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静待花开看树长大》第一篇:教育叙事《静待花开看树长大》《静待花开看树长大》------有些错误需要时间的沉淀每年的教师节,都会有曾经带毕业的孩子回来看我,今年也不例外。
我曾经的得力助手,每年教师节都不会忘记来看我的孩子,又回来看望她的小学老师了。
伴随着午后暖暖的阳光,我们像朋友一样谈了很多很多,有关于帮她怎样调动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处理班务的等等。
突然她问我:“老师,我同桌老是对老师和她的爸爸妈妈撒谎,我看到她这样心里很难受,想要告诉她这样是不对的,但心里却不知道该怎样劝说她。
老师,我该怎么办?”看着孩子焦急的模样,我不禁产生了一丝好奇,她怎么会如此执着而急迫的想要帮同桌纠正错误呢?最终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好奇,问了她原因。
她说:“老师,我曾今对您说过谎,您知道吗?”“说说看是什么事?”我轻轻地说。
“老师,您在每次讲评试卷或作业时都会问我们,谁这道题错了,请举手。
但我有时候错了却没有勇气举手,同学们也因为这件事说过我。
老师,我骗了您。
您知道吗?”我笑着问她:“你觉得我知道你骗了我吗?”我静静地看着她,又问:“如果当时我拆穿了你,会有什么结果呢?”她说:“如果老师和同学们都知道了我骗人,老师和同学们都不会再相信我了。
“是啊,你是我认定”的班委,是我心中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如果我在同学们面前揭发了你骗人的行为,你今后的工作还能做的那么顺利吗?同学们还会再信任你吗?现在你长大了,对于小学时那样的行为你有什么想法?”“老师,我知道自己错了。
我知道那样是不对的,所以当我发现我同桌也和我当时犯了一样的错时,我就很想提醒她这是不对的。
”其实,在生命的长河里,每个人都会犯错,关键是我们在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和别人的错误时,该如何面对错误。
如果当时我当面指正了那个孩子的行为,我想也许她会在心里对我产生埋怨甚至是怨恨,因为我将她不想被众人知道的一面展示在了所有同学的面前。
而同学们也会对她产生非议,不再像之前那样信任她,并且服从她的管理。
其实对于这件小事,我并没有发觉,只是孩子的心里不会忘记这件事,并且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反省,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并改正了。
作为孩子们的老师,我认为我们不光是在教孩子们知识也得教会他们怎样直面错误,怎样改正自己的错误。
有些错误需要我们及时纠正,有些错误需要时间的沉淀。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积累和丰富,他们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判断,并且会有自己衡量事物的标准,我们不用心急,只需静待花开看树长大。
乌市第76小学杨慧2013年10月11日第二篇:教育叙事:静待花开教育叙事:静待花开每每看到含苞欲放的花蕾,或已竞相开放的花朵,总会顿足观看,流连忘返。
花开从来不是易事,需要精心的呵护培育。
而我们的学生不正如一盆盆花吗?花千姿百媚,有的喜酸、有的喜碱、有的喜阴、有的喜阳。
学生也是一样,性格各异,有的开朗、有的文静、有的睿智、有的笨拙。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静待花开!自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每每回忆总有几个孩子让我记忆犹新、印象深刻。
美国教育学家卡罗尔早就提出:“学生没有好生、差生之分,只有快生、慢生之分”,所有学生都可以达到某一学习程度,只不过每个学生所花的时间长短不同。
在我现任教学班级里,有一个叫慧慧的孩子让我深深的意识到转换教学方式是多么的重要。
刚入学的时候,慧慧的成绩明显落后于其他孩子(包括识字能力、计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记忆等方面),由于孩子学前及平时的阅读量不够,导致读题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对其而言,课堂上大多是在煎熬与胆怯中度过,因此每天的“开小灶”就成了一项常规工作。
记得有一次,我让孩子们把卷纸里的错题更正,之后来找我核对复查,全班的孩子除了慧慧之外都已经订正并上交,一开始我没有发现,直到后来核对数量的时候才知道少一人,无论我怎么问孩子们谁没有上交,大家都没有回复我,无奈之下,我只有选择“土办法”,我让孩子们都起立,点到谁的名字谁就坐下。
最后对过名单发现是慧慧没有上交,我当时非常气愤,大声责备她为什么没有及时承认,白白耽误其他同学这么多的时间,如果她当时选择编造一些谎言或者是狡辩,我真的会毫不留情的呵斥她,批评她,和我意料的完全相反,孩子非但没有这样做,反而是低下头沉默了,这样的举动让我既生气又心疼。
最后无论我怎么问她都没有说延迟上交作业的原因,无奈之下,我只有任由她去了。
结果快放学的时候孩子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商老师,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看您嗓子都哑了,我错题较多,想回家后让妈妈辅导,所以才没有上交作业本。
”看到孩子这样写,我突然觉得很对不起孩子,深刻自责。
其实孩子比起我们的爱,我觉得他们更爱我们一些,我以为他们从来不会像大人一样去关注这些细节,觉得一些付出都是理所应当,但我错了,其实孩子比我们大人心思更加细腻,他们可能不善言辞,但是绝对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善良的心。
从此以后我改变对其教学策略,每天不在只是叮嘱她学习,我鼓励孩子正视自己,小心翼翼去寻找呵护她的闪光点,为了塑造其学习自信,课堂上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
渐渐地,我发现她喜欢上学,喜欢课堂、喜欢展现自己。
每个孩子都是一种独特的花,或早或晚的开放,只是因为花期不同。
教师如同花匠,在教书育人这条道路上,需要守着一份宁静、一份淡泊,静心再静心,微笑再微笑,只要我们用呵护、巧妙培育,接下来就是静待花开了。
我想教育就是既不辜负学生的青春年少,也不辜负自己的芳华!第三篇:教育,静待花开教育,静待花开流水年华,转眼即逝。
仿佛还在昨天,可发现自己在讲台上站了二十多年,人也早过不惑之年,总感觉自己有点落伍于时代了。
社会在变革,教育也一直在创新:应试教育、义务教育、电化教育、素质教育、高效课堂等,新的教育理念紧紧追随着走上讲台的步伐,警示着落后就要挨打。
