解的条件,并帮助幼儿建立相关
概念。
5.拓展活动
5.1 教师将一杯水倒入玻璃杯中,然后将颜料加入水中,让颜料溶解在水中,
形成彩色的水。
5.2 幼儿分别用纸巾和滤纸过滤彩色的水,观察颜料颗粒是否被滤掉。
5.3 教师和幼儿一起探讨:为什么用纸巾和滤纸可以分离颜料颗粒呢?
5.4 教师向幼儿解释:纸巾和滤纸都是由纤维构成的,纤维之间的缝隙很小,
比颗粒小,因此可以将颗粒过滤掉。
六、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们对水的溶解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幼儿对于溶解的原理理解有限,很多幼儿只能简单地回答“盐、糖和小苏打粉
能够溶解在水中是因为它们能够溶解在水中”,没有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
这表
明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引导他们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并帮助他们通过实践和观察寻找答案。
另外,在活动设计中,可以增加幼儿的参与度,比如让幼儿自己选择要溶解的物质,并加以观察和记录。
这样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探索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的来说,这次活动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要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