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形成性考核题目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形成性考核题目

心理与健康平时作业(一)——心理学基础知识部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反射:2、应激:3、感觉与知觉:4、需要和动机:5、能力和智力:6、成就动机:7、意志:8、创造性思维:9、回忆:10、气质: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办事优柔寡断、顾虑重重是缺乏哪种良好意志品质的表现()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持性2、下列哪种人格特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最大()A、气质B、性格C、能力D、智力3、“情急生智”所描述的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4、“手舞足蹈、挺胸阔步”等属于人的()A、面部表情B、体态表情C、言语表情D、不是表情5、做梦是一种()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幻想D、空想6、考试中的名词解释,主要与学生记忆活动中哪种现象有关()。

A、识记B、保持C、再认D、再现7、某生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激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

则该生气质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8、教师用红笔批改作业,这是运用知觉的()。

A、整体性B、理解性C、选择性D、恒常性9、勤奋、懒惰、谦虚、骄傲。

这些反应的是()特征。

A、能力B、气质C、性格D、情感10、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但我们认为它是直的。

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在脑中的反应,因此,脑是心理的()。

2、心理学是研究()及其()的一门科学。

3、心理学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二是()。

4、人的大脑与外界的一切沟通都是在()被感觉之后,通过()去完成的。

5、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和()。

6、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7、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和机体自身状态的整体反映,它具有选择性、整体性、()和()等基本特征。

8、对过去经历过的事件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叫做(),而对过去经历过的事件在头脑中再度重现,叫做()。

9、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数量总是伴随时间的前进而(),其变化的速度总是(),说明遗忘发展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横座标代表(),纵座标代表()。

11、根据记忆过程息输入和编码的不同,储存时间长短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三种:感觉记忆、()和()。

12、记忆表象的基本特征是形象和()。

注意的基本特征是()和集中性。

13、思维是人们对事物的一般特征和事物之间规律的认识过程,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和()。

14、现象是人脑对已有()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也是一种()过程。

15、情感的交际功能主要是通过表情实现的,表情有三种形式,即面部表情、()和()。

16、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需要按其重要的顺存分为五类,即最低层是(),最高层是()。

17、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目的的部动力,()和()是动机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

18、就群体来说,智力在人群中的表现服从()的规律,智力测验的结果称为智商,用()来表示。

19、《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水浒传》中的逵,其气质类型分别是()和()。

抑郁质,胆汁质20、性格的两重性是指()和()。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要有了人脑和客观现实,就会产生人的心理。

()3、一切条件反射都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4、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既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

()5、感觉的适应都会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6、灵感属于无意想象。

()7、记忆中的再认容易,回忆难。

对客观事物能再认的并不一定能够回忆,而能够回忆的常常能再认。

()8、思维的特征是直观性和概括性。

()9、情感是情绪的外在表现,情绪是情感的本质容。

()10、人的一切态度和行为方式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思维及其种类。

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有哪些?3、什么是意志?简要说明意志的品质。

4、什么是气质?它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什么作用?心理与健康平时作业(二)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健康:2、心理健康:3、心理异常:4、嫉妒:5、逆反心理:6、心理障碍:7、应激相关障碍:8、焦虑症:9、适应障碍:10、神经症: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躯体健康“五快”是指()、()、()、()、()。

2、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具有相对性,参考原则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原则;心理活动的()原则;人格的()原则。

3、心理健康“三良好”包括:良好的()、良好的()、良好的()。

4、婴儿时期(0~1岁半)心理发展的主要冲突是()——()。

5、儿童期(6~12岁)心理发展的主要冲突是()——()。

6、老年期(65岁以上)心理发展的主要冲突是()——()。

7、影响我们人际交往的常见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和()。

8、失恋可分为()与()两种。

()是指恋爱双方经过一阶段热恋以后的分手,而单相思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

9、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心理异常是脑功能的机能失调,可以反映为对客观现实认识的紊乱、()的歪曲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可反映为()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

10、急性应激反应的典型表现包括意识改变、()和()三个方面。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1、身体健康不一定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一定身体健康。

()2、心理异常的人就有心理障碍。

()3、智商偏低的人比智商高的人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4、刚出生的婴儿以及脑损伤的人不会有心理问题。

()5、认识到自身的自卑感有可能成为超越自我的动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人体健康的评定标准。

2、简述马斯洛心理健康的十项标准。

3、简述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主要危害。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5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玉,女生,19岁,某重点综合大学社会科学专业学生。

自幼学习上进,记忆力较强,深受老师的器重,每逢市里的一些学科竞赛,学校都推荐她参加,这对她的精神压力很大,她本人对数学兴趣不浓,但是教师仍然很看中她,自己认为这是一种荣誉,是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器重,也不好违抗。