故此,每年都要参加几场有关教育改革发展之类的学习、研修会,吸取别人的长处,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感悟自己的教学经验,鞭策自己、育化他人。
一、让师德变成学生品质和习惯“学高为师,德先为范”,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道德价值取向、做人的准则和行为规范。
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各有千秋:爱动的,活力四射;爱唱的,魅力十足;爱写的,温文尔雅;开朗的,热心助人;自律的,一丝不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一举一动,分分秒秒在示范着学生,改变着学生。
因此,教师应有意识的将自己的德行传给学生,变成他们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受益一生。
1、生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全力实施“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稍微不足的是这种活动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耽搁,再者,没有硬性的运动指标,学生随意性强,效果不明显。
我校是一所乡村学校,风景优美,环境雅净,场地宽阔,是理想的习文练身之所。
学校有寄宿生,我喜欢运动,又是班主任。
我首先从我们班寄宿生开始,带他们晨跑。
我开始带的是小学四年级,有七名寄宿生。
身体、个子都小,我每天带他们沿石棚跑6圈(约1200米),然后做一些专门性的舒展练习。
我要求他们速度不要太快,主要是持之以恒。
下雨天就在走廊上练习。
第一个学期结束后,许多家长知道了,就要求他们的子女寄宿,让我带他们锻炼。
在我的带领与坚持下,晨练变成了我班学生的习惯。
三年来,每天早晨,只要起床铃一响,学生们就会准时出现在石棚小道上,那活泼的身影、欢快的笑声成了校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不但我们班学生的体质得到了改善,也带动了学校部分班级的老师与学生,甚至连学校附近的居民也自觉加入到晨练的队伍,跑步的、跳舞的、打太极的、踢球的……学校简直成了人间天堂。
我们班有一个叫周雨的小女生,四年级转来时,小小的、毫不起眼。
她们同村有一个叫周凌的,长得很结实,比周雨大一岁,也高一个头。
等四年级结束时,周雨与她一样高了。
五年级结束时竟比周凌高半个头了。
现在,周凌妈妈一遇见我就问,为什么不带周凌。
2、热心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之本从“80”后起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是在宠爱中长大的。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冷漠”“办事不择手段,只要结果”,许多传统的品质正在他们心灵中消失。
做为老师,必须在学生的心中种下助人、诚信等种子,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社会充满正能量。
我没学会斤斤计较,看见别人有困难,总想帮一下。
我告诉我的学生:什么你都可以舍不得,但可以舍得你的力气,别人有困难去帮一下,“井水挑不尽,力气用不完”你的举手之劳,给别人带去的也许是终生的方便。
这个学期,我班发生的一件事,令我感动。
那是四月的一个星期天下午,寄宿生已经到校,在操场上玩耍,五年级二班有一个叫唐俊杰的同学,玩滑板车摔倒了,手受了伤,痛得在那里大哭。
他们班同学像没看见一样,玩得非常开心。
我们班同学发现后,自发的分成三组,一组护送好去校医务室,一组跑来告诉我,还有一组去找唐俊杰同学的班主任。
后来得知唐俊杰的手骨折了,必须去医院处置时,他们围在我周围恳求我送他去医院。
那语气、那眼神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
那一刻,我明白了,老师的示范已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3、习惯改变的命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低龄化。
这些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听到最多指令是“不要乱跑”“吃饱点”“多穿点”等。
农村的老人认为只要小孩不饿倒,不冷倒,不跌倒就行了,其他的就不管了。
这样带出来的学生普遍的特点就是:个子小、胆子小、体质差,不与人交流、缺乏少年儿童应有的朝气。
我们班有一个叫周秦有的,这个学期转入我班,他父母在浙江,是外婆带大的。
他外婆在校外租了一间小屋,带了三四个小孩,照顾他们读书。
周秦有同学的脚特臭,就是穿着鞋子,整个教室也是臭的。
我问他外婆,那外婆说从小就这样。
后来,他爸爸把他放在我那里。
很简单,我让他每天用热水把脚洗干净,每天换一双袜子。
不出两周,他的脚就不臭了。
回去连他外婆都惊奇呢!绝大多数家长关心的只是子女的分数,而不看学生的习惯。
殊不知习惯比成绩要重要,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心理习惯比什么都重要。
而这一切需要老师的教导。
二,让幸福感走进学生的心里有人说,小孩子不懂事,更不懂什么感情,只要管理严点就行了。
诚然,严格的管理可以约束住学生,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那仅仅是表面的、暂时的,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厌倦、麻木、不作为,更不会积极主动学习,人,不论年龄大小,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他们的情感取舍。
老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背上书包有一种幸福感。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活动,我认为包括几个方面:1、轻松感。
班级是个大家庭,老师学生都是一家人,走进教室就像走进家门一样,甚至感觉到比回家还好,那还有谁不愿意呢?反之,如果背上书包就紧张,看到教室就害怕,见了老师就像见阎王,那能学会吗?现在很多学生,宁愿在外搞卫生,特别是下雨天,因为下雨天的卫生更难搞,可以搞更长的时间,借此而不回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