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子的无为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

老子的无为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

老子的无为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也是无为思想的缔造者。

老子竭力倡导无为而治,他认为宇宙万物最根本的运动形式和法则是“道”,统治者的“有为”是违背了“道”的本意,所以才导致了一系列统治者越“为”越“乱”的社会弊端。

如何才能不违背“道”的本意?老子认为就是要遵循大道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的这一思想实际上就是无为政治,即一切遵循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自然而然,不妄于过多的干预,一切顺其自然,让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真正融为一体。

这虽带着浓厚的个人理想主义色彩,但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坚守自己思想的独语者的顽强意志。

无为思想作为老子的重要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如汉初,高祖刘邦的“约法三章”,刘邦统治者从秦亡中接受教训,面对现实采取因势利导,轻徭薄赋,约法省刑,安定百姓,与民休息的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据《汉书?食货志》称“萧、曹为相,填以无为,以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稀”。

故黄老思想盛极一时,可见影响之深之大,所以历史上才有“大汉”、“汉人”之说和“文景之治”。

唐时,高祖李渊起兵太原,为争取社会民心支持,宣布废除隋法,只“约法十二条”。

唐初几代统治者均“动静必思隋氏,以为殷鉴”,太宗李世民即位时宣称:“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并十分崇尚道家的“清静无为”。

唐太宗说,“君无为则人乐”。

魏征则说,“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无为而治,德之上也”。

有了唐代君主的无为政治思想,才有我国历史上的大唐盛世。

宋、明、清几代君主对老子“无为思想”均有过狂热推崇,但多是迷信于某些玄妙的禅学方术,而未付诸于治国实践,其所作所为也完全背离了道家清静无为的治国思想,所以多落了个国亡身败的下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多重视老子的清静无为思想,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代伟人邓小平对老子的清静无为思想进行了创新完善,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方面,无不体现着无为思想的深邃的智慧内涵和博大的精神实质,如农村承包责任制、开放搞活、多种经营、黑猫白猫的猫论、发展就是硬道理、摸着石头过河、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见,无为思想作为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不仅对古今统治者实行统治、治国安邦产生了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同时在2500多年后的今天,作为一种古代先哲智慧和文化特质也仍在极大的影响着今天的我们和我们的企业。

这种极富东方文化特质的独特智慧,在今天已经成了一种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营养宝库,供我们不断从中受益并吸取营养。

作为一个哲学思想,无为思想和其他思想一样,对人们的影响首先是表现为,作为个体或群体的人接受抽象的概念化影响,其次是再由概念的导向所引起的潜移默化中,继而影响人们的思想,引起变化,产生习惯性记忆意识。

最后再由习惯性记忆意识作为思想特质,引发人们思维加速变化,而直至决定性的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而完成一切概念、信息的处理反馈。

当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也就表明了这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已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人的精神理念也就因接受变化导引而带来某一特定的思想特质的习惯性意识倾向(传递效应)。

随着个人习惯意识倾向的自然发展及受非倾向观念思想影响的不同,而逐渐习惯性的形成了这个人的个性思想文化。

在现实社会中,受个性思想文化的影响,则表现为个人理念的不同和为人处事作风及方法的不同。

那么,人作为个性思想文化的综合生命载体,自然而然而又理所当然的成为主体。

若作为主体的人,又处在企业老板的位置上,那他的独有的个性思想文化影响的就不仅是他个人,而是整个企业了。

他的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开放,低调与张扬,内敛与外向,阴柔与刚强,文武与张驰,消极与积极,孤傲与谦和等则更多的表现为非个人独有的企业个性思想文化。

所以说,一定程度上来讲,一个企业老板的个性就是这个企业的个性,一个企业老板的思想就是这个企业的思想,一个企业老板的文化也就是这个企业的文化。

老子无为思想对企业的影响也是这样,无为思想对企业的影响实际上就是对企业老板的影响,而对企业老板的影响又会反作用于企业,其实质也就形成了对企业的影响。

如,日本著名企业松下电器的创办人松下幸之助年轻时候就受到中国古代文化“天人合一”和道家“无为思想”的影响,从中吸取哲理智慧之宝贵营养,应用于企业。

早在1927年松下幸之助就提出了“人本”管理理念,倡导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

他说,“首先是创造优秀的员工,然后是制造电器。

”这一思想理念很快就在企业推行。

同时实行相对宽泛的自由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潜能,在当时众多企业普遍看好并强制推行严谨制度管理之时,反把企业管理从“移情于法”转化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松下幸之助本人有着过人的智慧和胆识。

松下幸之助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仅使松下电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这一管理理念还被西方众多世界级的大企业沿用至今。

今天,在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背景的中国,当一大批一大批本土化企业大谈、高谈“人本”理念,推行“以人为本”时,不知是否知道这个有日本著名企业家提出的企业管理理念最早是受中国哲学智慧所启迪,身在积淀厚重的文化故土,面对广袤博大精深的历史文明和先哲智慧,今天的中国企业又能从中获益多少呢?文化是需要继承的,同时,文化也更需要发展,只有继承和发展,企业才能从传统文明中挖掘出属于自己的丰富宝藏,得到先哲的智慧启迪,悟出企业成败之道。