考前一夜没睡,在考场上脑子很乱,原来复习过的容也想不起来了,急得浑身出汗,心慌意乱,勉强交了试卷,考试成绩失败。

从此以后出现了睡眠障碍。

考上大学以后,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数学不及格,在中学学习时数学就不是强项,对数学不感兴趣,因而报考了社会科学专业,没想到这个系也要学习数理统计,数学和统计学在大一、大二两个学年都要学,这就给她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每到期末复习考试临近期间就紧焦虑,还伴有严重的睡眠障碍。

1、玉主要的心理问题是什么?简要说明心理问题的根源及临床表现。

2、我们应当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心理与健康平时作业(三)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6分)1、恐怖症:2、神经性厌食症:3、人格障碍:4、药物依赖:5、戒断症:6、儿童多动综合征:7、心理学帮助:8、心理防御机制: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四低,即()降低、()降低、()降低、()降低。

2、躁狂发作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高涨、()加快;()增多。

3、睡眠障碍属于()障碍、恶劣心境属于()障碍、摩擦癖属于()障碍、学校恐怖症属于()障碍。

4、能够引起失眠的原因主要包括()因素、()因素和()因素三个方面。

5、人格障碍是指人格明显偏离正常,其行为方式和处事习惯明显偏离社会文化,极其与众不同。

根据不同表现可将人格障碍分为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以及强迫型人格障碍。

6、性心理障碍也称为性变态,是指个体在性行为方面出现的()及(),如同性恋、露阴癖等。

7、对阿片类物质依赖的治疗过程称为(),此过程一般是在国家指定的机构进行,包括()、()、()三种方式;整个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和()。

8、品行障碍与人格障碍在表现上非常相似,但人格障碍的诊断仅适合于(),而品行障碍的诊断则适合于()。

9、心理学帮助的实质是(),其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10、知识获取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对象是();治疗康复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对象是()。

11、不论进行何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治疗者都应遵循的六条原则是()、原则、()、()、()和()。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性心理障碍的病因。

2、简述心理专业帮助与社会帮助的区别。

3、简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

4、简述行为治疗方法的基本原则。

5、简述家庭治疗的主要原则四、案例分析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6分,本题共14分)1、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8分)宋某,男,16岁,某职业高中学校高一学生。

近半年来,害怕接触陌生人,特别是陌生异性,已严重影响来访者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心情较差,自认为目前的精神状态很不好,在公共场所及与人交往时产生强烈紧、恐惧感。

宋某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父亲性格向,抑郁,比较严肃,脾气暴躁。

母亲则性格外向活泼,敏感多疑。

在宋某五个月的时候,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他被送到了乡下的外婆家,一直到三岁多才跟父母一起生活,上幼儿园的时候不敢进去,怕与亲人分离,有比较强的不安全感。

童年都是在害怕、紧、恐惧情绪中度过的,心理比较脆弱,回到自己家后,总觉得跟母亲有一段距离,无法亲近。

七岁上学,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能力,当选为班长,班上有一男同学的母亲在学校工作,由于与班主任有过节,对没选上这个男同学当班长有意见,故意将气撒在宋某身上(这是长大以后知道的),在学校公共场所刁难他,有一次当着同学的面,用书狠狠的拍了一下桌子,想教训宋某,虽然没有真打,但是当时候宋某很害怕,脑袋嗡的一响,有大难临头之感,当时老师还用严厉的眼光望着他,很吓人,从此以后看见生人的眼光就害怕,不敢看对方眼睛,觉得紧,不自主地逃脱。

宋某虽然小学时一直是班干部,但由于怕受挫折,怕不被人重视,担心自己表现不完美,从不发表自己的见解,压抑着个性。

上中学后,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好,但是中考失利,考入了职业高中,上了职业高中后,却不能很好的适应职业高中学校的生活,上课不敢回答问题,怕发言,害怕跟人交往甚至恐惧交往。

刚开始是不敢跟陌生人接触,然后不敢跟同学接触,后来严重的时候发展到不敢和好朋友接触,最后是连家人都不能接触。

问题:(1)宋某患有什么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简要分析障碍原因。

(2)简要说明心理咨询治疗方案。

2、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6分)6岁男孩佳的父母心情焦虑地带着孩子来到心理诊所咨询。

原来,他们的孩子与同龄的其他孩子相比,在某些方面很不一样,如注意力一会儿也不能集中,经常分不清左右,绘画、写字时常左右颠倒,平时容易发怒,动不动就大哭大闹,有时还有攻击行为。

相关主题