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1. 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注意生字词的掌握.2. 学会抓主要事件,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通过品细节”的阅读方法,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学会抓主要事件,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 通过品细节”的阅读方法,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学生齐读后提问:这些战象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学生回答)同学们就是这群英勇的战象在一次打击日寇,保卫家园的战斗中不幸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埋葬他们尸体的时候,救活了一头身重伤的战象,它叫嘎羧,它就是最后一头战象”(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识课文。
(1•生字词的掌握.2.学会抓主要事件,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一)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嘎羧临死前主要做了哪些事?(二)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①•读一读②.写一写.(三)讨论嘎羧临死前主要做了哪些事?用简洁的语言,最好用四字短语•(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四)总结:在阅读这样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方法,很快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三•深入学习,品读细节.(一)引入:这是一篇动物小说,他的作者沈石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大屏幕出示)指名请学生朗读,那文中的嘎羧有着怎样的情感?作者又是如何来表现它的情感的,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二)学习披挂象鞍”部分.1. 快速浏览课文5-9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体会它内心的想法.2. 找到句子,仔细品读,把最能表达嘎羧对象鞍深厚感情的词,拿笔圈出来。
3 .学生讨论.交流.4•教师总结学法:圈划重点,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5•朗读这段文字(指名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三)•举一反三:用新学的学法自学重回战场”部分.1. 出示自学提示:2•学生自学:3. 小组讨论:4. 全班交流:5•交流的方式:先读,再说,再体会6•朗读指导:(四)学习庄严归去”这部分1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这两段话中哪一个细节深深打动了你?2 .嘎羧一定有话想说,而此时此刻你也一定有话想说,小练笔:嘎羧想说:‘’我想对嘎羧说:“”任选一题,在书上写一•二句话.3. 交流4. 总结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抓住了课文当中的主要事件,品味了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感受到了嘎羧像人一样丰富的情感,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我想最后一头战象一定能够带给你们更多的思考,课后请大家阅读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再被狐狸骗一次》、《斑羚飞渡》、《虎女蒲公英》、《藏獒渡魂》,相信一定会带给同学们更多的震撼。
板书设计:23.最后一头战象披挂象鞍圈划重点重回战场抓事件品细节联系上下文展开想像庄严归去2. 课前谈话:一曲《世界很小是个家庭》让我再一次真正地感受到了人的站立靠的是彼此间的尊重、理解、支撑!这让我想到了一个人,她曾对我说:珍惜拥有的,拥有珍惜的。
也许,正是因为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物的弥足珍贵——一、回顾课文《最后一头战象》。
而今天,当我们再一次走近《最后一头战象》的时候,你是否还记得:那些满含深情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战象嘎羧的哪几个场景呢?二、品读12小节上节课,我们已经用心品读了嘎羧寻找象鞍的场景并为之感动,这节课让我们首先走进那告别的场景,请仔细读读相关段落,想想哪个地方让你感动?全班交流:(随机)1、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
许多人泣不成声。
⑴是呀,人们是如此地舍不得,在这庞大的送行队伍中,有……有……有…… ⑵而人们的一举一动中更是饱含着依依不舍,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
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
人们还可能怎么做呢?⑶泪眼朦胧中,26年前的那场战斗又仿佛浮现在人们的眼前,透过嘎羧,人们看到了更多的战象,更多的已经失去的亲人!人们伤心欲绝,泣不成声。
2、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这一切让它如此不舍,它什么也没吃----- 。
这一切让它心潮澎湃,它什么也没吃一一。
这一切更让它百感交集,它什么也没吃一一。
3、整节朗读。
四、品读14小节请你用心读读描写这一场景的14小节,圈出让你的心弦为之一动的词句,仔细体会一下。
⑴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在这久久的凝望里,它的思绪不断地往前、往前:26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场面又一幕幕地在它的脑海中盘旋着.....孩子们,请拿起笔来,把你想到的记录在纸上全班交流(层次性,3个左右)⑵“亲了又亲”的礁石。
⑶还有让你触动的词句吗?你听,它似乎在诉说什么?五、品读(20〜21)嘎羧依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它走啊走,终于找到了战友们安息的地方。
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嘎羧挖掘坟墓的场景。
认真读读20、21小节,用心感受一下。
你想说?我们想说得太多太多——此时此刻,任何的语言都无法表达我们内心涌起的种种感受!谁来读读这段文字?六、品读(22〜23)小节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都没有了!而你看——嘎羧——(引读)读着这句话,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嘎羧去了,但它依然凝望着天空,似乎在?它死了(引读)因为它忘不了?(学生说)七、段落引读最后一头战象怀着深深的爱,从容地走向了死亡,走向了自己生命的归宿。
