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早读材料成语1、胶柱鼓瑟sè: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柱瑟上调弦的短木,被粘住,就不能调整音高;2、语焉不详:说到了,但说得不详细,不清楚;3、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小;望文生义,4、皓首穷经: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5、金科玉律:必须遵守、不能改烃的信条;多含贬义;6、稍纵即逝: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7、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8、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9、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揖,作揖,表示欢迎;10、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11、梁上君子:代称窃贼;语见后汉书;12、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形容着力描写,也形容醒目突出,分量重.13、讳莫如深:隐瞒得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14、积重难返: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15、罄竹难书: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写完.16、韬光养晦:隐匿光彩、才华,收敛锋芒、踪迹,光芒.17、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18、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19、两小无猜:男女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20、寥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21、林林总总:形容繁多;22、别有洞天: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引人入胜;23、立此存照:原义是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将来查考的凭证;24、哀而不伤:原来指悲伤不至于使人伤害身心;后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情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25、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文化常识1.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2.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3.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4.“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5.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是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的官署;6.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七品,古代官员分九品十八级; 7.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只、人鬼;8.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9.“弹劾”是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10.“经略”是指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11.“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12.“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13.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14.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15.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16.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17.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18.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19.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20.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21.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22.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任命官职; 23.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24.“中嘉佑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语文早读成语26、饮鸩止渴:用毒酒解渴,比喻只顾解决目前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影影绰绰:形容模模糊糊,不真切;27、令人发指:形容极度愤怒;发指,头发直竖起来;28、息事宁人:指从中调解,使争端平息,彼此相安,也指在纠纷中自行让步,减少麻烦;29、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30、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31、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32、登峰造极:指登上峰顶,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33、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或形容文章深刻有力;34、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35、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椟,匣子;语出韩非子;36、满目疮痍:形容受到严重破坏的景况;疮痍,创伤;37、拍案而起:形容非常愤慨;38、火中取栗:比喻被人利用,替人冒险出力,自己却一无所得;39、汗牛充栋: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特指藏书很多;40、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41、危言危行:褒义词,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42、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43、蓬荜bì增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生辉”;44、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披,揭开;45、不落言筌: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46、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程,计算;47、间jiān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48、见微知着: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微,小,指刚显露出的苗头;着,明显;49、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50、飞长流短: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文化常识26.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27.“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28.“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29.“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贬官;30.“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31.“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32.“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着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春秋;33.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34.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35.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36.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37.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38.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词敌人或叛逆的文书39.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40.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迂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41.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着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42.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43.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于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曰“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44.“解褐”,谓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B.“外姻”,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45.“临幸”,专有名词,特指古代帝王亲自到达某处;46.“博士”,是对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的称呼;47.“总角”指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不分男女;常用来指少年时期48.“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也泛指军队;49.“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50.“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文言常识1.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2.“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3.“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显宗、汉章帝肃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4.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5.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6.“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7.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8.阳文: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9.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10.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成语1.昙花一现:昙花:即优昙钵花,开放时间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2.不落言筌: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3.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4.