这就是企业从传统文明中所吸取的营养,也是传统文化的真正无穷魅力所在。

否则,不管有多么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对于浮华的过客企业来讲,都不过是华丽的装饰行头而已,除仅能以饱眼福令肤浅者艳羡外,而永远也不可能得到灵魂深处的传神感召,也就不存在能达到真正打动激励员工热情工作、为之奋斗的精神源泉所在。

这就是传统文明的传神所在,这也是灿烂文化的魅力所在,这更是先哲智慧的“道悟”所在。

文明是需要传承的,而传承本身就是付出和创新。

没有付出和创新,又何谈传承?没有传承,从何受益?其实企业的无为是有为的,只有当企业真正达到了无为状态,企业之“为”也就出现了,这表现在老板们的“不忙”之中。

汉字“忙”是“心”、“亡”的组合,有心的老板还会成天马不停蹄的乱忙吗?只有心已亡的老板才会乱忙,老板的“心”已“亡”了,企业还能好吗?老子讲了,“清静为天下正”,当老板的只有清静下来,也才有可能更好的去思考企业,思考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思考企业的员工如何工作、如何生活……,这不就是无为思想的根本所在吗!全球IT霸主微软也从无为思想中受益匪浅。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代好莱坞影星出身的美国前总统里根来中国访问,期间他在与我国领导人邓小平接触中,从邓小平身上和中国逐渐展开的一系列政策中领悟了更多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无为思想”。

回国后里根总统曾多次提及中国的道家思想,并在其《国情咨文》中应用老子《道德经》中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

一时间曾经引起美国社会中对中国老子思想的研究热。

当时还是小程序开发公司的微软正处于这一时代。

在今天,当人们一提到美国微软,多数人首先联想到的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联想到全球软件行业老大,联想到世界技术领先的企业偶像……,当然,不否认微软的成功已成为全球IT技术的图腾,这也正如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所言,“每天清晨当你醒来时,都会为技术进步及其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

但重点要说的是,微软的成功不仅仅是单靠世界领先的技术,文化更是微软成功的真谛所在,真正成就今天微软的是微软的企业文化。

1985年, 30岁的盖茨正面临事业的最大机会,当时的微软还只是一家小程序开发公司。

是文化,铸成了微软与当时的PC老大IBM的合作,联合开发OS/I操作系统。

是文化的特质思想,引导他在和IBM的合作协议上毅然决定IBM可在其电脑上随意安装OS/I操作系统,微软不收分文,根据协议,微软只向其他电脑厂商收取OS/I操作系统的使用费,并借此推出了自己的标志性产品Windows1.0,获得了成功。

而当Windows 的旗帜从IBM开始,飘进了越来越多的 PC界面时,也最终成就了庞大的微软帝国。

对这次微软和盖茨的机遇及决策进行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不正是老子的“将欲取之,必先存之”、“为无为,则无治”思想的集中体现吗?这是微软和盖茨的伟大,难道不也是中国老子“无为”思想的伟大吗?“无为思想”在这里不仅体现“无为政治”的伟大,更体现了“无为经济”的伟大!微软公司与当时PC老大IBM的合作,上升到战略层面进行考量其经营决策,如果说这无疑是中国道家“无为思想”的体现,也许会有人感到惊讶。

不管如何,只要你认真研判微软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就不难发现其精髓之处确与中国道家的“无为思想”相一致。

微软的企业文化大体涵盖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微软塑造的是对行业前沿技术的坚韧执着和挑战权威、永葆领先地位的高歌激情;二是工作责任方面,微软塑造的是责任至上、善始善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服务客户的管理理念;三是文化方面,微软塑造的是倡导无为而治、平等自由、以德服人的“人本思想”文化。

可见,在微软的企业文化中,特别是“人本”文化更胜一筹。

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开复曾言:微软公司放权给每一个人主导自己的工作。

公司没有“打卡”的制度,每个人上下班的时间基本上由自己决定。

公司支持人人平等,资深人员基本上没有“特权”……,公司主张施行“开门政策”,也就是说,任何人可以找任何人谈任何话题,当然任何人也都可以发电子邮件给任何人。

可见“无为”和平等是微软公司快速发展的必备平台。

微软公司的企业文化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倡导自我批评,这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修己安人”思想和道家无为思想的发展体现。

老子“无为思想”对企业的影响绝非偶然。

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在中国,有着117年历史的本土民族企业广东南方李锦记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原中华老子号“李锦记耗油庄”)第四代掌门人李惠森从传统文化老子《道德经》中汲取营养,上升到管理层面,继父亲李文达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提炼出企业管理文化“思利及人”之后,又提炼出“自动波”管理文化,获得成功。

今年4月,在美国机构举办的年度“最佳雇主”评选中,获得了“2005中国最佳雇主”、“2005 亚洲最佳雇主”两个称号。

李氏手中的牌又是什么呢?诀窍何在,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其实,李氏的杀手锏就是老子的“无为思想”。

“无为思想”思想成为南方李锦记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使得企业走向无为管理的管理模式,而恰恰收到了“有为”的巨大效果。

所谓“自动波”,本是香港人对不用手动换档汽车的俗称,被李惠森借用并专指南方李锦记“无形领袖”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