可以说,它是一个英雄,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将是!在它的生命轨迹中,它忘不了与人们依依惜别的深情一一引片段1。
而战场上的一幕幕更让它难以忘怀——引读片段2。
终于,它如愿以偿地和战友们长眠在一起一一引读片段3。
八、延伸、作业如果说最后一头战象呈现给我们的是深沉的爱和对于生命价值的深深思考的话,那么,沈石溪的其它作品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震撼呢?老师选取了其中的《斑羚飞渡》给大家,回去仔细读一读,可以将你的点滴感受记录在《阅读——我的生活上》!3. 教学《最后一头战象》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本文较长的特点,将本课教学定位为一堂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等形式,自主赏析的阅读课。
整体教学过程分为三个课时,即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对课文内容质疑,并解决部分问题,学习英雄垂暮”部分;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品读课文后三个精彩片段,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并初步感受作者的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第三课时完成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复述课文和小练笔”的教学任务。
下面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导课上节课领略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风采,嘎羧得到人们的救护,起死回生,二十多年过去,嘎羧已成为垂暮英雄。
在它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了哪三个感人的片段?[第一课时的教学,已理清文章的脉络,并引导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四个精彩片段一一“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同时学习第一片段。
此时,学生不难理解嘎羧生命最后的辉煌是后面的三个片段。
】二、指导品读“重披战甲” —由句而意而词,感悟英武豪气1•嘎羧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重披战甲”就是其中一个,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描写“嘎羧见到象鞍前、后”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体会嘎羧的心情变化。
[预设:嘎羧见到象鞍前的句子一一“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和“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
”嘎羧见到象鞍后的句子一一“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本文对战象嘎羧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通过细节描写体现其形象特征,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出重点语句,揣摩其义,初步感受嘎羧形象。
】2•嘎羧在见到象鞍前后,它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嘎羧心情的波动?[预设:嘎羧见到象鞍前的心情是很急躁的,从语段中的“十分亢奋” “烧得通红”“轻吼”“急促地踏着”等词语可以看出。
而见到象鞍后心情变得平静了,从“一下子安静下来” “呼呼吹去”“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等语句能体会到。
高年段的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品句、品词,揣摩重点词语的描写,由句而意而词,符合学生阅读心理,利于感悟嘎羧的英武豪气。
]3•嘎羧在见到象鞍前的内心如此焦躁,它还可能有哪些举动呢?[拓展想象是高年段语文教学的训练重点之一,教师可抓住焦躁举动”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目的是为了体会战象对当年与自己生死与共的象鞍的怀念,对见到旧时战友”的激动。
预设答案:还可能扇动着它的大耳朵;我觉得它可能焦躁地甩着尾巴;嘎羧还可能会用它那硕大的身躯去撞象房……]4•如何朗读这些语段?(可让学生练习读一读;然后指名朗读;评价;再指名读;评价;全班齐读。
)[本教学环节设计总体意图是:以抓住重披战甲”时嘎羧的心情为主要线索,先引导学生找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相关句子,再品句中关键词语,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
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由句而词,由词而意,由意而情,层层推进,切合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这样教,简单、自然、扎实。
]三、合作研读凭吊战场”一1由意而句而词1•嘎羧伫立江滩,回想起许多的往事。
(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合作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卡设计为:1.和组员交流一下,学习完这部分你们有什么体会?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出来的?2.嘎羧久久凝望可能会看到什么?它对礁石亲了又亲时会想到什么?嘎羧震耳欲聋的吼叫是想说什么?从前面教师指导品读“重披战甲”到学生自己合作研读“凭吊战场”,体现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2•学生想象补白,“在读这些语句的时候都想到了哪些情景?”[预设(学生可能的补白):嘎羧站在卵石上,仿佛留恋着这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它对礁石亲了又亲,好像在感谢那些救过它的人们;发出吼叫,似乎想说再见了,村民,我要去找我的战友!嘎羧站在卵石上,仿佛看到了与自己浴血搏杀的战友和四处逃窜的日寇;它对礁石亲了又亲,好像听到战友在战场上搏斗时的吼叫声;发出吼叫,似乎想说您好,我又回来了,战场!语文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理解。
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久久凝望” “亲了又亲”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进行想象补白,利于深刻感受战象形象。
]3 •教师补白描绘,激情引读。
师:冈【J才的回答说明你们已经进入到嘎羧的内心世界,那么,你们能把这个片段朗读一下吗?(朗读精彩片段;评价;再指名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师:你们的朗读深深打动了老师,我也想象了当时那动人的情景,现在我填补想象,你们与我一起合作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