方寸之地:原本指很小的地方,只能用寸来衡量面积,后用来指人心胸狭隘;5.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6.着作等身:形容着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7.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8.每况愈下: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9.作壁上观:壁:壁垒; 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10.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11.搜肠刮肚:比喻绞尽脑汁,苦思苦想;12.深恶痛绝: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13.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14.流金铄石:铄、流:熔化; 形容天气酷热,好像金石都要熔化;15.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16.各持己见:持:抓住不放;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17.李代桃僵: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18.鼎足而立: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19.责无旁贷:贷:推卸; 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20.大而化之:化:改变,转变;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粗枝大叶;21.人心向背:向:归向,指拥护;背:背离,指反对; 指人民大众的拥护或反对;22.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23.潸然泪下: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24.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5.耳鬓厮磨:鬓:鬓发;厮:互相;磨:擦;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相处亲密;26.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素餐:白吃饭;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27.斯文扫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 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28.飞短流长: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 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早读资料四文言常识11.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12.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而“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选拔官吏的制度;13.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14.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15.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16.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17.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不一定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18.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19.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20.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21.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22.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23.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24.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25.“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26.“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27.“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28.日中,表时间,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29.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30.“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31.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32.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33.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34.“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35.“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或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36.“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37.“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降职;38.“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39.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40.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成语29.按部就班vs循序渐进释义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通常表达中性或者消极的感情色彩;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地深人或提高,通常表达中性或者积极的感情色彩;误用学习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按部就班,逐渐提高的过程;纠错句中既然表明了是“逐渐提高”的过程,并不强调按照一定的步骤,而是逐渐深入提高,因此用“循序渐进”要比“按部就班”更为恰当; 30.八面玲珑vs面面俱到释义八面玲珑:侧重指为人处事圆滑事故,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面面俱到:侧重指每个方面都想得很周到,每个细节都予以充分考虑,通常表达中性或积极的感情色彩;误用他做起事情来八面玲珑,你就放心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吧纠错句中“八面玲珑”的感情色彩过于消极,与全句的感情色彩不搭配,因此应该改用“面面俱到”一词;31.白驹过隙vs时光荏苒释义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就像骏马越过像缝隙一样短的距离一样,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时光荏苒:“荏苒”即渐渐的意思;指时光一点点流逝,渐渐过去;误用数学考试的考场上一道题目难住了我,时光荏苒,几分钟后这道题目还是解不出来,没办法我只好放弃这道题目;纠错句中提到几分钟后意味着时间很短,过得飞快,因此不能用“时光荏苒”;32.百依百顺vs唯命是从释义百依百顺: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侧重指由于感情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唯命是从:不管什么样的命令都听从,侧重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误用我最看不起的就是那种整天围着领导转,百依百顺只知道拍马屁的人;纠错句中要表达的是拍马屁的意思,所以选用“唯命是从”更好,更符合句中消极的感情色彩;33.博闻强识vs见多识广释义博闻强识:侧重指人的见闻广博、知识面广、记忆力强,书面语色彩较强;见多识广:侧重阅历丰富、很有经验,带有较强的口语色彩;误用老李去过的地方太多了,这使得他博闻强识,什么活计都能揽下来; 纠错老李的经验都是来自于实践当中,所以通常用“见多识广”来表达,而“博闻强识”则多指来自书本的知识,不适合用于此句中;34.不负众望vs不孚众望释义不负众望:指不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期望;不孚众望:指不被众人所信服,辜负了别人的期望;误用我们公司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不孚众望,顺利拿下了这场价值几百万的“招标”;纠错句中要表达的是公司不辜负期望中标,所以“不孚众望”显然应该改为“不负众望”才合乎文意;35.惨绝人寰vs惨无人道释义惨绝人寰:侧重指人世间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惨痛,语义较重,一般不用来形容人;惨无人道:侧重没有人性,不讲道理,语义相对较轻,常用来形容人,也可用来形容事情;误用像日本侵略军那样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畜牲,早就该枪毙了;纠错句中是说日本侵略军没有“人性”,用来形容人,不能用“惨绝人寰”,可以改用“惨无人道”;36.陈词滥调vs老生常谈释义陈词滥调:侧重指所谈内容又陈旧又空泛,不合时宜,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老生常谈:侧重指老话、旧话,但并不一定就没有现实的意义,通常表达中性的感情色彩;误用强调德智体全方面发展,虽然是陈词滥调,但仍然是我们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纠错句中“陈词滥调”属于误用,“德智体全方面发展”是老话,但却是正确的,有现实意义的,因此应该用中性成语“老生常谈”;37.趁火打劫vs浑水摸鱼释义趁火打劫:指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别人有危难时捞取好处;亦作“乘火打劫”;浑水摸鱼:指在浑浊的水里去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时机捞取好处;亦作“混水摸鱼”;误用在那些天过小年的日子里,每天都有各色人等光顾着宁王府,并趁火打劫带走些什物;纠错句中表达过小年的日子里宁王府并没有遭受危难,而是比较混乱,所以各色人等只能是趁着混乱带走些东西,因此在句中恰当的成语应该是“浑水摸鱼”;38.蹉跎岁月vs峥嵘岁月释义蹉跎岁月:也作“岁月蹉跎”,指白白地虚度了光阴,而并非时间飞快地度过的意思;峥嵘岁月:“峥嵘”即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不平凡的年月;误用光阴似箭,岁月蹉跎,古老的北京城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纠错句中的“岁月蹉跎”与“光阴似箭”相并列,显然把意思理解错了,可以改用“日月如梭”等成语;30.八面玲珑vs面面俱到释义八面玲珑:侧重指为人处事圆滑事故,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面面俱到:侧重指每个方面都想得很周到,每个细节都予以充分考虑,通常表达中性或积极的感情色彩;误用他做起事情来八面玲珑,你就放心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吧纠错句中“八面玲珑”的感情色彩过于消极,与全句的感情色彩不搭配,因此应该改用“面面俱到”一词;31.白驹过隙vs时光荏苒释义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就像骏马越过像缝隙一样短的距离一样,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时光荏苒:“荏苒”即渐渐的意思;指时光一点点流逝,渐渐过去;误用数学考试的考场上一道题目难住了我,时光荏苒,几分钟后这道题目还是解不出来,没办法我只好放弃这道题目;纠错句中提到几分钟后意味着时间很短,过得飞快,因此不能用“时光荏苒”;32.百依百顺vs唯命是从释义百依百顺: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侧重指由于感情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唯命是从:不管什么样的命令都听从,侧重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误用我最看不起的就是那种整天围着领导转,百依百顺只知道拍马屁的人;纠错句中要表达的是拍马屁的意思,所以选用“唯命是从”更好,更符合句中消极的感情色彩;33.博闻强识vs见多识广释义博闻强识:侧重指人的见闻广博、知识面广、记忆力强,书面语色彩较强;见多识广:侧重阅历丰富、很有经验,带有较强的口语色彩;误用老李去过的地方太多了,这使得他博闻强识,什么活计都能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