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物理单元测试AB 卷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B )卷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从v 增加到2v 时经过的位移是s ,则它的速度从v 增加到3v 时发生的位移是( )A.2sB.23sC.43sD.83s2.将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分为四等份,如图所示,AB BC CD DE ===,在斜面的底端A 点有一个小滑块以初速度0v 沿斜面向上运动,刚好能到达斜面顶端E 点。
则小滑块向上运动经过D 点时的速度大小是( )A.05vB.04vC.03vD.02v3.高速公路的ETC 电子收费系统如图所示,ETC 通道的长度是识别区起点到自动栏杆的水平距离。
某汽车以21.6 km/h 的速度匀速进入识别区,ETC 天线用了0.3 s 的时间识别车载电子标签,识别完成后发出“滴”的一声,司机发现自动栏杆没有抬起,于是采取制动刹车,汽车刚好没有撞杆。
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7 s ,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 ,则该ETC 通道的长度约为( )A.4.2 mB.6.0 mC.7.8 mD.9.6 m4.几个水球可以挡住子弹?实验证实:4个水球就足够了!4个完全相同的水球紧挨在一起水平排列,如图所示,子弹(可视为质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穿出第4个水球,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子弹在每个水球中速度变化相同B.由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C.由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相同D.子弹穿出第3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5.入冬以来,全国多地多次发生雾霾天气,能见度不足20 m。
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中,甲、乙两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乙在前、甲在后同向行驶。
某时刻两车司机同时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
两辆车刹车时的v t 图像如图,则()A.若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一定等于112.5 mB.若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一定小于90 mC.若两车发生碰撞,则一定是在刹车后20 s 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D.若两车发生碰撞,则一定是在刹车后20 s 以后的某时刻发生相撞6.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进行下潜试验,从水面开始竖直下潜,最后返回水面,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4 min 和6~10 min 两时间段平均速度大小相等B.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20.025m/sC.3~4 min 和6~8 min 加速度方向相反D.本次下潜的最大深度为6 m7.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其中A B C D E F G 、、、、、、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123456,T x x x x x x 、、、、、分别为AB BC CD DE EF FG 、、、、、的长度,下列用来计算打D 点时小车速度的表达式中误差最小的是( )A.34x x T +B.342x x T +C.23454x x x x T +++D.162x x T +8.甲、乙两球质量分别为12m m 、,从同一地点(足够高)同时由静止释放。
两球下落过程所受空气阻力大小f 仅与球的速率v 成正比,与球的质量无关,即f kv =(k 为正的常量)。
两球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落地前,经时间0t 两球的速度都已达到各自的稳定值12v v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释放瞬间甲球加速度较大B.1221m v m v =C.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D.0t 时间内两球下落的高度相等9.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
上升第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1t ,第四个4H 所用的时间为2t 。
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A.2112t t <<B.2123t t <<C.2134t t <<D.2145t t << 10.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0t =时,乙车在甲车前50m 处,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B.在第20s 末,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C.在第30s 末,甲、乙两车相距50m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可以相遇两次11.科技馆中的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在一种特殊的间歇闪光灯的照射下,若使间歇闪光时间间隔正好与水滴从A 下落到B 的时间相同,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定在图中的A B C D 、、、四个位置不动。
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210m/s g =)( )A.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满足AB BC CD t t t <<B.2s 10C.水滴在相邻两点之间的位移满足135AB BC CD s s s =∶∶∶∶ D.水滴在各点的速度之比满足149B C D v v v =∶∶∶∶1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 t-图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相遇时,乙车的速度为10 m/sB.甲车超过乙车后,两车不会再相遇C.乙车启动时,甲车在其前方50 m处D.相遇前,甲车落后乙车的最大距离为50 m13.有四个物体A B C D、、、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A B、运动的x t-图像如图甲所示,C D、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 t-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A B、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A B、之间距离逐渐增大C.3st=时,物体C D、的速度相同D.3st=时,物体C D、之间距离最小14.如图甲所示,小车开始在水平玻璃板上运动,后来在薄布面上做减速运动。
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所打出的纸带及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单位:cm )如图乙所示,纸带上相邻两点间对应的时间间隔为0.02 s 。
(1)计算计时器打出点2、3时小车的速度大小,填入表中。
计数点序号1 2 3 4 5 速度1/(m s )n v -· 10.75v = 2v =_____ 3v =_____ 40.45v = 50.35v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小车在薄布上运动的v t -图像。
(3)求出小车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大小。
15.如图所示,悬挂的直杆AB 长为a ,在B 端以下h 处有一长为b 的无底圆柱筒CD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将悬线剪断,问:(1)直杆下端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是多少?(2)整个直杆A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是多少?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速度从v 增加到2v 时,有:22(2)2v v as -=,速度从v 增加到3v 时,有:22(3)2v v as '-=,联立两式得:83s s '=,故A 、B 、C 错误,D 正确。
2.答案:D解析: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逆向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2200202EA D ED v ax v ax -=-=、,又4EA ED x x =,解得:02D v v =。
故D 项正确,A 、B 、C 项错误。
3.答案:D解析:21.6km/h 6m/s =,汽车在前0.3s 0.7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1012()6(0.30.7)m 6m x v t t =+=⨯+=;随后汽车做减速运动,位移为:22026m 3.6m 225v x a ===⨯;所以该ETC 通道的长度为:12(6 3.6)m 9.6m L x x +==+=。
4.答案:D解析:设水球的直径为d ,子弹运动的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末速度为零。
我们可以应用逆过程,相当于子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通过最后1个、最后2个、以及后3个、全部4个的位移分别为23d d d 、、和4d ,根据212x at =知,时间之比为12,所以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不同;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子弹依次穿过4个水球的时间之比为:(21)1--∶;由题干信息不可以确定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故B 、C 错误。
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受力是相同的,所以加速度相同,由v at ∆=可知,运动的时间不同,则速度的变化量不同,故A 错误。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子弹穿过前3个水球的时间与穿过第4个水球的时间是相等的,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子弹穿出第3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 正确。
5.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甲车的加速度22125m/s 1m/s 25a -==-,乙车的加速度22215m/s 0.35m s 0/a -==-,两车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为20 s ,此时两车的速度15m/s v v a t =+=甲,甲车的位移1(525)20m 300m 2x =⨯+⨯=甲,乙车的位移1(515)20m 200m 2x =⨯+⨯=乙,可知要不相撞,则两车的距离至少300m 200m 100m x ∆=-=,若两车发生碰撞,则两车的距离小于100 m ,故A 、B 错误。
因为速度相等后,若不相撞,两者的距离又逐渐增大,可知若两车发生碰撞,两辆车一定是在刹车后的20 s 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故C 正确,D 错误。
6.答案:A解析:根据v t -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0~4 min 内的位移大小为:1(120240) 2.0m 360m 2x =⨯+⨯=;6~10 min 内位移大小为1 3.0240m 360m 2x '=⨯⨯=,可知,0~4 min 和6~10 min 两时间段位移大小相等,所用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故A 正确;v t -图线的倾斜程度表示加速度的大小,0~1 min 和3~4 min 加速度最大,大小为222.0m/s 0.033m/s 60v a t==≈,故B 错误;v t -图像的斜率的正负反映加速度的方向,可知3~4 min 和6~8 min 加速度方向相同,故C 错误;由题图可知4min t =时“蛟龙号”下潜到最深处,最大深度为:1(120240) 2.0m 360m 2s =⨯+⨯=,故D 错误。
7.答案:B解析:某点的瞬时速度可用以该点为中间时刻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代替:12n n n x x v T++=,而且所选时间段越短,误差越小,选项B正确。
8.答案:C解析:D.根据v t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由图可知,t 时间内甲球下落的高度比乙球的大;故A 错误;BC 、两球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都做匀速运动,稳定时kv mg=,因此最大速度与其质量成正比,故有1122m v m v =,因为12v v >,所以12m m >.故C 正确,B 错误;A.释放瞬间球的速度为0,则空气阻力为0,两球均只受重力,两球的加速度均为重力加速度g ,故C 错误; 故选: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